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27 08:36

佟丽娅和张静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原文标题:《〈我经过风暴〉和〈她的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 佟丽娅和张静初的最新作品《我经过风暴》和《她的城》讨论度很高。

2. 这两部作品都以女性自我成长和面对困境为主题,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

3. 电影《我经过风暴》通过真实案例塑造了一个受家暴困扰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勇敢面对家暴问题。

4. 电视剧《她的城》则描绘了中年女性的发展和生活,涉及了婚姻、事业、家庭等多个问题。

5. 最后,文章强调了女性在婚姻和健康危机中的觉醒机制,以及读书对于女性成长和思考的重要性。


最近佟丽娅和张静初的最新作品《我经过风暴》和《她的城》讨论度很高。两者也有一个共同点:女人啊,风暴自己过,城自己守、自己破。


于是我决定尝试这新的题目格式。常变常新,希望你喜欢。


今年的电影,都偏向现实主义题材,又能编又能导的才子才女们,实现了某种表达的合一和通畅(有孔子所谓的“辞达”境界),让现实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经过艺术化加工,并契合社会心理思潮需要后,孵化了一些现象级作品。


《消失的她》是代表,《我经过风暴》也是代表,直面情感关系里的危险因素和不确定性,其实是这个时代的某种笃定。女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应在认知层面有明显升级了。


实际上,十几年前,我因为项目访谈某省公安系统,当时就知道情杀本就是杀人案的最高因素。只是具体生活中,无人告诫我们,亲密关系本就是一体两面的,爱恨情仇共存共生,是古老的道理。


更确切地按照数据来说,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全球凶杀研究——与性别有关的杀害妇女和女孩》(2019)这个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34%)的女性被她们信任的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杀害。


还有最近比较新的数据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出了一份报告,叫《事实核查-消失的爱人》,他们通过裁判文书网,从2016年至2020年的案件中,选取了受害者为女性的案件共计498个,其中46.8%的女性被丈夫杀害;23.1%的女性被现任男友、前任男友或情人杀害,女性被关系亲密的人杀害的比例高达69.9%。


还有家暴,最新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家暴案件数量总共94571件,全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暴,其中男性施暴占22.9%,女性施暴占19.9%,每年有近10万个家庭因家暴而解体。家暴问题是如此频繁,且不论性别。


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很多“坏事”在暴露,很多“好事”也在祛魅,幻觉在加重的同时,也在破灭,很多东西在残酷地呈现,也在令人觉醒,懂得依靠理智生活。人生总要在某个阶段,面临崩塌和重建的课题,每个人都不是例外,不要侥幸,自强者万强。


前面铺垫那么多,我想说的是,我们不用恐婚恐育,因为谋杀、家暴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恶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现在才多了,只是我们愿意直面了,我们也有资格、意愿、能力,直面了!


还是菲兹杰拉德说的: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还有罗兰罗曼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过来人都在告诫我们,智慧和勇气,需要修炼,需要自我提升。遇到人生危机,刚好犹如天启,好好享受自己的蜕变。注意,坚决远离消耗和伤害你的人,并有智慧处理好亲密的两面性。我们的未来,一定是要松弛地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



《我经过风暴》是秦海燕编剧和导演的,她通过上百个真实案例的整理和启发,塑造了徐敏这个形象——她是高知精英、身心健康、事业有成,但依然躲不过家暴的诅咒。


所以,家暴并不是由经济地位、原生家庭、脾气性格等显而易见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灵煎熬和精神控制,反反复复地发生之后,当事人从震惊、愤怒,到隐忍、酸楚,再到麻木、习得性无助。


谁家夫妻不吵不闹,谁家日子都是冷暖自知,社会总是用人生的无能为力感掩盖了问题的杂草丛生。


婚姻就是林语堂说的:“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所有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前。”所以,很多人都在婚姻中躺平,或者用力经营(卷),其实都没有太多用处,每个人面临的课题不一样,命运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停不下来。


秦海燕非常关注女性生存,《找到你》(姚晨主演)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这是拐卖儿童的话题。这次她关注家暴,她分享案例——一个二线城市的医生,被家暴,最后的结局是悄无声息地自杀了;还有人挣脱了家暴,终于离了婚,但后来还是被前夫强奸,你看离了婚都挣脱不了家暴;此外,还有农村女性被家暴,她一直忍着,直到丈夫告诉看到此情此景的孩子说“你学着点”,她才决定离婚。


就像《我经过风暴》主题曲里唱的:“生活好像无处可藏一张网,必须坚强必须忍让,端庄掩藏。人们很忙,谁听见你,呼喊,恐惧,受伤,他们要你,冷静,坚强,像木偶一样。”


《我经过风暴》里徐敏的儿子,因为看到爸爸裹着毛巾打妈妈,当他跟小伙伴起冲突的时候,徐敏问怎么可以这样打同学,孩子居然问,要裹毛巾吗?女儿看到妈妈被打后真的吓出了尿,还有一次,徐敏看到女儿推别人,女儿问,爸爸也喜欢你啊但爸爸也推你啊。徐敏震惊不已。


徐敏的丈夫内心变态的程度,以及理性的程度,都是很高的。徐敏在家装了监控,而他早就装好了,于是他监控着徐敏的监控……他为了让家暴没有外伤裹着毛巾打,因学医出身深知结果危害,让她无从取证。徐敏想要离婚,他竟然想用硫酸毁掉她……


佟丽娅自己经过了离婚,不再卑微从属,有了强大自我的支撑,内心的觉醒和精神成长后,刚好,来了一个特别的角色挑战,徐敏这个角色足够有张力,可以表达得足够有魄力。


一个好剧本跟一个好演员是要相互成就的,当演员自己也在寻找阶段性里程碑和自我体验突破的时候,这就是“天作之合”。


佟丽娅的内心已然强大,但可贵的是,她还保持着柔软。她的前夫到现场肯定她的演技。你看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人要在复杂关系里保持松弛。爱恨太多太累,不如专注在能够发掘自己更多潜力和潜能的事业上。


无论男人女人,都要当起来“自我发展者”!要让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广阔、丰饶,要有鲜活的躯体、年轻的头脑、不断更新迭代的自我意识。


我最近看书发现的是,跟王阳明(1472~1529)差不多同时期的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一位瑞士的医学家,也提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世间的所有智慧和力量。这不就是“吾性自足”吗?


姚晨在现场说,她能从佟丽娅的表演中,体会到生理上的压迫感。佟丽娅为了演好法庭上的那场戏,不睡觉,让自己恍惚,不喝水,让自己嘴皮干,整个人的脸部肌肉垮掉,因为这样才能呈现出杀了人之后的精神状态的多层次变更。


这个角色,极大地调动了佟丽娅的所有才华,包括她的舞蹈童子功,身体的表现力,是如此重要。


人一旦下定决心要追求突破,突破就让你体会酣畅淋漓、气象万千。人的进化,就是内在的发展。人的潜力,难以捉摸、无比珍贵、无法衡量,它激活了生命。


彼时,佟丽娅在快乐大本营公布与陈思诚的恋情,而陈思诚一脸错愕双手交叉。在他们相处过程中,她都是五分钟内首先道歉的人,卑微从属,害怕失去。后来,遭遇身心背叛,她都觉得只要回家就好。


传统,其实是一层很厚很厚的袈裟,女生明明自己本身就是王者,却在婚姻里变成青铜。等到一旦卸下了很多包袱,才能达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无可无不可的状态,这其实也是儒释道的共同原则。


当无可奈何降临之时,也可以无可奈何之笔化险为夷的时候,像苏州留园一样,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分隔成下场小径,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


《我经过风暴》告诉我们,不要原谅第一次打你的人,不要心软。不要碰那些会自己扇自己巴掌、打墙发泄的人。他们是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是有人格障碍的人。


女人结婚生子好不好,也是好的,就像佟丽娅,她若是不经过结婚离婚,不经过生孩子,她是演不好这个妻子和母亲角色的。她能在现场把控好两个小演员的节奏。


人生其实应该习惯得得失失。得到太多,或者失去太多,都会把自己越绑越紧,只有大得大失都有,才能真的松弛。你看马爸爸,这几年不也如苏东坡一样,养牛养鱼,种茶酿酒了么?


人生什么阶段都是一个实验,一个体验,等明白过来,你的所有的悲欢,都会升华成你的题材和作品。佟丽娅说,这是她表演历程里的一个台阶,自己都觉得跟以往不一样了。


走进角色的内心,然后卸掉任何包袱之后,反而更自在。她想让观众看到徐敏,忘掉佟丽娅。


无论男女,一旦在婚姻关系里成为从属的那一方,TA就会关闭自己的潜力,迎合两个人模式里的舒适状态。离婚后觉醒度高的女人们,都在作品上开了挂,犹如宋慧乔的复仇剧《黑暗荣耀》。让自己表现人生的容量扩大了,视野和高度都变得不一样。


要做到人间清醒并不容易,恋爱脑是骂不醒的,网上现在还有专门开店骂恋爱脑服务的小店,据说能月入六七万。人生就是准备好各种各样可能性的降临。以前总觉得结婚生子、事业勇攀高峰都是幸福美好的,人生哪有这么简单?人一旦有了期待,就会变成小孩,不会成熟和理性。理性会被理想和幻想挡着。


现在有很多家暴的应对方法科普,但这些术层面的东西,其实都好学,比如当天报警、验伤、拍照录像、证人证言、留下悔过书、承诺书等,告诫自己要零容忍。但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一定不要为一个理由而结婚,不要为了一个人对你的好而结婚,也不要为了保存爱情而结婚,理由有一天会不成立,爱情和好处也会消失殆尽,即便次次能复活,不保证不确定性依然会涌来。


所以,人生的道,就是自己修炼内核,向外能供应而不是只索取,追求共赢和成长。


只有自己能够产生快乐,对自己的情绪百分百负责。活在当下,每一个瞬间是一个地点,你从未去过。我们可以体会生活本身,次次都有新地点。



《她的城》也在热播。李英南(大英)、艾英(二英)、英小美(小英),是大学校友,描写的是35岁+都市女性的发展和生活。


中年女人的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首先是社团的好友已经英年早逝;随后是大英的人生基本面与危险因子显露——虽为高管,但有自己的事业危机,丈夫的创业危机,压力测试下的彼此不再合拍的离婚危机(七年之痒),强女人都在负责救火灭火。


二英呢,虽然嫁给了上市公司老板,生了两个儿子,当了全职太太,可婆婆、老公的前妻、继女的麻烦事,以及老公的风流韵事和阴谋诡计,件件不少地填满了她的生活,她虽然能把全职太太这活儿干到极致,认为太太是工作,就是儿子的生日会也要运筹帷幄,结婚纪念日都是公司年会。


张静初特邀出演的是二英,我被这部剧吸引,就是一个片段,二英干脆利落、清清爽爽地安排着参加生日会的座席安排,知道谁与谁不合,谁与谁正在闹离婚等等,清醒独立,演得恰到好处。


当二英打算重新做事业,开画廊的时候,却被确诊为乳腺癌,当天还听到她们太太群里的一个朋友为夫顶罪自杀了。你看人生多复杂,你不松弛点,都不是一个伤心伤神伤身的危害,可能还是命都没了。后面的剧情发展,二英也要被丈夫强迫顶罪。


就像叶檀老师在《重生之夏》里写“不必活得鸡零狗碎,拥抱一切,拥抱所有的光明,拥抱一切幽暗,万般将不去,只有业随身,一切的一切,不过四个字,体验而已”。


在进击的人生中,事件和冲突发生的颗粒度是极细的。你的剧本确实随着你的行为和概率,出片感和结果导向都极强。人啊,追求的东西多了,就停不下来。中年又是各种事件的集中爆发期。


所以,在现代的人际关系里,只有内心松弛方能应对。在艾英的人生里,丈夫的前妻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制服婆婆和老公的。前妻前夫都是正常人际关系了,不用以畸形或有色眼光去看。


现代性,某种程度上,必然导致趋同内卷。两个人发生争执,一定是因为有太多相同之处,而不是不同之处。不同领域现在也越来越相似,比如事业像婚姻,婚姻像事业,各种方法论相互迁移,都可以适用。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而底层逻辑都是人性和利益。


《她的城》也反映家暴问题。小英就是律师,被一个家暴的丈夫威胁和跟踪殴打,被打后还在医院工作,联合媒体进行爆料,一战成名。《我经过风暴》也是一个女律师帮助徐敏,可见女性之间相互启发和帮助的力量。


《她的城》里,充满了太多的命题,婆媳问题、出轨背叛问题、家暴问题、事业问题、孩子问题、前任问题等等。


其实女人吧,活出自我,知道自己真正要啥,内心直面自己的欲望、阴影、污浊以及伟大,就可以做到雌雄同体,性别自如。最压抑最困惑的时候,你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其实男人修炼到一定的程度,也是有女人心、柔软心的,像苏东坡和王阳明。王阳明更为典型,他在龙场,放下了苗民对他的杀亲之仇,跟所有人打成一片,融洽周围环境,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心最柔软,自然可以体会出“吾性自足”。男人要是有了韧性,刚柔并济不得了。


我前些日子就比较关注张静初,她一直在读书,然后能用流利的英文演讲(视频演讲题目为《视角铸造现实——做自己人生的英雄》),还一直在关注黄谣和网暴。


她已经非常了解自己,一个人独居在北京的房子里,房子里放满了自己种的花花草草,还有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有缘之物,还有她也一直在强调读书,觉得读书救了自己。


我看到采访中,她说自己对多巴胺敏感,需要副交感神经稳定自己,要有乙酰胆碱分泌,我甚至能猜出来她说的是哪本书,我猜是范德考克的《身体从未忘记》。我的一天一书实验,也让我对读书同频的人敏感。


虽然人精神、情绪稳定,遇到事不怕事,都能事上磨,靠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搞定事情。但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婚姻危机和健康危机,就是女人的两大觉醒机制。


陈鲁豫和张静初,都是爱书读书的人,她们之间的对谈,非常高级。张静初说,她当年遭遇黄谣,有些疼痛不是世态炎凉、身边的人带来的不幸造成的,而是跟生活完全无关的人群。谣言没有成本,然后每次传播都裹了一层新料,它是一种社交货币。它迷惑人、征服人、引诱人、激励人。任何事实都无法证明谣言是假的,公众舆论的突变,只能是来自谣言自身的变化。辟谣也从来不是一个信息的消除而是增加了另一个信息。谣言只会一边活着,一边衰竭。


她说原来她的心态是总是准备着最坏的事情会发生,但是现在她读了《谣言》和《解惑》这两本书后,更加客观冷静,懂得机理和机制,觉得书中都有智慧,所有的答案其实早就在书里头。


这之后,她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偶尔拍一两部剧。


女人啊,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这个时代要活得特别谨细勇敢,要有核心、有模式、有创新、有时间、知概率。


女人四十,状态更好。你看这些过了四十的女性,佟丽娅和张静初,真的是找到了自己。风暴自己过,城自己破、自己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上海作协会员,代表作《中年好友苏东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