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徐瑾(知名青年学者、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编辑:刘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社交媒体总是不缺新花样,尤其能够激发流量的新梗。
在过去,流行的是《欲望都市》或者xx城市女子图鉴的大女主爽文,后来有段时间又流行各种“县城贵妇”的种种岁月静好,如今,最热门的人设则是“江浙沪独生女”的一生顺遂。
一、“江浙沪独生女”条件:中产及以上
在某博某书之类,只要你搜索一下,总能发现“江浙沪独生女”已经是一个新人设流派,或者如媒体所言,一个新的都市传说。
按照三联等媒体报道,这些各种晒云淡风轻晒幸福背后,可以看出关键在于一生“顺遂”,这样人设一般定位“宝女”,“生活优渥、受尽宠爱,家里大小做点儿生意,亲戚给的压岁钱都比初入职场的年终奖都多。”家中长辈的口头禅就是,“哎呀,又不指着她养家!”好像是个江浙女生,都能轻松留个学,最终都能回归到家中别墅,吃吃早午餐,随便citywalk上上班,家中已经安排了她从出生到成年后的每一步。
初看起来,生活在粉红滤镜城堡中的,并不只是电影《芭比》中的芭比娃娃,还有各种“江浙沪独生女”的人设。
在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之下,不少人对于“江浙沪独生女”这个标签顶礼膜拜。现实真是这样么?是又不是。
不可否认,这样的女孩子,在江浙沪自然有,甚至也比别的地方多一些,但她们不代表大多数。毕竟,就在各类这些晒幸福帖子或者文章之下,更多留言表示,自己虽然是江浙沪独生女,却也不过拼尽全力活成普通人。
这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典型的“江浙沪独生女”,她们一般都是出身江浙沪城市中上家庭,父母生计无忧,而且多半情绪稳定和睦,这些女孩子自身教育也算过得去,一般也会有一个工资不高但算体面的工作——如果你对真实中国家庭状态、经济形势以及就业状况有点了解,就知道同时凑齐这几个条件,虽然比不上集齐龙珠那么困难,也非普通人。
换而言之,江浙沪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高地,出生在江浙沪几乎是占尽了地利。
这一两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基本完整吃到改革开放40年的红利,这就是天时;而所谓独生子女的政策,也造成了全家资源倾注或者托举一个人的身上,无论男女都不得不如此,这就是人和。所谓“江浙沪独生女”,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而且都是在平均线之上的水平,如果你对概率有点了解,就知道这么多要素结合,在当下中国也不是俯拾皆是。
即使你朋友圈出现一些接近的人物,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不知道她们看得见的光鲜背后也有看不见的门槛。
二、当年轻人用“羡慕命运”代替“相信奋斗”
更重要的是,“江浙沪独生女”关键条件根本没出现在名字中,“江浙沪独生女”必要条件甚至都不是江浙沪或者独生甚至男女,而是中产或者城市中上阶层。
他们的父母实力,其实已经是多数人的终点。“晒包晒车晒娃都还能努努力接近一下,但展示自己是江浙沪独生女的,完全是在晒命啊。”所谓晒命,其实就是晒起点,其实不分男女。
如果你在中国沿海或者大城市,总不难发现一些这样的男孩女孩,个人未必多么出众,但是生活很多方面符合江浙沪独生女基本条件,他们的生活纵然有起落,一般都不会过得艰难,因为他们的家庭已经为他们设置了诸多安全网络,即使有些失误,也不至于因为一个行差踏错就滑落底层。
问题在于,他们岁月静好或者一生顺遂,无非是有人负重前行,比如他们父辈以及祖父辈的已经为他们换来了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
这点其实在国外一样,有能力的父母都会助力成年子女。不少研究指出,中产家庭当年轻人成家立业时,中年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通常会大于从孩子那里获得的;而且中产家庭的子女比起纯粹的底层,即使面临一样的问题,多少也总有些挽回余地,因为家族构建的社会网络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这不禁让人想到一句老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也正因此,这种对于“江浙沪独生女”之类的推崇,其实和“江浙沪独生女”到底过得好不好,已经没有多少关系。这体现了社会集体心理的变化:在阶层向上流动难于向下流动的时代,凭借一己之力实现阶层跨越甚至财务自由变得越来越难,大家看重能平安落地的东西,想法也更为认命,他们理想中的形象不再是大富大贵,而是一生顺遂,不再推崇个人奋斗,而相信家族包办,不再点赞“我命由我不由天”,更倾向于相信命运的齿轮转动的安排。
这种思潮变化,谈不上好坏,只是在经济下行时代的世道人心变化而已,就像年轻人流行考编去寺庙烧香一样,都是社会情绪的演变。
算法为流量而生,而流量会带来更多同质推荐,当你有一个刻板印象的时候,往往会在社交媒体加强这一回路。铺天盖地的“江浙沪独生女”信息泛滥,其实只是疲惫不堪的部分公众,期待一劳永逸的某种情感投射。
三、公主也得有长大那天
诚然,多年的财富增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确实给予部分女性空前的教育机会以及家庭支持,造就了潇洒肆意的“江浙沪独生女”人设。问题在于,这种传说具备多大持续性?经济学告诉我们,看起来很美好的事,总不会面面都光鲜,通过旁人艳羡的滤镜,难免会有一些看不见的阴翳。
社交媒体中“江浙沪独女”,一般都说家中做点生意,但现在多数生意已经不太容易赚钱,不少人在吃老本;而且,家长包办的道路,即使开始走起来真的很香,这样对于个人成长和可能性,其实是自我设限;更不用说,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无条件的爱的反面,也往往意味着无条件的控制,某些枷锁,本身就是因爱之名。
更重要的是,“江浙沪独女”的人设很难通吃一辈子,她们不可能永远长不大,或者说一辈子是子女,总有一天也可能面临为人子女、为人妻子和为人母亲的责任。很多人生的挫折与痛苦即使父母也代替不了,父母的庇佑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婚嫁问题往往就是极大考验。
几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很难存在顺遂一生的不变计划,此刻的安逸不仅是牺牲未来的成长性,甚至也可能是风险的源头。甚至,“江浙沪独生女”如果有下一代,也许就很难再有她们这样的机会。
依托家庭的庇佑,本质是一种推迟成年的行为,这也是一种全球趋势,核心依旧是内卷时代,年轻人成年难立,但是成年不可能无限期推迟。
传说总有终结时刻,公主也要长大,“宝女”有天可能会沦为“宝妈”,毕竟,即使是电影《芭比》的芭比,也面临走出粉红城堡的时刻,幸好她并不后悔,“我是一个解放了的人,我知道哭泣并不软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 (ID:ifengopinion),作者:徐瑾,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