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17 11:05

遛娃圈怪谈:委屈的奶奶,分身乏术的妈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乡土(ID:xinxiangtuzhongguo),作者、图片:宋丽娜(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原文标题:《遛娃圈怪谈——年轻人减少家庭事务,减少养育成为越来越多的选择》,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现代家庭中带娃的困境,包括姥姥和奶奶的抱怨和委屈,以及妈妈们的分身乏术。文章探讨了家庭内部带娃责任的分配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 姥姥和奶奶的抱怨和委屈,带娃成为了一种义务而非情分。

• 妈妈们的分身乏术,工作和带娃的压力使她们身心疲惫。

• 家庭内部带娃责任的分配和矛盾,带娃成为了一个人无法承担的任务。

自从在40岁高龄生下了二女儿之后,我便很快加入了小区中的溜娃大军。经过几个月的间歇性溜娃,也听闻并感受到了不少由于带娃和养育而带来的家庭百态。



一、姥姥还是奶奶?


军军7个月,一直是姥姥带着。军军有个哥哥,10岁,四年级。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妈妈休完产假上班了。爸爸在军军还没出生时就出国访学,再回来却已经7个月了。正是爸爸回来了,姥姥便一直打算要回老家了。


军军的姥姥是山西太原人,姥爷已经去世,只有军军妈妈一个女儿。按说姥姥应该乐意住在女儿家。可是姥姥在带娃的时候却不时抱怨,想要回自己的家,理由有三。第一,姥姥家庭条件很好,在太原有几套房子,有退休金,生活上并不需要仰仗女儿,帮带外孙纯粹是心疼女儿。第二,姥姥本人是个退伍军人,她在老家有很多同事和朋友,社交丰富,而在女儿家总是难以融入,接触最多的就是带娃的圈子。第三,带娃特别累。姥姥不仅要在白天带着军军,而且还要管理家庭的卫生和家务,她本人爱干净,总是操心收拾家里,很是劳累。


基于以上的理由,姥姥总是想着回家过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却总是走不掉。一方面是因为军军爸爸出国访学一年,自己女儿实在需要人手帮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军军奶奶不愿意来。事实上,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家是农村的,应该来照看孙子,奶奶曾经来过一段时间,但是很不习惯。因为自小便较少接触,军军的哥哥与奶奶并不亲近,奶奶因此还哭了,随后便将照看孙子的重任交给了姥姥,不来了。


可是姥姥实在太累了,她天天盼望着军军爸爸赶紧回来,因为他回来了自己就有理由回家休息休息。姥姥还说,其实如果女儿同意,她倒愿意将军军带走自己带着,也会比现在轻松不少,可是女儿女婿并不愿意儿子远离。无奈只有等女婿回来了自己再走。在女婿回来的第五天,姥姥终于走了,她说军军对爸爸一点不认生,她可以放心走了。如果女儿女婿实在忙不过来,自己也无能为力了,要么让奶奶过来,要么让他们自己找个阿姨来帮忙吧,自己不管了。


2岁的小伟也是姥姥带着。姥姥的腿脚不利索,走路很慢,幸亏小伟很听话,在外玩耍的时候从来不乱跑。姥姥有三个女儿,学习都好,老二老三是研究生。姥爷已经去世,姥姥便跟着女儿一起生活。由于腿脚不方便,小伟的照看任务及家务不能全部放在姥姥一人身上,但是小伟奶奶似乎并不乐意到儿子家帮忙,总是找借口回家。


小伟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奶奶有两次回家的借口都是“老头快断气了!”结果一回去就是二三十天,催好久才来,而且爷爷还一直好好的。小伟妈妈很是生气,说“断气了再走!”由于小伟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因而小伟妈妈威胁道:“你们以后要是不让我们管,那就不用来了!”于是,小伟奶奶终于来了。在最近的溜娃生活中,我经常看到姥姥和奶奶一起溜娃,一般情况下姥姥由于腿脚不方便只是跟着,而奶奶有时候会抱着孙子;据说,两人的分工是姥姥出门溜娃,奶奶做饭打扫卫生;有段时间,上午姥姥出门溜娃,下午换成奶奶。


奶奶带娃似乎“合乎正理”,奶奶们宁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轻易与儿子一家关系搞僵;她们对于儿媳妇的态度非常敏感,因为多数家庭中主管孩子的还是母亲,奶奶带娃被天然认为是帮助儿媳妇带娃,于是在生活中确实婆媳之间会有较强的期待和要求,这是一种权利义务和情分付出之间的较量。


姥姥带娃则多数是心疼女儿,家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较多;即便如此,彼此的情分怎样都抵消不了带娃的身心劳累,于是姥姥带娃也时常有退出和抱怨。有位姥姥帮助女儿照顾孩子快2年了,她说,“女儿纯粹是坑了亲妈”,这是因为女儿婆家在东北,现在又居住在姥姥家的房子中,什么都依赖于娘家,对于婆家没有指望也不知如何指望。姥姥带娃是情分付出与身心劳累之间的较量。


二、委屈的奶奶


奶奶是带娃的主力。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奶奶带娃是义务,姥姥带娃是情分。


佳佳8个月了,虽是女孩,却长得又高又壮,已经23斤了。佳佳的奶奶比较瘦,却总是抱着胖胖的佳佳到处转悠。奶奶也是心力憔悴。奶奶经常失眠,整夜都睡不着,白天还要带着胖胖的佳佳一整天,她完全靠着意志在坚持。奶奶说自己有三个儿子,没有女儿。三个儿子的孩子都得带,不然要亏待谁呀?奶奶带娃是义务,儿媳妇也不见对自己嘘寒问暖,好像都是应该的,若是不带就是亏欠。


面临着同样困境的还有响响奶奶。响响奶奶同样也是从早忙到晚,带孩子做家务,非常累。可是这些付出似乎都是应该的,儿媳妇几乎没有主动关心过自己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经常给出一些要求,有一点瑕疵,响响奶奶会非常紧张,因为她怕儿媳妇不满意。她也很想回老家,但没有理由回去,于是便自我安慰说都是看在自己亲孙子的份上,凑合着帮忙把孩子带大。


委屈的婆婆还有林林奶奶。她已经快70岁了,身体还好,头发花白。她并不经常出现在溜娃圈中。林林奶奶年纪大些,带娃很是吃力,做饭、打扫卫生带娃,从早忙到晚。经常趁着孩子睡觉的功夫收拾家务,一天很少有时间出门。于是林林妈妈便抱怨说自家孩子出门太少了,见太阳少了。奶奶很是委屈。


最委屈的还是瑶瑶奶奶。最初,我们常常在楼下遇见的是瑶瑶爸爸,他总是用腰凳抱着5个多月的瑶瑶,当时是暑假,他经常全身都是汗水。问及家里的老人为何没来帮忙带娃,他给出的理由是奶奶和姥姥都没空,要么身体不太好,要么家中走不开,而且夫妻两人的爷奶(高龄老人)尚且健在,离不开人。


后来一次的聊天中得知,瑶瑶的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医院护士。我随即建议到,你们早该找个保姆了,马上开学之后孩子谁带呀?瑶瑶爸爸有几天确实在问保姆的事情。不过在9月份真正开学的时候却发现,瑶瑶奶奶来了。然而,老太太很是奇怪。平日里推着瑶瑶出门玩耍,她总是远离人群,并不爱与人说话,并且与其他带娃的人少有交流。


我一度以为,瑶瑶奶奶来自农村有些不习惯,并且总是听说瑶瑶奶奶不想在这里帮儿子带娃。最初听到的理由是,奶奶认为自己两个儿子,没有给老大带过孩子,也不想给这个老二带孩子。这个理由在正常人看来站不住脚,我们经常讨论反驳的点在于年轻人很难,老人不愿意帮忙让自己儿子每月花几千元钱雇保姆来带娃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后来听闻了一个极其震惊的消息。瑶瑶的妈妈曾经虐待婆婆,以前婆婆在的时候据说很是嫌弃,嫌弃婆婆脏,嫌弃婆婆穿衣服寒碜,在家的时候曾经多次打骂婆婆,婆婆敢怒不敢言。后来放暑假的时候婆婆终于回老家,并且不愿意再过来了。


眼看着要开学了,瑶瑶爸爸电话中多次请求母亲过来帮忙带娃。最终奶奶还是来了。然而,过来带娃的奶奶心里却很不痛快。我见过几次瑶瑶的妈妈,很热情友好的样子,总是叫“妈妈”,很是亲切。不过后来却传出消息,瑶瑶妈妈不允许奶奶溜娃的时候“往人群里去”,因为害怕奶奶跟别人说自己的坏话。


夏天奶奶穿了一个不太适宜的宽松短裤,并且向别人抱怨说,“我就要穿成这样给她丢人!”又有一次,奶奶溜娃的时候走到了一片不熟悉的地方,有点迷路了,她好久都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后来奶奶向别人陈述的时候说,“迷路了也不怕,老太婆而已。要是我自己,估计没人找;但是带着孙子呢,他们总会过来找的。”


委屈的婆婆正在努力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她们要么在心里面埋怨,要么在外面的遛娃圈中抱怨,要么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回家”。这种带娃的义务是如何在家庭内部被分配给奶奶而成为义务的呢?以往儿子在结婚成家之后便独立门户,养儿育女是身为父母的义务,老人帮忙带娃都是情分,孝敬父母为父母养老是义务;而今代际之间的主位互换,老人帮忙带娃成了义务,而孝敬父母则成了情分。


三、分身乏术的妈妈


奶奶们委屈,妈妈们却也并不轻松。在溜娃圈中,妈妈并不多,我经常见到的只有三个。


思思妈妈是个全职主妇,大儿子四年级了,小女儿八个月。自从出了月子,思思妈妈便全职带娃。大儿子的学业难度不断增加,而且男孩子特别贪玩。在未生育二胎之前,她还经常辅导孩子作业,生完二胎之后,对于大儿子的教育便放任了。思思爸爸还会抱怨她不给大儿子辅导功课,可是思思妈妈实在是分身乏术,她说,“我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从早忙到晚,根本顾不上老大的功课。”她还说,大儿子小的时候自己经常抱着,累出毛病了,胳膊疼,现在二女儿自己不怎么抱了,女儿都是坐在婴儿车里玩。


经常出门溜娃的还有爱爱妈妈。爱爱妈妈管理着一个舞蹈培训机构,不过由于要带孩子,她已经很少到机构去了,只是偶尔有事的时候才出现。


爱爱的哥哥12岁了,六年级,爱爱9个月了。爱爱奶奶帮忙带孩子到半岁便回老家了,其主要缘由是奶奶与妈妈经常摩擦吵架,奶奶特别唠叨而且总想做主,而妈妈性格温和却也不愿意总是忍受奶奶。而且,大儿子小时候是奶奶全权带大的,形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没有规则意识,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而且经常打人等,妈妈后来为此很是头疼,于是当二胎爱爱出生之后,妈妈便下定决心自己带娃。爱爱爸爸是大学老师,只能在不忙的时候帮忙。


爱爱妈妈原本练习舞蹈,气质很好,长相也美,不过由于带娃的辛劳却苍老了不少。她说爱爱最近都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睡觉,这个时间段自己正好做饭做家务,等她醒了之后自己便不能午休了。因而下午的时候她总是特别疲惫。


倍受折磨的还有兮兮妈妈。兮兮1岁多,哥哥已经上高中了。妈妈在42岁的时候生下了女儿兮兮。高龄产妇,怀孕期间便各种不易,经常要跑医院。兮兮出生之后身体不太好,经常拉肚子,而且睡眠不好,晚上闹得厉害。自从月嫂走了之后,兮兮妈妈便开始全天候带娃了。兮兮妈妈失眠严重,未生育之前便失眠,生育之后加上孩子晚上的哭闹就更睡不好觉了。


夫妻俩都在大学工作,兮兮爸爸也尽量帮忙带娃,可是兮兮妈妈已经承受不住,长期失眠导致神经衰弱,再加上产后抑郁,她看起来更加苍老了。兮兮妈妈全职带娃到半岁,她的工作并不太忙,于是休完产假之后就请了一个钟点工,只是上午来家里帮忙带娃做家务。可是这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爸爸又经常指望不上,兮兮妈妈的状态愈加糟糕。他们后来便不得不请人来专职带孩子了。


妈妈们的劳累看得出来,如果有老人来帮忙,妈妈们确实会轻松不少,她们也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发展。可是老人有带娃方式和能力的问题,也有各样的情况和诉求,老人的帮忙还需要妈妈“承情”和回馈,还不一定科学且适应现代社会,这些都是极其麻烦的事情。


全职带娃的妈妈,要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发展,要么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可是相对于这样的付出,你能把希望寄托于将来儿女的“孝顺”吗?是不是还不如自己存钱养老呢?养儿育女到底是图他将来的回报,还是纯粹就是一种人生体验和生活乐趣而已?如果只是个人喜好,那么不要好不好?


四、阿姨们的故事


遛娃圈中也有几个阿姨带娃,年轻的40多岁,大点的有50多岁,有住家阿姨,也有白班阿姨。几个阿姨都爱说话,她们很快认识,并且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出门溜娃的时候就相互约着,形成了一个遛娃圈中的小圈子。


小琴四个月了,女孩儿,长得又高又胖,她的阿姨经常带她出来玩。小琴阿姨很能说,很快便融入到了遛娃圈中。小琴阿姨与小琴奶奶先建立关系。小琴奶奶的爸爸原是大学中某部门主管,在外面也有自己的企业,条件很好;小琴奶奶原在银行工作并退休,现在与朋友合伙开一个饭店,她在约10年前离婚,并且父亲在那前后也离世。


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小琴奶奶形成了高消费的习俗,她家里的吃穿用度都很好,人也显得非常年轻。而且小琴奶奶的社交生活很丰富,有一些经常联系的同事和朋友,彼此交往密切。小琴阿姨曾经是小琴奶奶干儿子的阿姨,小琴奶奶与其干儿子的爸爸是青梅竹马的同学,两家关系很好,以往小琴奶奶经常到对方家里做饭吃饭,于是与家里的阿姨很熟。


小琴奶奶的干儿子其实是在国外代孕产下的孩子,生产时候爸爸妈妈已经50岁了,原本只有一个女儿,于是便一直有着儿子梦,可是二胎放开的时候夫妻两个早已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于是想办法到国外生下了儿子。直到干儿子上学了,阿姨不用了;小琴奶奶便极力挽留阿姨到自己家里工作,因为儿媳妇怀孕马上要生产了。于是,过完月子之后,小琴阿姨便正式上岗了。


在遛娃圈中,不少人对小琴阿姨熟悉起来是因为那个14800元的妈咪包。那是一个某奢侈品牌的布包,挂在小琴7000元的婴儿车上。每次见个生人,小琴阿姨总是问,“你猜这个包多少钱?”有猜几百元的,也有猜几十元的,随后小琴阿姨给出答案,众人震惊。后来,小琴阿姨说过很多主家奢侈的吃穿用度,比如7000多元的婴儿车推着特别轻便,家里的银耳特别高级,做出来的汤超级好喝,每天的饭菜以有机肉食为主,衣服被子等都极好。


主家的条件好,关键是小琴奶奶对于阿姨很是大方。小琴奶奶曾经送给阿姨一件防晒衣,一查几千元,后来阿姨忘在自己家了,于是又给她找了一件来穿,一查又是1800元。家里买了几个四件套,阿姨满脸羡慕说自家都没盖过这么好的被罩,小琴奶奶立即送了一套。还有,阿姨的儿子刚考上大学,小琴奶奶听闻后立即送了一套价值不菲的被褥。每次遇见,小琴阿姨总会向别人汇报主家的吃穿用度等,以及逛商场、下餐馆的细节。


小琴奶奶给阿姨开的工资是5500元,这是本地的一般水平。然而,国庆节过后,由于小琴的爸爸妈妈都在北京上班,要把阿姨带到北京去,北京的工资水平更高一些。小琴阿姨的开价是7000元,小琴妈妈不同意,给6500元。此事由阿姨告知了小琴奶奶,她答应补足这500元。有人疑问说,人家给了你那么多好东西,还给人家高价钱是不是不合适啊?小琴阿姨的回答是,到北京后自己回家也不方便了,光来回的路费就不少,那些东西是送的,而自己出来就是挣钱的。


小琴阿姨不断向他人诉说着主家的家庭生活细节,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阿姨都是一样。成成阿姨虽然热情友好,但是并不怎么向他人诉说主家的家庭生活。成成6个月了,阿姨全天带着,包括晚上睡觉,每月6000元的工资。成成的爸妈都在附近经营生意,条件很好,奶奶在大学中做宿管阿姨,爷爷在家里做后勤保障并且辅助带娃。


成成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姐姐。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成成家里请了三个人做工。育儿阿姨专门带娃,钟点工(早8点到下午2点)负责每日清洁和午饭,3000元/月,还有一个经常过来深度打扫卫生的钟点工,每两周来一次。这些维持正常家庭生活的开销为每月固定10000元。


成成爷爷非常友好,也很爱说话。他每天早上负责买菜和各种家用,然后就会陪着阿姨出来溜娃,还经常抱娃让阿姨休息一下,爷爷还负责做简单的早餐和晚餐。可以说,爷爷是家庭总管。与此相对,成成奶奶很少露面,也不怎么说话,据说她每月的收入只有3000元,却不愿意在家帮忙。成成的妈妈不带娃,在家里面也不怎么抱孩子,反而是成成爸爸经常在晚上孩子哭闹的时候过来哄哄。这样的家庭生活模式比较少见,遛娃圈中也会开玩笑说,成成家里的女人们都享福,男人爱操心。


最有的故事还是多多家庭。多多8个月了,其爸爸妈妈都是大学里入职3年以内的老师,关于带多多的故事有很多。多多两个月的时候请了阿姨帮忙带娃,并且给开了高工资6000元/月。由于妈妈产假,7个月之前的多多都是妈妈和阿姨一起带的。不过很快妈妈上班了。


多多阿姨的话很多,不过总是有点小聪明偷懒,比如她总是把孩子抱给妈妈带,做饭的时候特别慢,早晨不到6:30绝不会出自己的房门,晚上爸妈回来之后就把多多给妈妈自己出去活动散步;他们家每天吃饭时间都晚,早上经常到9点夫妻俩才去上班,中午阿姨会陪着孩子睡觉不做饭,每次等夫妻俩下班的时候才开始忙,晚上也经常到10点之后才吃完,而且家里还经常在食堂买菜回来吃。天天生活“像打仗一样”。


事实上,这些生活家务上的事情夫妻俩也并不是很在乎,多多爸爸说自己从没有在做饭问题上要求过阿姨,唯一的要求就是帮忙把孩子带好。然而,夫妻俩对阿姨却还是不放心的。


8月份的时候,多多爷爷来了,是多多爸妈请来的“监工”。爷爷家在农村,奶奶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事实上爷爷也不愿意来。但是由于没人带孙子,觉得亏欠孩子,于是就硬着头皮来了。家中的奶奶暂时由大儿媳每天送些饭吃。然而,爷爷来了10多天,多多还是不愿意让爷爷抱,而且他抱孩子很不熟练,不怎么会带。


很快,爷爷便和阿姨摩擦不断。阿姨抱怨爷爷什么都不给自己帮忙,天天跟着,还老是抽烟,不讲卫生,“恶心死了”,她总是想要甩掉他。而爷爷则抱怨阿姨偷懒,做事慢,并且话特别多,做菜也难吃,认为她“3000元都不值”。阿姨总是向多多妈妈“告状”,而爷爷则向自己儿子施压。围绕着这些家务事,故事不断,几乎每天都有更新。


有一次,多多阿姨用婴儿车推着多多故意把爷爷甩掉,她到一片更远的地方玩耍了。爷爷找了几个地方都说没有看见,他立即给儿子打了电话。我们在玩的时候看见阿姨推着多多过来了,告诉他爷爷在找她们。阿姨笑笑说自己推着多多到远点的地方玩了,没去过那边呢。很快,多多妈妈给阿姨电话问在哪里,他们要过来看看。多多爸妈过来之后,妈妈抱着多多,阿姨散步去了。


此事过后,多多爷爷也想开了,他也不用一直跟着,就是偶尔出来“查岗”,而且不用有点风吹草动便给儿子媳妇打电话耽误他们工作,他也已经不再试图帮忙抱孩子了,认为“请人来就是看孩子的”。爷爷一直想要回家,一次都买好了车票,可是儿子媳妇不愿意,儿媳妇坐在那里哭,爷爷就不再回家了,只是“天天出来玩”。


转眼间,爷爷来了两个多月,打打闹闹故事不断。矛盾彻底爆发是在临近中秋节的时候。那天爷爷先下楼转悠,而阿姨将多多放在婴儿车中去上厕所了,孩子不愿意想要出来,于是就摔在了地上。


晚上夫妻俩下班过后,爷爷还未曾说此事,阿姨却先“告状”了,说今天把孩子摔了,可是不怨自己,因为“看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家都至少是两人看的”。随后阿姨便与爷爷大吵。以往多多妈妈都是让着哄着阿姨,他希望阿姨能够尽心给自己带娃,可是这次却生气了,站在爷爷一边,全家闹成一团,随后当即决定解除雇佣关系。当晚他们就结算了工资,第二天早上阿姨便下户了,阿姨走的当天下午,爷爷也回老家了。


阿姨走后,带多多便成了问题。先是多多姥姥来了几天,由于她还有孙子要看走不开,姥姥便介绍自己的妹妹来帮忙,可是几天过后姨姥姥也忙,多多姥姥又动员刚刚打工回来的弟媳妇来帮忙带娃。多多三姥姥来了之后很快与多多熟悉了,并且每天还要做饭做家务,很是勤快;而多多爸妈也放心孩子的问题,工作到很晚。


一周之后三姥姥便也有了怨言,“看起来带娃活儿轻松,但是特别磨人,根本没有休息空闲的时间”。她之前没有带过孩子,不太熟练,又不想偷懒让亲人们说她。做饭带孩子都是一个人,而且多多爸妈晚上工作到12点才回来;全天候不停运转,三姥姥已经受不了了,她说因为是亲戚也没有办法谈判,还说自己顶多帮忙带一个月,让他们重新找人来带。


阿姨们与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她们带孩子考量的基本逻辑是工作量的大小与收入的多寡;而孩子们的家人对阿姨们的考量则是孩子的安全、教育与成长,还有阿姨们的劳动的质量、爱心和耐心。双方的需求想要匹配起来并不容易,家长们想要一个勤快且值得信赖的阿姨,而阿姨们也想要进入优待自己尊重自己的家庭。总的来说,请阿姨带娃的家庭要么是经济条件非常优越,要么便是实在没有老人可以过来帮忙的。


五、想办法带娃


除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带娃,我在溜娃圈中还听到了不少特殊的带娃故事。比如,爷爷单独带娃,奶奶与姥姥组合带娃,奶奶与姥爷组合带娃,奶奶或者妈妈与阿姨组合带娃,爷奶、外公外婆、父母六人轮流带娃,请亲戚带娃等等。


豆豆是个小女孩儿,已经2岁多了,一直由爷爷带大。爷爷总是在外出的时候带着个馒头,豆豆饿的时候给她一块馒头吃。我对此印象深刻,因为其他人为孩子准备的辅食很是丰富。对此,豆豆爷爷很坦然,他说,馒头又健康又方便,不能给孩子吃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零食。后来豆豆爷爷告诉我,他在豆豆半岁的时候就来了,一直带了两年了。当时豆豆妈妈休完产假要上班了,爷爷赋闲在家,于是被请过来带娃,所幸的是,豆豆妈妈对于爷爷带娃并不挑剔,于是便一直带着。


豆豆爷爷说,自己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当初东躲西藏生下了这个小儿子,如今70岁了却还要劳累帮他们带娃,真是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生一个儿子,若不是这个儿子,四个女儿的自己将是如何幸福。


豆豆奶奶在豆豆出生的前一年去世了,在那之前,豆豆爷爷已经伺候了奶奶九年,因为奶奶脑梗一直瘫痪在床,终于把老伴送走了,却又迎来了带孙女的任务。于是,豆豆爷爷便在近70岁高龄的时候加入了城市中的溜娃大军,他不知道何时才能过上一个人的幸福生活。


楠楠11个月了,照看她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楠楠爸爸已经快50岁了,而妈妈只有30多岁。妈妈是个挑剔的人,并不怎么照管孩子,却总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管孩子。最开始是楠楠的爷爷奶奶来带,奶奶身体不好,只能辅助,爷爷照管孩子很不合儿媳妇的意,于是总有矛盾,老是吵架。终于老两口被气走了。


后来楠楠姑姑过来了,来了一个月也要走。她认为嫂子太挑剔了,小嫂子比自己还小,却总是很强势,比如带大孩子出门说买某个东西,姑姑领着去时候发现搞活动于是多买了一个,回家后妈妈便严厉训斥。楠楠妈妈专注于事业,不太关心带娃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也不愿意出门与别人交流养育的情况,这使得姑姑也看不惯,认为“当妈的什么也不管,这哪有当妈妈的样子?”姑姑走后,又请来了楠楠的婶婶,她说,“马马虎虎把这个孩子带大算了”。


想着办法带娃,首要的人选当然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如果他们都有情况,便会在老家找姑姑姨姨等亲戚,再不济找个阿姨来帮忙。小海子正是奶奶和姥爷一起带的。最开始我们都以为他们是小海子的爷爷奶奶,后来才发现居然是奶奶和姥爷。琪琪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轮流过来带娃,有一段时间四个老人都在。


城市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参与工作,生养孩子尤其对于女性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品质影响很大,他们总是试图在老人、亲属以及市场之间想办法找人带娃,然而不论哪种带娃方式,似乎都是抱怨不断,身处其中的人不少都身心疲惫、不甘不愿的。以往生儿育女并将其抚养成人是人生任务、精神寄托,带娃何时成为了如此麻烦和令人疲惫的事情?


六、一个人带不了的娃


有句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反过来看,村庄传统的养育方式则是,一整个村庄在养育一个孩子。


多多爷爷曾经抱怨说,在老家养孩子哪有这么多事?家里人多,这个抱抱,那个抱抱,一天天很快就过了,孩子一转眼便长大了。而且,村庄人都熟识,育儿经验、土办法多的是,没人嫌弃就没有摩擦,哪里像这里养娃,遇见点问题就上网查查,按照所谓的专业和网络养娃,既笨拙又教条。是啊,村庄里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托举了孩子父母的养育职责,他们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在独自奋斗,养育的辛劳和压力弥散在整个村庄。


进入城市工作的年轻父母,他们远离了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圈,没有了村庄,就没有了可以借力的地方,养育变成了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带娃,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妈妈,如果她完全要承担这个责任,就必然意味着事业发展和经济收入上的较大影响,身心疲惫、甚至精神抑郁比比皆是。


于是,年轻的父母总是想办法带娃,最通常的办法是动员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带,这是最为放心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果老人们身体还好,乐意来带,并且父母对于老人带娃怀有感恩之心、不那么挑剔的话,那么皆大欢喜。


最为麻烦的是老人由于各种原因指望不上,那么父母往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去请人来带。请亲属来带,面子和关系在,信任容易建立,可也正是由于面子而难以在权利义务之间划清界限,带娃的摩擦难以处理,往往以退出而告终。请阿姨来带,权利义务的边界清晰,不过却难以建立信任,常常得有监工的问题。带娃变成为了责任和亲情的博弈、成本与信任的算计、面子与利益的拉扯、生活品质与价值取向的对抗。


遛娃圈中,只有少数的孩子是一个人带,通常是全职妈妈或者全职奶奶,她们身心最为疲惫。一般情况下都要两个及以上的人来带,如此彼此能够借力有点缓冲。就连阿姨们带娃也很少是一个人,一般都会有家人跟着辅助。家务、带娃、生活品质、科学育儿混杂在一起,这样的工作和要求确实是一个人满足不了的。一个人带不了娃了,可是一个家庭中却难有两个及以上的人来承担这样的任务。


没有了村庄的养育成为家庭内部的职责,而娃娃们又是一个人带不了的,这样的悖论难以解决。让养育和家务市场化吗?成本过高,家何以为家?让女性回归家庭吗?是要回到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吗?把带娃职责分配给老人吗?这样隐性的剥削真的合适吗?于是,年轻人减少家庭事务,减少养育便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乡土(ID:xinxiangtuzhongguo),作者、图片:宋丽娜(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