扫码打开虎嗅APP
商业动画和独立动画之间应该产生一种互动,一个动画的创作者可以在独立动画创作和商业动画创作中进行自由转换,商业动画是创作者走向大众、实现价值的途径,独立动画则是挣脱束缚,让创作者自由发挥的地方。
文/ 李威
“嚯,这么多人。”第五届中国独立动画论坛最后一天的下午,身为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创始人的皮三带着孩子走进论坛展映现场时,惊喜的发现现场人气远超自己的预料,不光是座无虚席,连座位之间的通道里,从门口走向舞台的通道上也已经都挤满了人。
皮三把这个独立动画论坛视为“真正属于动画人的节日”,几届论坛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独立动画开始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伴随着商业动画的不断升温,人们开始对更具先锋属性和创造力的独立动画寄予更大的期望:独立动画是不是能够助力商业动画的成功?
皮三
一个人的动画
中国独立动画论坛从2011年创办至今,已经举办过五届,第五届一共收到了592部参赛作品。42部入围作品在论坛竞赛单元进行了放映,另外在论坛的展映单元,还有来自韩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作品进行了放映。
“很多年轻人热爱动画,开始自发的创造和寻找改变,我想应该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动,激励这种新鲜的独立动画的创作,给他们以真正的交流对话的平台,希望能让创造力延续。”在谈到创立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的初衷时,皮三这样说道。
在论坛上新鲜的血液确实不断涌现。大部分的参赛作品是学生作品,来到论坛的观众里也多为一脸稚嫩的学生,像在学校里听讲座一样,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用书和笔记本来为自己占得一个好的座位,在展映结束后,拦住创作者进行交流。
但是在这些年轻的面孔中,将来选择独立动画创作的人不会很多。因为独立动画其实是一个人的动画,从编剧到后期都是由一个人来主要完成,包括资金也往往需要自己去筹集。独立动画是一个需要靠理想和热爱来支持自己坚持做下去的选择,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更深层次的定义上,“独立思考,趣味表达”是皮三对独立动画的解释。“独立并非姿态,独立动画其实是动画人的一个爱好,我们借此实现梦想、表达感受,它是创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和趣味表达,是有生命的东西,这是我判断独立动画的标准。”
策展人和评委合影
这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的评委推荐奖作品《八里沟》的创作历时三年多。对于很多独立动画创作者来说,这个时间也已经算是比较长了。作者赵易在博士将要毕业的时候,才决定从头开始学习动画,在此之前,他一直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对于这一决定,他考虑的很久,“三十而立,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就快三十了,就想对自己负责,从零开始。”
“一开始我对动画的理解是梦工厂、迪士尼这样的商业动画。我之前引以为憾的是,在荷兰并没有一个这样成熟的动画工业体系,他们所有艺术院校培养的方向都是独立创作者,让我没有别的选择。但后来我觉得这条路是对的,因为我想当一个创作者,而商业动画体系里的大部分人都不是创作者。”赵易说。
商业动画是工厂里面进行的流水线作业,为追求效率将创作细分成一道道工序,有人专门画背景,有人专门负责填色,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每个人完成的都仅仅是一个完整作品的某个环节,画设计的不会去画过渡,几乎没有人会从头到尾参与完成整部作品。而独立动画却意味着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角色,编剧,导演,绘制,声音合成,经历一个完整的创作流程,是名副其实的创作者。
独立动画的尴尬
“也许对于投机者是淘金的幻想,但对于创作者来说产业已成废墟。”皮三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
当下商业动画生存依旧比较艰难,独立动画的创作者所面临的环境更为艰难。“在YouTube上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独立动画,可能点击率只有几百上千,很快就会被商业性的、有受众的内容给淹没了。”赵易说。当下商业动画生存依旧比较艰难,独立动画的创作者所面临的环境更为艰难。“在YouTube上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独立动画,可能点击率只有几百上千,很快就会被商业性的、有受众的内容给淹没了。”他说。
电影节和艺术馆往往会成为独立动画电影最经常与观众见面的渠道,而在国内独立动画走向商业网站也往往会面对很多尴尬和困难。《八里沟》也是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获奖作品,爱奇艺在制作First电影节单元的时候,曾经找到赵易沟通,将这部片子放在爱奇艺上,“但是到后来协谈就莫名其妙的终止了,我还问过他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越来越学生向的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同样也无法满足所有关注者的口味。“第一届和第二届来的动画圈牛人很多,那一届给我感觉很惊艳的感觉。但是后来论坛开始变得以学生为主了。我现在已经毕业两年了,明年如果还这样,我会考虑一下还要不要来,我对‘毕业之后我要做什么这种话题’不太感兴趣。”一位观众这样说道。
这种困难某种程度上来自于独立动画自身跨界属性的尴尬。本届论坛的策展人雷磊认为,独立动画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当代艺术、电影和动漫三个领域的一个中间地带,创作者在这个地带中可以去尝试,可以去自由表达,但是同时身处这个地带的创业者会面临更多的束缚和压力。“因为我可以用当代艺术的要求去评价你,我也可以用电影的要求去评价你,你身处所有领域的边界上,你受到的指责和质疑就更多。”他说。
对于独立动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基于不同的理解会提出不同需求。“我并不是没有所图,我图的是把我的资源分享出来给大家,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人所做的事。”雷磊认为独立动画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圈子,“我希望成为打开那扇门的人,具体大家怎么去看、怎么去想、怎么问问题,是大家自己的事。”
这种开放也包括打通独立和商业的界限。独立的意义不是闭门造车,而做一些新鲜的事,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实验和尝试,并排斥与商业动画进行交流。“你对独立动画坚持的同时,也要看到大环境和市场规则,有可能你的一些叙事方式、调度上的尝试,商业动画里已经尝试过了。”雷磊说。
同样有人不赞同这种做法。他们认为独立动画是一种艺术追求,与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动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创作,比后者规格更高,因此必须要追求独立,二者不能有太多的联系。而且现实的情况是,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之间并没有产生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割裂的。
“如果把商业的东西放进去,比如竞赛的单元加入商业项目,我觉得会把独立动画模糊化,什么都可以放进去。如果资金来源是商业资本,就根本不会存在100%的独立创作。”来参加论坛的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张曼慈这样说道。
张曼慈和很多人一样,在希望独立动画远离资本影响的同时,认为商业动画应该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基于对独立更加严格的理解,甚至会有人会悲观地认为,独立动画绝对不应该与商业动画产生联系。
动画的实验场
“独立动画论坛就是让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作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对话,激发创造力。”独立动画人刘书亮说,论坛应该成为催生中国动画产业创造力的一个试验场,为商业动画提供更多有创造力,有经验的创作者。
“当你觉得创造力枯竭的时候,方法只有两种,一个是试错,尽量尝试不同的东西不同的方向;另外就是多接触一些东西,多看看其他的作品、书。”独立动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激发创造力的需求。
“独立动画是在商业动画之外的一个表达方式,两者之间肯定是有融合的。”雷磊并不是很赞同另一位策展人陈莲华的看法,后者认为独立动画与商业动画之间并不存在联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新海诚最早就是做独立动画的,他练了一部又一部片子,现在他做了《你的名字》,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
“这样的片子不可能凭空做出来,需要经过实验和锻炼。现在很多商业动画作者希望第一部作品能豆瓣评分九点多,再挣十几、二十个亿,即便极少数人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圈子也是很浮躁的。”雷磊认为,创作者可以在独立动画的创作和试验中,找到自己的可能性。
“两者没有孰高孰低之分,都必须要存在。现在中国没有这个平衡,好像动画只有商业动画,没有独立动画。没有成熟的独立动画这个源泉,不断刺激,不断提供新的、有创造性的元素给商业动画,也很难做出好的商业作品。”赵易表示,“只要不是永远待在商业动画那里,只是参与一个项目的话,我会很愿意。”
《禽兽超人》的创作者於水正是走了这样的路径,带着多年的独立动画经验,翻回头做商业动画,他的《禽兽超人》与大鹏工作室合作,成为由独立动画走向商业动画的成功案例。“《圣斗士星矢》《米老鼠》这些动画对我人生影响是莫大的,那是我喜欢动画的原点,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像这些作品一样,可以给更多人看到。”於水说。
而在更早之前,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的皮三也选择了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两条腿走路。他创作的系列动画《哐哐日记》(2009年)和《泡芙小姐》系列(2010年)在中国网络原创动画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曾为电影孟京辉导演的《像鸡毛一样飞》和贾樟柯导演的《世界》创作过动画片段,他本人在独立动画领域也创作了很多作品。
参展作品之一
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创作者可以在商业和独立动画间自由转换,用商业动画走向大众、实现价值,独立动画则用来挣脱束缚,尽情撒欢儿。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商业作品就算是要考虑市场,以观众为导向,也不会太过单调。
独立制作了动画长片《刺痛我》,并以此获得了12奖项的刘健对此解读为,独立应该更多指创作的自由,而不应该以资本的投入和金钱的产出为衡量的依据。在被资本冲击的当下,创作者如何能让自己保持独立创作、独立思考的本心,并找到独立动画和商业的动画的契合点时,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