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5月20日,在“CSC空间产业内容峰会暨商业场景创新大展”上,梨视频总编辑李鑫带来了主题为“资讯短视频标准当立”的演讲,他认为,短视频核心功能是“讲故事”。
以下是嘉宾李鑫的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和修改):
大家聊短视频创业已经聊了很多,真正坐下来讨论短视频标准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我认为短视频分两种,一种是资讯短视频,一种是网红短视频,网红短视频的特征是拍自己,资讯短视频的特征是拍别人。
短视频的三次资讯生产方式革命
短视频标准当立,这里的“当立”我认为是刻不容缓,急待确定的意思。讲标准之前我要介绍一下短视频发展的背景,基本上我认为是资讯生产方式革命。
第一种资讯生产方式是议程设置式的组织化生产。我以前做报纸是中午上班,下午开会,晚上坐班。整个流程是固化的,整个程序也是相对固定,时间场景是相对固定。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内容是有限,生产者也是有限,主要是媒体工作者。
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兴起以后有了一个变化,第二种资讯生产方式——非议程设置式非组织化生产走入前台。这种生产方式特征很明显,随时随地任何人用自媒体都可以发布符合中国法律内容。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自己面对的资讯非常丰富,但是好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所熟悉得信息过载现象随之出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种生产方式——“非议程设置式组织化生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非议程设置式组织化生产的特征是随时随地生产,生产者虽然是无限多但是有一定专业门槛,有专业能力,甚至经过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为客户筛选内容。这两年比较流行算法模式,智能推进是属于第三种生产方式之一。
以我们梨视频的拍客网络来说,目前核心拍客15000人遍布520个城市,背后有一个最高效拍客管理系统,这一套组成全球最大拍客网络。前一段时间我们宣布与饿了么进行战略合作,也为了扩大拍客的蓄水池。
优质短视频的评价标准应是四个“是否”
回到“标准化”,在座如果有过新闻培训人都会了解这句话,优质资讯短视频一定是符合传播伦理,继承专业操守,资讯短视频承载是资讯,连接与用户之间关系是公信力,如果不遵守这个联系纽带也将不存在。
资讯短视频是应用于碎片化场景,是具有天然社交属性,所以无论是梨视频站内、还是是微博、微信社交网络都有一个“邂逅体验”。我认为所谓用户体验就是两个字——“邂逅”。短视频能否俘获客户就是这两个字,这是生产者给用户提供的。梨视频在站内进行推荐,就是帮助用户寻觅适合他的、有价值的短视频。
那么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要三个方面讲,首先是四个“是否”,其次是三个评价维度的变化,最后还有一个核心功能。
第一个“是否”,资讯短视频的选题是不是有天然社交属性。刚才讲过资讯短视频是天生为社交网络而生,所以我认为第一个标准非常关键。比如一些经典的短视频“蓝瘦香菇”、“拉面小哥”、“带鲤鱼上学”等等,这些话题传统媒体不太可能做,但是当你做了资讯短视频的生产商就要关注这样的话题,而且是重点关注。
第二个“是否”,短视频的形式是否为移动端度身定制。比如,梨视频在资讯短视频内容的时长、字幕、叙事方式、代入感、竖视频都进行过探索。
第三个“是否”,短视频的产品是否有路径抵达用户内心。我举两个例子,Vax和NowThis,分别是解释风格视频与阅读风格视频。这两个概念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这个人比较喜欢看中国内地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与“乡村爱情”。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围绕主题进行很多解释,包括剧内剧外都进行了各种猜测和解释。而乡村爱情这个一看题目就觉得很无聊,是消遣的时候看的,我可以一边看乡村爱情一边干其他事情。所以无论什么路径只要抵达客户内心这个就成立,这个是很重要的是否。
第四个“是否”,短视频的用户是否愿意为时间买单。在手机屏幕上切换视频比用摇控器切换电视频道容易太多,所以这个观看时间数据是梨视频后台考核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一直关注用户是第几秒关掉我们的视频,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希望他能够30秒视频希望能够全部看完,不能前10秒把这个视频切换掉。
梨视频希望做《读者》类型的媒体
除了四个“是否”以外,还有评价体系变化。传统新闻报道,包括南方媒体,新京报,财新、澎湃等等,评价体系有三个方面,报道的深度、资讯覆盖的广度、舆论监督的力度。
资讯短视频兴起以后,评价体系三个维度变了。应该是人性、现场感和用户获取资讯效率。所以大家打开梨视频时会看到我们做了很多这种体现人性东西,表达现场感东西,还有用户很容易获取资讯的一些视频。比如,我们刚刚发了一个快递公司改海淘地址的短视频,这一定是要现场拍到的,如果拍不到再怎么写报道都是失败的。
最后讲一下核心功能,我们认为短视频的一个核心功能是讲故事。我们目前也为客户服务定制视频,就发现客户找我们做定制视频时也是要求用短视频产品给他们讲故事,比如快消品找我们希望讲咖啡和用户之间故事。
如果拔高来说这很好理解,刚才讲的严肃性媒体,他们原来报道目的是推动国家制度建设,我们短视频讲故事功能主要是来促进人们心灵建设。所以今年我们希望做《读者》类型的媒体,《读者》在前多少年也是影响中国人心灵一个很有分量媒体,只不过路径跟南方周末不一样,是完成中国人心灵建设。这是我们需要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