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7-27 08:36
管好信息披露,剩下的交给市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张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四周年。这四年来,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便是让前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却尚未实现收入的企业,通过第五套上市标准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形成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了创新型企业更好地发展,也为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参与科技领域发展的投资机会。


然而,依据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近期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智翔金泰上市破发引发投资者对于“三无”企业上市的担忧;轩竹生物、韬略生物、太美医疗等企业闯关科创板接连失利,让市场对一些申报企业的核心技术、持续经营能力、内控及财务规范性等方面产生质疑。


我们不否认这样的案例确实存在,但瑕不掩瑜。科创板的第五套标准为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及阶段成果的生物医药公司“量身打造”了便捷上市路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其积极意义不容抹杀。


我们认为,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更加可取的态度应该是继续做好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并细化和完善标准,剩下的则都应该交给市场,让市场去判断通过这一套标准进入到资本市场的企业是否应该投资,应该给予怎样的估值水平。不要因为一些问题的存在,就怀疑甚至否认资本市场改革的努力。


所谓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指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规定,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相比之下,第五套标准不对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作要求,而是对市值、主要业务或产品的研发进展、市场空间等进行规定,尤其是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进一步要求“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更加贴合科技研发的规律,帮助更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截至6月底,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IPO合计募资约429亿元。目前,14家企业已有产品获批上市、11家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已突破1亿元。这些企业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瞄准新兴科技创新型企业,给尚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开绿灯。事实上,科创板并不是首创,境外成熟资本市场已有面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类似上市机制。创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一直是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心中的IPO“圣地”,并成功为自己打下了科技板块的标签;此外,2018年4月,港交所新政改革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引入资金“活水”。


设定特殊上市标准,体现了科创板对生物医药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但同时,一些企业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遭到投资者质疑甚至引发了对于第五套标准过于“纵容”上市企业的担忧。我们认为,这些观点并不理性,第五套标准对上市企业并未有丝毫“纵容”反而更为严苛。除了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其针对“第五套标准公司”特点,也设置了相应针对性的退市标准和减持标准,切实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第五套标准是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它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它的确并非完美无缺,还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我们认为在第五套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确保市场参与者能够获取准确、全面的企业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同时,也应该给予资本市场更多的自主裁决权,让市场本身去判断企业的价值和前景,而不是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监管机构。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需要适度地呵护,但不需要“保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张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