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国内互联网关于抄袭、创新、山寨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最新的争论是发生在门户之间,上周,网易指责腾讯抄袭其新闻客户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大众点评网公开指责网易,其抄袭了一款餐饮点评类移动客户端“饭饭”。大众点评称,饭饭大量抄袭来自大众点评的内容(商户信息以及餐厅特色、推荐菜、人均价格等),而这些内容是大众点评从2003年开始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经济成本创造起来的。
互联网分析师钱皓在微博中称,互联网抄袭成风,1)到底谁是原创?以客户端为例,凤凰、新浪、腾讯和网易新闻客户端都借鉴engadget的界面,都是微创新;2)谁是抄袭的始作俑者?是拿来主义的文化,是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动,是群体性默许的范围?3)为何抄袭也成了炒作工具?
这场关系互联网道德观的讨论也引发了知乎网友的兴趣。观点集纳如下:
创新不等于无中生有,山寨也不等于全盘照搬。Facebook算不算山寨了Friendster?Bing算不算山寨了Google?Yahoo! Meme算不算山寨了Twitter?YouTube算不算山寨了Flickr?Vimeo算不算山寨了YouTube?如果认真审视市场上所有的山寨产品或抄袭产品,你会发现,完全不加改进全盘照抄的,几乎没有,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调整、改造、增删,那么这些调整、改造、增删算不算创新?
量变到质变的问题。每一个创新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的。没有凭空产生的创新。创新和山寨都需要模仿,区别在于前者是推陈出新,后者是新瓶装旧酒。衡量创新的唯一标准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新浪微博、腾讯QQ、开心网、百度、Facebook、微软、Google一开始是山寨后来是创新;高仿手表、手机、点点网、人人网、国内团购网站都还处于山寨阶段。
价值观与出发点不同。山寨行为的初衷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是从商业牟利出发的,对于是否会产生对用户的价值,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最关心的。此外,山寨肯定是资本容易选择的模式,国外亦如此。当然,在山寨组织里面,人们只是为了利益而凝结在一起(反正想法也是别人的)。当项目顺利的时候,创新型组织和山寨型组织的表现看起来会差不多。但如果项目遇到了不顺利(甚至遇到了灾难),那么创新型组织更有可能同舟共济,而山寨组织很可能会马上解体。
规则和法律是红线。抄的潜规则就是不侵犯知识产权为底线,知识产权的立法是解决目前依靠舆论搞道德批评的手段。创新是属于创造者自己的东西,耻辱感和创新自尊心的底线是抄袭者无法逾越的。
无论如何,批判山寨,鼓励创新,为中国社会营造更好的创新生存环境,这是必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