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06 20:17
警惕快递新骗局:“刮刮乐”一下,被骗60多万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 (ID:vittimes),作者:孙永会,编辑:王昕、孙妍,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近期出现了一种以寄出快递为手段的新型诈骗方式,通过给受害人寄送带有刮刮乐的快递,引诱其扫描二维码参与刮奖活动,最终导致财产损失。这种诈骗方式在多个省市出现,受害人损失严重。

• 诈骗分子利用快递寄送带有刮刮乐的礼品,引诱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参与刮奖活动。

• 受害人在刮奖后被引导下载应用程序,并进行刷单任务,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 诈骗行为涉及黑灰产业链,包括个人信息非法收集和盗取、虚假网络贷款等。

正在热播的电影《孤注一掷》有句经典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在这“两颗心”的驱使下,渴望“变身”的人极其容易掉进不法分子设置的陷阱。


电影是现实的写照,最近一段时间,以寄出快递为手段、以“刮刮乐”为诱饵的新型诈骗方式常常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并给一些人造成了财产损失。8月29日,《央视财经》报道了江苏省扬州市一位市民被诈骗的经过。据报道,该市已有50多位市民中了陌生快递“刮刮乐”的招,且最大的受骗数额近17万元。


然而,不只在扬州,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湖南、山东等省市也不断有相关案例曝出。这种新型诈骗形式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


一、“刮刮乐”引流,刷单骗局收网


未知来历快递中的“小礼品”是不法分子设局的第一步,记事本、手机支架和筷子是常见的“甜头”。


拆开一个问题包裹,《IT时报》记者看到,刮刮乐卡片上的刮奖区共有“中奖号码”和“我的号码”两个布局,记者手中的中奖号码是6和18,分别对应10元红包和2.5千克的大米。刮奖后的第二步,是扫卡片上的二维码进行兑奖,但扫码后会得到一个新的二维码,作用是联系客服领取兑换物资。而该所谓客服正是实施诈骗行为的关键人员。


作者供图


相同的操作流程,来自湖南的西西(化名)的父亲李先生在尝到领红包“甜头”后,彻底掉入陷阱中。


2023年8月16日,李先生在卡片上刮到了18元红包和一瓶洗衣液的奖励,为了兑奖,他进入了某个群聊。领取完红包后,在群里的“工作人员”诱导其下载一款自称安全可靠的应用程序。刷完第一单后,李先生拿到了38.88元的新人奖励。后来,客服称升级学员后可以领取更多任务,前提是需要在一个小程序里先垫付30元,以激活个人账户,之后会回款100元,并且往后的每单都有8.9元以上的奖励。同时,客服还“承诺”:“连续做三天任务,可以获得288元的红包和小家电,每天需要完成10单。”


在客服的蛊惑下,8月17日上午,李先生开始刷单。据西西讲述,她的父亲陆续向几个银行账户转账以完成刷单任务,分三次提现。前两次正常提现,但在进行第三次提现的过程中,客服称其过于心急导致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需要交9万多解冻金来解冻账户,账户解冻后方可全额回款。


圈套一个接一个,李先生想方设法交完解冻金后,紧随其后的是“验证金”和“信誉分”。


彼时,李先生已用尽钱财,于是,他选择通过贷款支付对方所说的“验证金”。


“交了‘验证金’后,对方说验证进度卡在了98%,还需要交17万才能完成最后的验证。我爸爸又去网贷平台借了17万多,没想到他们又说他的‘信誉分’太低不能提现,需要交钱购买‘信誉分’。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最后,李先生的财产损失高达60余万。“我们已经报警立案了,尽管追回所有被骗钱款的希望渺茫,但也要试一试。”西西无奈地说。


制图:IT时报  孙永会


二、黑灰产业链“体系完备”


形形色色的诈骗行为越来越隐蔽,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归属为诈骗?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刑事法律事务部专职律师朋礼松告诉《IT时报》记者,法律实务中存在一个核心逻辑,即行骗人员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让受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让其信以为真并基于该认识上交自身钱财,随后,行骗人员将该财产非法占为己有。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做出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5000/电诈3000),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5万/电诈3万)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50万)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以李先生的案例来说,诈骗团伙的头目量刑在十年以上,其下属需根据具体的涉案情节、所起的作用,以及实际获利进行量刑。”朋礼松表示。


上述这类诈骗以快递为幌子,其寄出快递的目的是寻找行骗目标。“诈骗行为始于扫二维码之后添加客服,或进入群聊后的系列刷单返利行为。”朋礼松分析,据《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态势分析报告》(下文简称为《报告》),在公安部门统计的数据中,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中网络诈骗的占比达80%以上,主要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虚拟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五种类型。其中,刷单返利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


朋礼松进一步分析,根据代理相关案件的经验,上述案例中主要存在两类情况:其一,在快递流通的过程中,有人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收集,然后再将其非法出售;其二,在诈骗的相关产业链中,诈骗团伙中的“技术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盗取各大购物网站上用户的个人信息。


《报告》显示,在通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色产业链上,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且作案手法已从早期的电话或短信方式,“演进”为利用个人信息大数据、紧跟热点事件的综合型诈骗手法。在其产业链中,上游的角色主要负责售卖公民资料信息、贩卖虚拟账号等;中游则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提供技术服务,如接码平台、群控设备、App分发平台、网站跳转等;下游主要进行诈骗实施,包括专业剧本编写人员、虚拟身份资料制作、引流等;收网环节则进行洗钱服务,诈骗团伙通过跑分平台、四方支付、账户汇兑等方式实现洗钱变现。整体诈骗特征表现为跨地域、跨行业、跨网络作案。


三、反诈还需从自身做起


为什么反诈宣传频繁进行,而一直有人上当受骗?这与受骗者和诈骗团伙不断“更新迭代”的手段有关。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提高警惕尤为重要,根据警方反诈提醒,拒收来历不明的快递、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点击对方发来的陌生链接、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App,更不能向对方转账。


这类骗局以极少的成本让目标群体感受到“薅羊毛”的快乐,倘若有人扫码“试险”,该如何及时止损?朋礼松表示,一旦出现交保证金,或者遇到对方提到需要投入更多的钱升级做任务的情况,大概率属于诈骗。“比如对方说要把你的钱转到特定的App上才能提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相信。所谓的App具有潜藏的安全风险,一是不知道它的来源,二是不知道它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无法判断其正规与否。切记,不要把自己的钱放入他人的‘口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 (ID:vittimes),作者:孙永会,编辑:王昕、孙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