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很多都市丽人曾经以为,不会有什么事情比“在街上跟比我瘦20斤的美女撞衫”更能让人感到尴尬了;直到出去旅游时美滋滋上传了九宫格,结果一刷朋友圈有不下10个人跟自己发了同样的景点定位。
是的,在这场刚刚过去的“国庆朋友圈摄影大赛”中,如果你去的地方不够小众,就已经天然地落入了下乘。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年轻人一直都对人挤人的5A景区嗤之以鼻,反而热衷于探寻“不为人知”的秘境。
只可惜,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所谓的“小众旅行”注定是场无望的挣扎;而在这场人人有份的骗局中,总是那些局外人首先看清了事情的真相。
当他们照例像往年一样打开朋友圈,打算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照进行一番亲密接触时,却意外见证了一场大型心有灵犀现场:
“诶,怎么好像所有人都跑到西北去了?”
如果说以前大家是在世界各地旅游,那么今年就是在西北环线上奔波。
那些认为旅游就是“换个地方躺一天”的人或许做梦都想不到,如今在沙漠里徒步居然荣升为了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项目。
打开朋友圈,每个人的定位都是XX自治州;青海、茶卡盐湖、敦煌、张掖,看不同的人流水线发送,仿佛连自己也去了好几趟。
“已阅”“已阅”“已阅”。
照片里的元素也都千篇一律,露营、骑骆驼和坐热气球成为旅游标准打卡三件套;人们不是穿着马丁靴在落日的余晖下扬沙奔跑,就是身着长裙在丹霞地貌的映衬下面带忧郁。
天气不好没有热气球,就P上去几个。
在旅途结束前,还不忘去一趟甘肃省博物馆,为新晋网红雕塑“马踏飞燕”来张透着傻气的正面照。
“你打我啊。”
作为一名“云旅游”资深人士,朋友圈里这种对西北旅游环境的全方位展示常常会给我带来困扰——
或许是由于景观和文案过于类似,每次刷到都让人怀疑是网络瘫痪导致信息流重复加载,恍惚间甚至会以为是时光倒流了。
直到仔细一看,发现上面的名字和头像不一样,才发现原来他们只是不约而同去了同样的景点。
你有时候都会想,说不定能在一波人的照片里看到另一波人的身影。
正如一位网友的总结:“在朋友圈里同时刷到同事和学妹晒出的月牙泉,还都是固定角度拍摄,不禁让我怀疑他们背着我成为了朋友。”
想想也挺有意思,有人本来想借着长假去大西北空旷的无人区放松心情;出发时还朗诵着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平添了几分灵魂出逃的悲壮。
没想到出了阳关之后全是故人,还没等开出30公里,就先后遇上了领导、前女友、老同学、和隔壁邻居。
还得暗自庆幸部门的另外几个同事都跑去长沙喝X颜悦色了,不然分分钟旅行变团建,还是全程自费的。
然后才想起来另一句著名的诗:
高适诚不欺我。
为什么今年西北成了人人都要去“打卡”的网红景点?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很多人都没法出国玩了。
十一作为疫情缓解之后的第一个长假,而且还是少见的8天;好不容易有大把时间却无处可去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憧憬的目光投向了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
然而,如果将目光放到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就会发现另一件事——西北近几年来早已逐渐取代了云南、西藏的地位,成为了文艺青年们新的“心灵净化地”。
换句话说,那些曾经迷恋洱海客栈式文艺小清新的人,如今又调转目标,开始在沙漠环线上寻找粗犷的浪漫了。
不得不说,西北在当今的旅行鄙视链中能够位居顶层,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地广人稀”这一点。至少你对比一下朋友圈里去云南和去西北的朋友,后者明显看起来更“能吃苦”一点。
毕竟西北大环线以沙漠自驾游为主,不比重庆、长沙这类网红城市的交通便利、吃住方便;景点之间动辄几个小时的车程,沿途也少城镇,万一准备工作没做好,吃饭喝水甚至上厕所就都成了难题。
就比如上个月,敦煌的“陷阱厕所”事件就至少暴露了沙漠旅行中非常实际的两个问题:
一,厕所不好找;
二,车子不好开。
有人故意把公厕建在沙土之上,等车辆一陷进去,就过来收取高额的拖车费。
但是,去西北打卡的文艺青年们不怕苦。或者说,苦,本身就是西北魅力的一环。
毕竟,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灵魂净化地”?那就是一般人没去过,也不会去的地方。
曾经充满流浪气质的丽江、大理,在成为了旅游团的经典路线后,在人们心中就失去了那种原始的自由感。
西北环线的沿途风景固然让人心向往之,但更重要的是,仅仅是“风沙大”这一件事,就足以拦住不少娇生惯养的精致丽人。
更不要说,无论是沙尘飞旋的大漠,还是绚丽多彩的丹霞地貌,抑或是纯净澄澈的盐湖,往往都需要好光线的加持才能更好“出片”。
于是每个来到西北旅游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练就了早出晚归的生物钟,追赶太阳的精神头儿简直堪比夸父。
正如一位网友充满感情地总结,当你在三亚度假的朋友还在酒店房间里酣睡,而你已经坐在青海湖边感受日出之后的宁静——
“还有什么样的旅行比这更有意义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来西北寻找灵魂的文青们,内心就毫无破绽可言。
就像是Vista阿云嘎的一位学姐,慕名来到茶卡盐湖后才发现要下水需要购买当地人在旁边售卖的大红鞋套。
为了拍照好看,她勇敢地赤脚走进湖水,即使脚底被硌得生疼也要坚持露出最完美的笑容;但转头看到了跟自己一样穿着红裙子挥舞纱巾的大妈,心态一下子就崩了——
什么自由啊苍凉啊之类的大词,都从心中飞也似地逃走了。
没错,“灵魂之旅”怕的不是苦,而是人多。
即使朋友圈里的照片都带着点孤绝凄美的大漠气息。
至少在意境上要接近这种水平吧。
然而总有些许细节,会向置身于外的人们揭露那些残酷的真相。
当你以为的自驾西北之旅,是苍茫大地下骑着骆驼行走在沙漠上,面前带路的是当地牧民驱赶着的羊群。
却会有另一张照片告诉你,身下这匹骆驼的前方,可能只有更多的骆驼——背上驮着的全都是看起来比你技术还生疏的游客。
对于这样的场面,当地人其实早已经习以为常。
毕竟作为西北地区最知名的景点之一,鸣沙山月牙泉每逢出游旺季都会经历成千上万个幻灭的瞬间。
这张图每年都要传一次,但是今年特别火。
心知肚明的商家甚至提前做好了准备:为了迎接长假,特地安排出了1700多头骆驼;每天凌晨4点“打卡上班”,晚上7点下班,就怕承载不了日均3、4万的游客数量。
但问题是,游客们不知道啊。
至少兴致勃勃冲去“灵魂出逃”的文青不知道,在图片里围观壮美风光的人也不知道。
所以你可能会发现,那些去西北玩的人们虽然也会去茶卡、莫高窟这些地方打个卡,但有资格被选进九宫格的还是那些“小众景点”。
然而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是,能让你在旅游攻略中查到的,基本已经算不得真正的小众。
前天,演员贾青被爆出在中卫66号公路中央拍照遭到交警警告,就有不少网友反应那里已经成为了很多游客的扎堆打卡点。
看上去是“苍茫大地上站着孤独的旅行者”,但镜头外面可能是一群着装风格一模一样的姑娘小伙,正在焦急地等着你让出最佳拍照点。
而在之前被曝光的另一条位于青海省的网红公路上,不仅站满了等着取景的人群,更有喷着尾气货车和油罐车从旁边驶过;
就算不谈风险单说气氛,也与照片中的“孤独与自由”大相径庭。
状况相似的还有张掖的丹霞地貌,往外看是祖国山河壮丽美好;只需镜头一转,便能看到堪比黄山步道的人流密度。
那些曾经小众的景点随着旅游攻略的传播和社交app的发达,变成了新的“打卡圣地”;而到了如今,甚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已经不能算是个冷门的旅游地。
有不少报道中就透露,今年甘肃、青海的热门景点附近酒店价格大涨,而且一屋难求;有些游客订不到足够的房间,只能跟旅馆主人商量着在露台、顶楼上搭帐篷。
随着西北成为了朋友圈里的新晋网红,它仿佛也失去了神秘、壮阔的滤镜;在人们心中,那“灵魂放逐地”的地位不再那么稳固,甚至显露出了一丝“跌落神坛”的迹象。
不过换个角度一想,每个地方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风格和气质,不必过度贬损,也不必对它的意义赋予过高的期待;起码在酒店住帐篷和在沙漠里住帐篷,论舒适程度总归是前者更胜一筹。
前段时间,张掖丹霞地貌的一位保安为了催促人群不要在步道上长时间停留,直接甩出大实话:
“没必要拍那么多啊,够发朋友圈就行了,多的还要删除。”
说不定这位保安大哥才算看出了大多数人西北之旅的真谛。
所谓旅游,也无非就是跑到别人看腻了的地方,拍些从未亲眼见过的景色,满足自己的新鲜感或者优越感。
这么说起来,西北倒也确实是个不错的网红旅游地:
景观丰富,而且地广人稀;只要不去凑热门景点,还是能避开攒动的人头,拍出几张够格参与“朋友圈摄影大赛”的作品的。
只是偶尔被堵在回程路上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感到一丝后悔——与其每天查着天气预报,早出晚归地“拍大片”,还不如加个保安大哥的微信。
没事儿偷他两张朋友圈“照骗”,效果可能更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