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13 22:25
我认识的那些35+中年人,为什么都不焦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是无(ID:daoshiwubiji),作者:张德春(任职于蚂蚁财富,前公募基金电商总监,专研互联网+金融逾15年),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贩卖焦虑从来都是一门好生意。


年轻人前途焦虑成就了新东方、下一代竞争成就了好未来、职场人发展焦虑成就了得到,以及一票打着“知识服务”名号的课程贩子。


图片来自某公众号推送截图


图片来自某公众号推送截图


家长们也深谙此道。


小时候,我奶奶常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有机会坐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不好好读书,就一辈子下地当农民。


奶奶的教育很符合两分法的论述逻辑,也很有效。


不过因为我当时还是小孩,还没有“坐办公室”的幸福经历,但是对于接近高温40°在水田里干活、并且时不时还能看到水蛇、竹叶青在脚边游弋的恐惧感觉印象深刻——天太热、心里也太害怕了,于是玩命读书。


感谢奶奶,她的策略很有效,我终于可以坐办公室了。并且,还可以在家里吹着空调写文章——那时的老人,估计最多只能想到办公室里有电扇吧。


读到这里,抛开“贩卖”的生意不说,我也想问问你,“中年危机”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吗?


是,也不是。


说它是,是因为到了35岁以后,有些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记忆力变差、体力下降、熬个夜要两三天才能缓过来、不是带父母就是带配偶的父母看病、自己看病、孩子在学校捣乱、夫妻吵架,零零总总、鸡零狗碎……同时,升职加薪困难重重,后浪们加起班来如狼似虎……


各种事情轮番轰炸下,耗尽体力和心力,这时扶着地铁扶手都能睡着,开车回家到了地库,身体就瘫在了座位上,不想动弹。


这些情况,可不就是妥妥的“危机”么?


说它不是,是因为“中年危机”就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这个词就两个作用:描述自己遇到的苦难,以及表达无力感。


中年危机从来不是一种“客观存在”,顶多是一种“科幻存在”——哪有什么中年危机,人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都是一路危机过来的好吗?


这就是“人生危机”啊!大家都挺难,凭啥你中年人蹦跶得最欢、还特别痛苦?


更大程度上,中年人有钱有资源,也有表达渠道,声音自然也就更容易被听到了。


说到底,中年危机不过是职场人内心需求和情感的投射而已:


二十几岁的人,从这个词看到未来几年可能碰到的问题;


三四十岁的人,通过这个词表达自己的困境,顺带给自己找一个理由:不是我不行,是他们不要我,我正危机着呢。


那是不是只能认怂认命,眼看着理想消减下去、肚子膨胀起来呢?


也不是。


比如,可以参考下面这张《普适性职业生涯规划》图提供的路径。



当然我本人是很不认同这种简单粗暴、暗含嘲讽的网络段子的——看不起谁谁呢这是?凭啥产品就只能开滴滴?做网店店主他不香吗?


认真说,大家嘴上喊着“中年危机”,其实并没有怎么过脑子的。


不信你暂停一分钟,问自己下面两个简单的问题:


  • 对我来说,这个危机到底是啥?


  • 如果不要危机,那我要的生活到底是啥样的?


瑞·达里欧在《原则》这本书里提到生活原则时,第一条就是“拥抱现实,应对现实”。


他在生活原则的导言部分提到——


独立思考并决定:


  • 你想要什么;


  • 事实是什么;


  • 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可以用这个框架来套一下自身的情况,那就是:


  • 我想要什么: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还是赚更多钱,升职加薪,实现人生梦想?


  • 事实是什么:大环境不好,体力精力下降,家事增多。


  • 我如何应用观察到的规律和方法:还在寻找。


针对中年危机,很多文章都说了解法(不算那些卖课、招聘或是卖理财的),大多还是挺靠谱的:


  • 做资历越深越值钱的事,大部分都是非标准化的工作,比如传统手艺、心理咨询;


  • 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卖多次,比如写书、做课程;


  • 做跟人打交道的事,比如销售、培训。


要我说,他们说的都对,但是似乎还少了点什么——那就是信念和行动


人生是是一场无限游戏,目标并不是获得胜利,而是将游戏进行下去。所以,如果碰上难处了,先别着急。


再说一件我小时候的事。


作为一个贪玩的小P孩,我在大多数时候实在是厌恶劳作。


在烈日高温下干活干了一半时,我经常直起腰来,前看看后后看看,发现还有那么大面积的水田要搞定,心里觉得无比痛苦,不知何时才是个头。


水田宽广,映照着天空。天上一个太阳,水里一轮烈日,我好像一个被遗忘在大火现场的孩子,眼神茫然,前后左右,无处可去。


这时我妈出场了,她说,你光是看着事情,它是不会自己做好的。活做一点就少一点,做着做着,它就做完了。


有人管这个叫做“活在当下”,但我还是觉得我妈说的更透彻,并且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小孩。


在这里,我也同样送给在焦虑和探索中的你。


焦虑是没有尽头的,能改变现实的除了行动之外,再无解法。


大多数烦恼,都是源于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动得太慢。


曾经有一段广告语是这样的:


你挤地铁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写PPT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看报表时,西藏的山鹰正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


永远遇不见的人。


这是一段经典的旅行广告语,放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还有很多,当你在面对困境时,想一想那些让你牵挂的美好。


生活除了眼前穿高跟鞋、坐写字楼的活法,其实还有其它的方式,让你养家糊口,获得尊严。


我身边有不少35岁+的中年人,有985/211毕业的,也有二本、三本出身;有BAT/TMD大厂从业,也有一路走来都是三四线互联网公司的。


但个中优秀者,大多是心怀希望、不停尝试和行动的人


有些人害怕改变,有些人迎接改变,还有的人,创造改变。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们被告知要这样、要那样。现在35岁+了,能不能自己做一次主?眼前的状况,是“危”还是“机”,这一次自己说了算。


有时,我还是会想起奶奶在我小时候给的“坐办公室”承诺,仿佛好莱坞大片里从天而降的直升机,把小小的我从一望无际的燃烧水田中拯救出来,让人生有了盼头。


再难都会过去的。


毕竟,奔着将来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希望活着,事情做一点,它就少一点了。


奶奶和妈妈的智慧,也送给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道是无(ID:daoshiwubiji),作者:张德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