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我读小学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交车和自行车。我所在的青岛又比较特殊,因为城市依山傍海而建,地势起伏很大,所以老城区几乎没有人骑自行车,大部分人的通勤都靠公交车。
在那个物质仍然相对匮乏的年代,同学们都没有手机和电脑(大人也没有),有个俄罗斯方块的掌机都能炫耀好一阵子。所以,大家显摆的东西都特别有趣,甚至无厘头,其中一项居然是父母的抢座能力。
只有生活在八十年代的大城市,才会明白“抢座”的意思。其实就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一来,大家都不排队,拼了命往上挤,窄窄的车门口塞满了人,许多人甚至被挤到双脚凌空,至于上了车会不会有座位,天知道。
当然,这种局面一般只会在始发站出现,因为以当时大城市的人口、公共交通需求和公交车明显不足的班次,通常第一站就会塞满了人。
我至今还记得,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炫耀自己父母抢座能力的场面。有个同学吹得最神,说他爸爸一伸手就能推开七八个,哪怕一开始在后面,只要看到车往这边开,就“两膀一晃千斤之力”(这是评书里的常用语),分水一般劈开人潮。车子一到,人也到了车门口,保证能够给孩子占上座位。
这个说法当然是吹牛,因为不管你膀大腰圆到什么程度,在那一刻都是无力的,只能跟着人潮往上挤。个人力量当然有助于卡位,但顶多只能让你前移几个位次。
面对这种几百人往一辆公交车上挤的震撼场面,“为什么不排队”这种问题显得很白痴。虽然每一个文明人都知道,排队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抢座只会让大家都挤在车门口,甚至谁也上不了车。但在当年,你不抢,可能就永远上不了车。特别是那种一两个小时才一班的车,你错过了就回不了家。
很显然,当时的公交车站并不欢迎文明人。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代人在宝贵美好的年少时光里,非但没有得到多少美的熏陶、文明的熏陶,反倒拿“抢座”这类事情来炫耀。而且,“抢座”不是孤例,无论你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总有一些事情就像“抢座”一样,让你无法按照文明人的规则行事。可有趣的是,许多人会将解决这些事情的方式视为“宝贵人生经验”,甚至用来炫耀。
事实上,许多人一辈子所获取的“生活经验”,都是不值得炫耀的,甚至仅仅是糟糕人生的见证。
我近来频频提到一个说法:中国人说自己“什么都经历过”,往往是一句特别悲哀的话,实质上的意思是“我什么苦都吃过”,但这样的“经历”越多,越意味着错过了正常人生。
所谓的“经验”也一样,人的一生当然会获取许多经验,学习的经验、处事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经验、应对各种未知的经验……即使在经验大面积失效甚至崩塌的当下,人们仍需要一些经验应对人生。但“经验”并非某些人所吹捧的那样无比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中性词”,有好的经验,也有坏的经验。糟糕的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依托于坏经验过日子,甚至将之视为人生必需品和法宝。更糟糕的是,他们必须如此、只能如此,因为社会逼迫他们这样,否则就无法生存。
比如中国家庭教育相当强调的“长眼神”,多数时候是一种钻空子哲学。有一次我在某景区门口排队,一对家长显然打算偷偷让孩子加塞,然后借找孩子之类的理由名正言顺塞进来。他们在一旁不停向孩子做手势,希望他能够若无其事般塞进队伍中,可是那个七八岁的孩子显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他显得很笨拙,也很不情愿,始终在队伍一旁犹疑,不但没能插队,还“暴露”了父母。
最后这对父母生气了,母亲把孩子揪过来,说“你太笨了,一点都不灵活,一点心眼没有”,父亲则在一旁说:“就是没社会经验,你这样以后走上社会,肯定会完蛋!”
这种教育子女的话,在许多家庭都会出现,但它出现的场合与语境,即使不像这对父母这么丢人,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善良温文、缺少“狼性”,在学校或者单位没有钻空子,或者太“老实”,都有可能遭遇父母和老人的类似评价,认为他们“走上社会肯定要吃亏”。至于“单纯”,大多数时候都等于傻。
很多人嘲笑单纯的人时,最喜欢说“他这是没被社会毒打过”,可是,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一个人如果能以“傻白甜”的方式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说明他身处的社会能够包容他的单纯,能够给他提供足够安全的空间,这难道不值得羡慕吗?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要靠钻空子的行为处理事情,社会也变相“鼓励”他这样做,那只能说明个体处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因为权利随时会遭遇其他钻空子的人侵犯,又怎么值得炫耀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见到许多类似的炫耀,小到排队加塞,大到走后门托熟人办事,各种所谓的“社会经验”都能成为自己“够灵活”“懂变通”“有办法”的证明,可是,它们又真的值得炫耀吗?无非是身在粪坑不知其臭,反而甘之如饴而已。他们并不明白,如果自己可以通过钻空子、走后门的方式实现目的,那么别人也可以,最终就会遵循丛林法则。只要有人权力比你大、后台比你硬,你就有可能会沦为受害者,就像你侵犯他人权利一样。
如果一个社会的个体,能够有“某些经验不值得炫耀”“某种人生危险且悲哀”的耻感和觉悟,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好得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