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19 08:00
“无痛爬山”,正在拯救当代懒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徐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痛登山方式——登山电梯,它解决了当代懒鬼对爬山的不喜欢和不适应。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网友评论,探讨了无痛爬山的优势和争议。

• 无痛爬山通过登山电梯解决了不喜欢爬山的人的困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登山的美景。

• 爬山原教旨主义者和休闲派在互联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探讨了爬山的乐趣和意义。

• 无痛系列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型生活方式,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无痛上班、无痛起床和无痛生娃。

三月初,网友“饥饿艺术家”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帖子。此前,他和朋友在杭州天屿山,耗资20元,体验了一种“无需动手动脚,只要站稳扶好”的新型无痛登山方式。


“I think it was cool(这很酷)”,同行的法国朋友安东尼对此连连惊叹,过去,他看到的电梯往往建在室内,“I'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is(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样式儿的)”。


很快,52万年轻人涌入这条帖子。


“我爱爬山,你爱爬山吗?”一名网友在评论区大呼小叫,试图艾特来一个“无痛爬山”搭子。


“这下我也爱上爬山了,”朋友报以热烈反应,“虽然我甚至没有爬过山”。


半年后,“无痛爬山”这个新型理念带着神仙居、天屿山等多个景点,再次火上热搜。这些地方依凭山势建造了登山电梯,可以从山底直达山顶。



对于这届年轻人而言,它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生活难题:如何让一个最不爱爬山的人爱上爬山?


何谓“无痛爬山”?


公开资料显示,天屿山的海拔只有335米,但山路蜿蜒,全程步行要走3000米。


而如果选择乘坐自动扶梯,从山底到山顶,仅需5分钟,远处的群山、大桥、湖水即可尽收眼底。自2022年9月登山电梯在天屿山景区开通以来,过去“查无此山”的小土包也一炮而红,成了旅游博主们口中盛赞的“懒人名山”。



上海市民小鲸不健身,不运动,自诩“体能弱者”,是一个“桑班挣扎着伐迟到额宁”。她的社交主页里分享过40条帖子,涉及医美、探店、电影和展览,只有一条关于爬山。


“不爱爬山”“爬山腿不疼”,在这条爬山帖子下面,她一连打了数个tag,表达自己对爬山的痛恨。但对于天屿山,她给出高度评价:“人间值得”。



十月初,为了带父母出行,小鲸动了不少脑筋。父母七十岁了,膝盖不好,平时爬个小土坡都费劲,各类名山大川因此被首先pass。


在社交平台上刷了半天,天屿山的电梯以其无与伦比的豪气和贴心胜出,成为了“天选目的地”。“太适合老年人了”,小鲸两眼放光——当然,也适合她自己。


广东市民夏夏也有类似的体验。十一假期,她和朋友一起去了广西崇左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那里有一种神奇的“传送带”,可以将游客“传送”上山。网评表示,这里是“懂懒人旅游的,上山用传送带,下山用滑道”。


这拯救了正在生理期的同伴。她们在传送带上躺下来,想象自己是一件流水线商品。机械声“格楞、格楞”,隔着玻璃往外看去,眼前涌现出中越边境一簇簇的喀斯特山峰和村庄。


“无痛爬山!希望全宇宙普及”,夏夏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原教旨主义”碰上“休闲党”


火上热搜后,“无痛爬山”无法避免地迎来了一场互联网论战。


“这有什么乐趣吗?有什么意义吗?”一位名叫“飞行模式(限流中)”的网友率先发问,他代表了一群爬山“原教旨主义者”。


原教旨主义者们认为,爬山就是爬山,不经双脚走上去的爬山是毫无意义的。修建登山电梯破坏环境,还浪费钱,“只能站在电梯上面瞎拍照,哪也去不了”。





这条评论引发了“休闲派”网友激辩。爬山嘛,不就是为了看风景?这一派觉得,爬山损伤膝盖,又费时费力。五分钟能解决的事儿,何必非要挥汗仨小时?


更何况,修建登山电梯,为“带娃人士”、老年人、残疾游客和懒鬼带来福音,捍卫了人们的“选择自由”,多么具有人文关怀!简直可以为之颁奖。





“骑墙党”则在中间调和:“手工馒头和机器馒头的区别,看个人喜欢。”他们强调,反正有电梯也有步道,不同人群可以“各取所需”。


还有些操碎了心的网友,开始费心关注爬山以外的问题,比如“以后拍照还要学着怎么把电梯P掉”.


不论各方唇枪舌剑如何,实际上,在手扶电梯出现之前,人们早早就开始“无痛爬山”了。1888年之后,亚洲就出现了最早的缆车索道系统,位于香港太平山顶。如今,这列山顶缆车已更新到第六代。而重庆渝中区的望龙门缆车,年龄比新中国还要大4岁。


“上山坐缆车”逐渐成为国人旅行登山的标配,只是到了公元2023年这波,悬吊在空中让恐高症患者闻风丧胆的缆车,被升级到了稳稳扎根祖国山川大地的超长版电梯。


这还不算最“无痛”的。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精神状态更为领先的网友,已经靠着朋友代爬、代拍、代合影开始“赛博登顶”。


一边是人在办公室苦苦加班,另一边,你的大头照已登上金顶。


而在云雾缭绕的泰山玉皇顶,重装徒步的朋友正努力架机位留影,顺手敲上满屏人名,力争携28位好友到此一游——爬不了无所谓,只要热心的朋友肯出手,世界上就没你到不了的地方。



“无痛攻略”何以俘获年轻人


不止“无痛爬山”,“无痛系列”概念在网络上早已出现,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型生活方式。


裸辞3个月后重新上班的网友“月亮不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无痛上班”的方法:主打一个无心无情,或者根本不把上班的自己当成人,认为这个人格的自己感受不到痛苦和情绪,这样即使要挤一小时三十分钟的地铁,换乘四次,心里也波澜不惊。



有网友还找到了“无痛起床”的奥秘,那就是,让自己“走着睡”。



主张不婚不育的年轻人们,甚至热衷起“无痛生娃”。在社交平台上,他们抱着自己领养来的毛孩子,向广大网友介绍经验“很好养,能吃能睡,不哭不闹”。对于“不相信”的,他们会po出一张“绝对真实的猫猫B超单”证明。 



不管这些离大谱的“无痛攻略”有用还是没用,没体力爬山、没时间恋爱、没勇气裸辞的年轻人,的确需要一种“替代性体验”,来填补那些无能为力的缺失瞬间。


弗洛伊德曾提出替代性满足理论,“当欲望能量在最初对象上遇到阻碍时,就会向其他对象转移;如果再次遇阻,就再次转移,直到寻找到一个替代对象以消除紧张、满足欲望为止。”


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借助“科技与狠活”,甚至是非真实的“自我想象”,低成本付出,体验感拉满。


‍小鲸记得,去天屿山那天,天气不好,天空飘着小雨,但他们不必踏着湿‍滑的石板路上山了。从高高的电梯上看去,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包裹着青色的湖面,视野相当开阔。照片中,母亲站在电梯上,背对镜头,向远处的景色挥起了手。


“爸妈难得夸了我一次。”小鲸说。‍‍


参考资料:

1. 多个景区装上登山电梯,“选择自由”也是重要的旅游体验, 红星新闻,2023年10月12日

2. 从山顶缆车和太平山发展 看香港历史,当代中国,2022年5月30日

3. 香港故事|香港山顶缆车的新篇章,新华社,2022年11月14日

4. 重庆“立体交通”的构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6月18日

5. 当恋综成为替代性体验,颅内高潮只是一场梦,TOPYS,2022年5月20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 (ID:ifeng-news),作者:徐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