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他的苹果公司其实本不该获得如此成功的,因为它忽略了业内通行的商业实践而涉足各种不同的市场,却似乎并没有自己清晰的核心领域,并且是在自成一体的技术领域内运行。此外,苹果公司还在研发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乔布斯率领苹果的员工们在开销庞大的跨学科小组中进行改革尝试,在难以计数的会议上反复讨论相同的问题。在进入市场环节之前,新产品的所有信息都执行严格的保密制度。然而最糟糕的是,苹果的所有产品的成本都高得出奇。对此,《连线》杂志(Wired)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名作《免费:商业的未来》(Free: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一书中写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新的奇妙世界之中,在那里,我们几乎会免费奉送我们全部的产品和创意,却仍然能赚钱。”当人们认识到苹果忽视了这一主流原则时,所有投资者都绝不会再向它投资一个子儿,更不会为它的产品埋单。
苹果的成功典范可以作为广告界的教科书案例。无论是产品发布前刻意进行的铺垫,还是世界著名的1997年“超级碗”比赛(Super Bowl)中插播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在几乎所有的广告领域,苹果都是极富开创性的。通过演绎激情的舞者和他们佩戴的白色耳机线,苹果点燃了人们对iPod的激情。另一个例子是苹果的广告“买个苹果机”(Get a Mac)——广告中,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取代时尚的年轻人,成了时髦的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这个简洁明快的广告为苹果公司赢得了数百万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