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11 17:38

歌手“车祸现场”,全是耳返的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糕级冻雾,编辑:Owl、窗敲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歌手现场表演中常见的耳返问题,以及耳返系统的作用和原理。耳返系统可以让歌手在复杂的环境中听清各种声音,帮助他们保持节奏和音准。然而,耳返系统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噪音、信号失真等,导致歌手在表演中困扰和失误。不过,一些实力强大的歌手在耳返出问题时仍能通过临场反应和舞台经验完成出色的表演。

• 耳返系统是现场表演中歌手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听到自己的演唱,校准音准和节奏。

• 耳返系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如噪音、信号失真等,影响歌手的表演状态和体验。

• 一些实力强大的歌手在耳返出问题时仍能通过临场反应和舞台经验完成出色的表演,展现了他们的实力和专业素养。

跑调、错拍、音不稳……纵观各大晚会的现场表演,每年都会有几个出圈的音乐“车祸现场”。伴随着这些车祸现场,总有一个词会被反复提起:耳返。


耳返,堪称现场的歌手之光,遮羞之火,同时也是“车祸现场”的首席背锅侠。


成也耳返,败也耳返。音乐综艺、演唱会甚至是春晚时,台上的歌手戴着的这些“普通耳机”,怎么就成了左右唱功的关键所在了?


耳返:不只是耳机


耳返的全称是“耳机返听系统”。严格来说,它并不指某个单一设备,而是由几个软硬件组合出的一套监听系统。这套系统除了戴在歌手耳朵上的“耳机”外,还包含发射和接收设备。


耳返的作用,是让佩戴者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听清各种声音。耳返里除了伴奏之外,根据演出形式,还可能会有现场乐器的声音、人声(尤其是和声或是合唱歌手的声音)、让歌手保持节奏的节拍声,以及导演或音控老师的实时对话。


网络上有人制作Taylor Swift巡演版本的耳返混音版本伴奏,其中不仅有伴奏音乐,还包含了歌曲切换、主副歌切换的提示音和首句导唱提示。丨Miguel Chávez/Youtube


而这些声音也不是一股脑叠加在一起。人声、器乐声、伴奏声等声音的大小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调试,一旦出问题,可能会马上影响到歌手的表演状态。


除了歌手,最经常戴耳返的是鼓手。耳返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听力,还有他们打起鼓,真的很难听清其他声音,不戴耳返,可能自己错拍了都察觉不到。我们在最近热门的音乐综艺里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乐队全员现场戴耳返的情景。


不过,这种现场演出一般都会设置不止一台音响,歌手站在台上,怎么会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呢?


唱歌第一步:听听自己在唱啥


歌手在舞台上站着好好的,也没人“暂时将你耳朵捂了起来”,怎么会听不到自己在唱啥?


现场舞台一般会设置多个角度方位的音响,但绝大部分音响的朝向是面对观众。这就导致舞台上的歌手很有可能听到四面八方的“回声”,而且是分离的回声。


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声,声音从低频到高频都有不规则的分布。高频声音波短且穿透力弱,容易被障碍物阻挡或反射。低频声音,波长长且穿透力强,但指向性弱。这就会导致站在音响后的歌手,听到的声音比我们“嗡嗡”多了。原本伴奏里的细微的乐器共鸣,高亮的音色,传到音响后的歌手耳里,可能只剩下咚咚鼓点。



台下的观众在未经专门设置音箱的位置,也听不清歌手在唱什么。丨Owl拍摄


歌手还可能会持续在舞台上移动,这也会导致他听到的声音会持续变化。如果歌手还跑去和鼓手互动,那他估计连音响都听不到了,因此靠现场音响当伴奏,变数太大。


听不到自己在唱啥,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迈入了“车祸现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戴着耳机跟着哼歌时,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仿佛“周陶王林”附体,但录下自己的声音回听时,又会觉得不堪入耳。


就算是KTV里的歌神,只要戴上耳机也很难唱好听……因为他压根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啊!


在 KTV 里,哪怕经过混音,你也能大概听出来自己的音准“靠不靠谱”,第一句起高了,第二句也能马上拉回调上。但戴着耳机跟唱,全程都听不见自己唱什么,就算“离了大谱”也自我感觉良好。


对于歌手而言也是一样,只有实时听到自己声音,才能马上校准,不让整个现场变成车祸。


耳返能出什么问题


2017 年,在浙江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上,朴树罕见登台演唱新歌,但刚唱完一句就叫停表演,并且一直拨弄自己的耳返,“为什么耳机里这么多人在说话啊,不能屏蔽吗?”


准备开唱的时候,耳返出了问题,不要说歌手了,观众都要捏一把汗。不过耳机除了不出声,还能出什么问题呢?


耳返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朴树遇到的:由于信号没调试好导致的各种噪音。包括舞台混响、环境噪音、音控室、导播台,各路信号没有做好屏蔽和筛选,一股脑塞进反听系统里。


还有无论你多大牌,耳返都一视同仁地不出声,Mariah Carey、Adele、Beyonce 都曾在现场演出遇到过“听不见自己声音”的耳返问题。


其次,还有音量设置不当,让歌手在嘈杂的舞台上听不见耳返的声音,或是信号故障导致接受的声音失真……


出了状况的耳返,只会让歌手更慌乱,舞台经验丰富的表演者,会通过摸耳朵的方式提醒台下工作人员,尽快调整耳返,但表演不能停,一首歌也就几分钟时间,此时全靠歌手的舞台经验和临场反应救急。


歌手张杰的耳返甚至在表演时熔断。丨微博


像此前田馥甄在参加某卫视晚会时,耳返出现问题,只能硬着头皮唱完四首歌曲,期间她也频繁摸耳朵示意,但表演结束问题似乎也没有解决。


还有一些歌手会选择直接放弃耳返,像在 2021 年沸腾之夜上,还是朴树又遇到了耳返问题,在演唱《平凡之路》时几近清唱,失误不少,最后干脆摘掉了耳返。


不过,为啥有些歌手摘了耳返也能唱那么好啊?


没了耳返,可能还有地返


这里也能牵扯出比耳返更早的“返听系统”—— 地返,即“地面监听系统”。地返直接设置了面对表演者的监听音箱,避免和其他音响混音的问题。比起需要长时间佩戴的耳返,地返空间感更好、更有助于表演者没有割裂感地无缝融入现场。


面向舞台的“大喇叭”。经常看到摇滚歌手踩着黑箱子甩头唱歌,踩的就是地返。丨Wiki Commons


而且地返比耳返更早出现,但因为占用空间、位置受限、不便指导操作等问题,在不少演出里逐渐被耳返取代。不过也有一些重要的演出为了“双重保险”,同时配备了耳返和地返。


当然,也有完全不需要耳返的演出。比如一些音乐厅里,往往有非常好的音响布局和地返监听系统,在设计建筑时就充分考虑了收音放音等音学设计,不需要耳返介入。


对于一些现场安静的清唱或是原声乐器直接伴奏的小型演出,或是考验即兴能力和乐器演奏水平的爵士乐演出,以及自带指挥的古典音乐演奏会,都不太需要耳返。


无论是耳返还是地返,根本作用都是让歌手和乐手听到自己的演唱或演奏,听听自己唱的“着不着调”,“靠不靠谱”。不过它也不能因此成为所有“车祸现场”的背锅侠。


林俊杰、张杰、邓紫棋等歌手,也都有过耳返出问题直接摘掉,跟着现场硬唱的经历,反而比戴着有问题的耳返时,表演得更淋漓尽致,把一个可能的翻车现场化解为了实力证明。


耳返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它既不是遮羞布,也不是万能道具。再有实力的表演者,也不会在耳返没问题时刻意不用它,因为耳返能让好歌手如虎添翼,带来更好更完美的现场表演。而没有实力的歌手,也不能靠着耳返一举成为歌王。


它不生产声音,它只是声音的搬运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糕级冻雾,编辑:Owl、窗敲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