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6-17 17:36
为了抢下一个BAT,港交所开了个创新初板

这不科学啊: 虽然官方没有承认,可这就是在学新三板。但值得说的是,内地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仍未解决,港交所的创新初板很大可能会面临相同问题。另外,看着“连续停牌90日、创新主板连续停牌6个月即自动除牌”,我不厚道的想起了乐视网。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曾经因为制度因素与阿里巴巴失之交臂的港交所,为了不让遗恨重演,这一次放了个大招!


6月16日下午,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宣布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主板及创业板之外推出“创新板”,目前已经发布了《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同时将在今年8月份左右完成征求市场建议,最早于2018年初采取开展相关活动。


据了解,港交所推出创新板旨在吸引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


港交所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而纳斯达克、纽交所以及伦交所这一比例分别为60%、47%和14%。


为了不再失去下一个“BAT”,港交所表示,创新板将允许尚未盈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中国内地公司上市。同时,创新板将分为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两部分,其中创新初板类似内地的新三板,将仅限专业投资者进入。


此外,考虑到创新板公司面临的巨大风险,港交所计划采取快进快出的政策,即尽量放宽门槛,但只要创新初板连续停牌90日、创新主板连续停牌6个月即自动除牌。


港交所瞄准新经济


“我们推出创新板包括对创业板和主板做的一些调整,都是为了促进香港证券市场提升竞争力与质量。”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16日下午在香港表示,创新板推出的目的是要争取更多的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因为目前香港证券市场仍然高度集中在旧经济领域,尤其依赖于金融业,而且现有的上市模式不适合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


对于新经济的定义,李小加表示,主要是那些依靠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非传统的创新力量为主要驱动力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盈利能力以及财务表现上区别于传统公司,目前香港的上市制度与新经济公司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香港已经是首次公开招股的首选之地。为了满足投资者及发行人不断变化的需求及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必须检讨市场架构,与时俱进。”


过去20年,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增长了790%,截至2017年5月31日,合计29万亿港元。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港交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首先,发行人来源地过于集中,绝大部分均来自于内地;


其次,除了高度依赖内地上市公司外,港交所上市公司行业高度集中,主要为金融以及地产行业,而新经济公司占比则远小于其他国际市场,香港新经济行业占比仅有3%,纳斯达克则高达60%,而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交所也达到了12%;


第三,就全球增长最快的部分行业而言,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占比也非常低,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占1%,软件与服务占比9%,若抛开腾讯的因素,软件与服务同样仅占比1%;


此外,香港市场的低估值也一直为投资者所诟病,为主要同业竞争中的最低,仅有13.4倍,而同业平均比率则达到24.6倍。


“高增长行业于香港市场占比偏低,极可能导致市场停滞不前,投资者丧失兴趣,进一步拉低估值,从而削弱香港对潜在新发行人的吸引力。”港交所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同时无论是内地还是美国市场都在加大对新经济公司的吸引力度,港交所表示,他们也必须要为这些公司提供在现有的主板和创业板之外的其他上市渠道,以其他上市标准取代现有的财务和营业记录标准。


为了吸引新经济公司,港交所正试图在多方面进行妥协和转型。港交所甚至断言称,香港市场禁止不同股权架构公司上市,令这些潜在发行人完全不能在香港上市。若不废除此项禁令,我们无法与其他市场争夺这些公司前来上市。


创新板将一分为二


据了解,港交所关于“新板”计划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16年初的港交所新三年战略规划中。


李小加曾在网志中解释称,在三板这个全新的市场板块上,监管者可以考虑全新的上市规则:一方面设立比较宽松的准入门槛,不把潜在的好公司关在门外;另一方面强化投资者保护措施和退市标准,加快烂公司强制退市的过程。


目前,港交所的“新板”计划开始进行实质性阶段,虽然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但最早有望在2018年初开始开展相关活动。


港交所方面表示,创新板将分为两个部分——“创新初板”和“创新主板”。


相比较而言,创新主板要求更高,除了管治模式外,其上市要求与主板并无差别,而创业初板则类似内地的新三板。


其中,创新初板的上市对象为未符合创业板或主板财务或营业记录的初创公司,而创新主板则主要针对已符合主板财务及营业记录规定,但由于采用了非传统的管治架构导致不符合在港上市条件的公司。


据了解,创新初板将只对专业投资者开放,不设业务记录或最低财务要求,惟上市时市值最少达2亿港元;而创新主板在除专业投资者外还向散户开放。


“来自新经济行业的多家大型内地公司已在别处寻求上市。推出创新板可以更好地让有声望的大型公司在上市时享受更高的合规灵活性,让那些无法满足一般上市要求的小市值公司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而选择在香港上市。”从港交所方面的表态来看,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表述背后,或许当年因为部分制度因素与阿里巴巴的失之交臂,令其扼腕不已。


据悉,当年阿里巴巴推动在港上市,马云曾希望,即便上市之后创始人也依然紧握公司掌控权,为此希望维持合伙人治理制度,不过港交所坚持“所有股东应得到平等对待”,致使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未能成行。


而创新板的推出或是港交所弥补这一短板的最佳工具,同时李小加也表示,港交所希望部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能够选择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创新板将为此简化相关程序,减少其上市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为配合创新板的推出,港交所试图提高创业板和主板的上市要求。比如,港交所建议提高主板首次上市门槛,将最低市值由2亿港元变为5亿港元,同时建议删除创业板作为主板踏脚石的概念,上市门槛由1亿港元变为1.5亿港元及提高现金流量测试,还要强化公开市场规定。


或与新三板争抢“BAT”


从港交所创新板的两部分来看,实际上针对的是两类公司,一类是盈利能力较弱的初创公司,一类是股权治理不符合同股同权的要求的大型新经济公司。对于后一类的情况,内地A股市场短期内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港交所创新主板的竞争对象或是美国市场,尤其是中概股领域的竞争。


但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的初创公司而言,内地新三板市场或将与港交所创新初板发生一场“龙虎斗”。


事实上,港交所在分析和研讨创新初板的公司时,就已经把内地的新三板作为一个重要考量。港交所指出,过去10年,内地约有6000家公司因未能通过香港主板盈利测试或创业板现金流量测试而转到新三板、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其中市值至少达2亿港元的公司占到1502家。


而在上述1502家公司中,仅有42家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其余的1460家均在新三板挂牌,涉及集资额分别为72亿美元和78亿美元,合计相当于同期香港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的5%,若按板块划分,新经济公司的集资额占据55%。


二者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暂时仍不得而知,毕竟内地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仍待解决,而创新初板同样只有专业投资者进入,恐面临相同问题。港交所方面也坦承,修改上市规则及资格并不保证一定能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但如果不修改香港的上市框架,一些类型的发行人根本就不可能考虑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查看原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