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3-07-13 17:54
中国造船上一次这么强,还是在明朝

2023年,势必是中国造船业革命性的梦幻之年。这么说是因为在六月,诞生了一艘真正的梦幻白色巨轮——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英文名Adora Magic City。


为什么造一艘大型邮轮就是梦幻之年了?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造船业凑齐了造船业皇冠的“三大明珠”——航母、邮轮、LNG船,这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三个领域内均实现了自主建造的国家。


上一次中国造船业这么强,还是在明朝,没骗你。不信你可以点击观看虎学研究最新的一期——《中国造船硬核童话》


这里是虎学看片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造船业。


造个邮轮,难在哪了?


“航母都造两艘了,怎么造一艘邮轮这么兴奋?”


这大概是邮轮新闻下面最常见的一类评论了。你还别说,这大邮轮,还真比航母难造。因为它是一种商品,不是武器。武器的目标是赢得战斗,可以不惜成本,而商品不一样,既要服务,还要赚钱。


大邮轮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它不再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了,除了航行,大型邮轮更具备执行人类饮食起居、资源供应、娱乐、医疗、排污等繁杂系统性功能的能力。


在我们的视频下面,也有不少网友指出了造邮轮的难点,同时也认为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内装部副部长陈斌毅总结说,大邮轮的整套设计建造工作需要的配套厂家多,建造周期长,各个环节协同并行的难度极高。


某机构投研负责人、虎嗅/B站创作者@投研部杨摸鱼:

大型邮轮制造注定了只有少数玩家能够参与。订单数量稀少、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回款周期长,对企业的资质壁垒、资金壁垒、技术壁垒都是考验。这样一个项目,中途如果发生点意外,就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对质量系统、作业环境等等要求极其严格。用投资人的话讲,这些能力就叫“护城河”,希望“引进——吸收——再创新”这个模式能继续发扬,在诸如大型船舶、航空发动机等关键设备领域突破,不断巩固我们自己的护城河。


每一次船舶行业的大周期,往往伴随着经济体的崛起和产业的变迁。目前全球造船订单向中国集中,一方面体现的是产业结构升级,全球的先进制造业逐渐向我国转移;另一方面是在疫后复苏、能源紧缺的时代,成为全球贸易的“卖水者”,从本轮船舶周期中获利。


欧洲在这个领域搞了一百年,他们的经验、技术、和配套产业上的积累,不是我们一朝一夕间能够超越的。但是这么难的事情,中国在短时间内基本完成了追赶,并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艘大邮轮,怎么想都是值得夸的。毕竟起点差得太多了。很多事情不能完全客观着比。


该夸就要夸,不丢人。


船造了,钱没赚到?


刚才说到,“三大明珠”里除了航母之外,邮轮、LNG船都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需要赚钱,有钱赚了,产业才能搞起来。


在这期的评论里,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能造不重要,有利润才重要:


我们还是先来看几组数据:


据2022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中国在造船完工量、订单新增量,以及手持订单量上,都是全球最多。据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2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2.9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70.0%。


据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2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出口金额合计123.8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1.9%。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向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分别为122.8亿、40.5亿和20.6亿美元。


钱,总是要慢慢挣的,如果都卖不出去,又谈何利润呢。


虎学看片团的老师们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星船知造 唐晓园:

虎嗅这期《中国造船还有对手吗》让我想到了之前星船知造对比了今日的中法造船业。

以造船业的LNG船为例,去年中船旗下的沪东造船厂拿下数笔大型LNG运输船订单。大多数分析认为,法国仍能躺着收各大船厂付给自己的专利费,靠技术垄断赚钱。但其实,工业领域,“大”和“强”必须如影随形。缺乏足够的生产制造能力,而仅仅拥有专利的企业,其净利润率越高,越让人忽视其不断累积的弊端。


一是仅仅坐拥专利无法创造足够多的就业。但中国的船舶企业,能提供上下游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销售等多个岗位。二是仅仅依靠专利无法大幅拉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突围,但中国生产制造船舶的企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中必然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设计、零部件等一整套产品的国产化进程。



为什么要造船?


在视频里,我们提到中国一般被认为是大陆国家,但在中文当中,“大海”是为数不多的、没有任何负面含义的文化图腾。我们的文化底色,除了红黄还有蓝。从远古时候开始,有人在沙漠里一路往西深入大陆,也有人驶入东南方向的大海,头也不回。这是中国人的两种冲动。


未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能不能写成一个“大航海3.0”,且走且看。对此,虎学看片团的朋友也持相同观点:


虎嗅高研值作者团成员、bilibili知名UP主@羊编:

近代以来的经济史告诉我们:一个世界大国,必然是海洋大国;一个贸易大国,必然是造船大国、海军大国。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海洋民族、农耕民族,而是水到渠成,黄袍加身。素来以农耕为基因的中国人,要走向复兴之路,就必然要征服海洋。中国人会证明,我们不但会造船,还会造几十万吨的油轮,造设计繁复的航母,造极致奢华的邮轮。我们的船舶会驶向世界各地,岛链不再是囚禁蛟龙的锁钥,太平洋将是我们的内湖。


造船业,是延续全球化的基础


除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航运,是航空、互联网、电信之外,连接全世界的四大工具之一。


虽然有人非要破坏全球化,但中国必须维系它,维系全球化和维系改革开放一样重要,而航运大行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像是一个钢铁童话。就算是童话,也是人写的。这些海上巨物的背后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些人造的是船,但细看,造的是流动往来,是鸡犬相闻,是不可分割的人类世界。


下一期,我们将会聚焦造船人,欢迎关注虎学研究,咱们下期见。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