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有网友的母亲因为在老年人社交群里看到一条关于核污染水排海后海盐被污染的视频,并听闻其他群友都在抢盐,就不停催促她赶紧囤盐。目前这条视频显示“已被清除”。
有采访对象称,每次到长辈家吃饭,就感受到了被社交群里虚假、谣言等信息支配的恐惧:饭桌上不少长辈是网络谣言文章标题的复读机,如“多吃点洋葱,每天吃一颗,血管刷得特干净”“泡过的木耳隔夜容易吃死人”“多吃醋,降血压的”“猪肝不能吃,全是重金属”。
业内人士称,引发中老年群体热烈转发的视频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后、95后之手,他们每天开会探讨中老年群体爱看什么,如何把社会热点融入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中去。
有关家风道德、夫妻相处、育儿之道、养生保健的内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动他们。“震惊体”“标题党”谣言文章成为老年人在社交群转发较多的内容之一,大多与养生、健康等话题相关。利用老年人的网络活跃度,赚取商家广告费和平台流量分成是流量变现的一种常见途径。
先说一个我身边的事情吧。前几天,有长辈在家族群里发了个自媒体消息,说是9月26日,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火车票可以半价,而中小学生买火车票也可以半价。
看到这个消息的其他长辈,显然也深信不疑。笔者不得不劝她们用“12306”软件亲自验证,看看究竟能不能享受到半价优惠。经由验证,大家觉得很失落。而这也说明,相信那条谣言的老年人,在扩散消息之前通常不会进行任何验证,包括但不限于去亲自测试,或者哪怕用百度验证消息的真实性,或者去有关单位的官方、公众号搜寻消息出处。比如,如果火车票半价这种利好政策,真的存在,一定能找到官方消息的出处。
老年人相信的谣言信息,概括起来,从题材来看,如《法治日报》所概括的那样,一般是养生、健康类,还有就是对政策的错误解读;而从“创意”类型来看,一般就是两种,要么就是反常识的利好,比如一些自媒体宣称的某种食材、某种药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奇效,要么就是耸人听闻的“内幕”,最典型的就是说什么食物有害。以前,有些自媒体喜欢炒作某些疑案,开动脑洞,加入大量令人匪夷所思的细节,在官方整治之后,就有所收敛了。
这么说吧,你从市面上可以找到的任何食材,无论是肉类,还是蔬菜、水果,还是其他类别的食材,你去搜索“长期食用+食材名+危害”的自媒体消息,都能检索出一大堆。
有意思的是,是否相信、是否传播、是否遵循上述谣言,跟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退休前的工作性质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有的朋友,父母退休前在政法机关工作,或者在高校工作,或者在技术型企业工作,甚至是60-80年代的老牌大学生,照样对谣言信息津津乐道。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轻信谣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曾经长期将报纸和电视作为信息发布的权威渠道,所以将信任类推至文字和视频自媒体。而现在55-80岁的老年人,在他们、她们人生的青年时期,曾经经历过一个思想、观念重塑的过程,也就是打破崇高,使得很多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建基于阴谋论,认为什么都不值得信,什么都有内幕,又或者说,对于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所谓知识和“真相”,都可以相信,就是正规渠道的知识和信息信不得。
而他们、她们从中年开始,我们这个国家开始经历经济、文化、社会很多方面的更为剧烈转变,技术革新很快,各种新式体验不断颠覆他们、她们原有认知,所以他们、她们对于新事物、新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奥秘有一种看不透,但非常敬仰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年人科学素养不足、知识更新断层的问题就被凸显。请注意,拥有高等学历、曾经在技术或公共管理行业供职不等于科学素养就真的很高,又或者说,他们、她们过去熟知的技术、知识与社会认知逐渐失效,或者说逐渐边缘化,又缺乏比较良好接续科学素养、更新知识以及社会认知的渠道。说实话,这种问题不仅仅限于老年人,很多中青年人一样轻信谣言信息,或者轻易被电诈捕获。
一个突出现象还在于,老年人通常不怎么相信自己家孩子(中青年)的劝说,而对主播、UP主、博主、网红的话深信不疑。如《法治日报》报道所指出的那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播、网红等的表述其实是设计的结果,说白了就是对受众、读者、观看者缺陷的发掘——发掘到人性的缺陷,发掘到认知的缺陷,发掘到信息获取单一化、蚕房化导致了受众类型趋同,概括起来说,就是执拗,多疑,但又偏听偏信。
专家所谈到的“为维护老年人互联网场域的基本权益,谣言治理刻不容缓”,这个当然是对的,但是,很多事情、现象并不能简单地用谣言、传播谣言来界定。老年人传播的各类消息中,有些是刻意编造的谣言,有些则是事情真实,但经过了错误、放大化的解读,还有些是认知不足导致的错误理解。
正如前面提到的,而今的很多老年人之所以轻信谣言,是因为人生阶段经过了一个打破崇高、解构神圣价值的过程,认为什么都不值得信,愿意接纳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所谓知识和“真相”,在新事物、新问题背后的技术、历史、社会因素过于复杂的情况下趋向于一种简单化甚至阴谋论的方式来解读理解。这种认知架构不是谣言治理、辟谣所能够解决的,说到底,不信谣言,还可以信错误消息、错误解读,还可以信那种只有极少数专家或者自媒体宣扬的所谓养生秘诀。
所以,要解决老年人轻信、积极传播谣言的问题,除了“破”(治理谣言),还得“立”,也就是说帮助其重塑认知框架,并且为之提供接续科学素养、更新知识以及社会认知的渠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无法可说(ID:wufa-keshuo),作者:郑渝川hi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