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21 19:05

华尔街“寒风”下的金融业,新一轮“裁员潮”来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五月花 (ID:Caijing-MayFlower),作者:丁艳、编辑:杨芮、张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华尔街金融业正面临新一轮的裁员潮,特别是在金融和高新科技领域。保险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已有超过13家保险公司宣布裁员,公开裁员人数近8000人。裁员的原因包括通胀和加息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保险公司理赔金额上升等。

• 美国金融行业裁员人数已达约2.1万人,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裁员潮。

• 保险业裁员主要原因是通胀和加息导致的经营成本上升,以及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理赔压力增加。

• 美联储系统首次裁员约300人,高盛和安永等金融机构也宣布裁员计划。

秋天逐渐转凉,新一轮“裁员潮”正在席卷美国华尔街。


Simon在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保险公司工作,担任保险顾问一职。美国东部晚上8点左右,Simon刚参加完公司的一个会议。他表示,此次美国“裁员潮”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高新科技领域,金融业的裁员人数较去年相比增长了一倍。


美国银行研究显示,财富减值是真实存在的,收入分配前25%出现裂缝,高收入家庭的失业率上升最快。根据对存款数据的分析,在收入12.5美元或以上的家庭中,失业率最快、领取失业救济金的高收入家庭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约70%,是最低收入阶层增长的两倍多。


“裁员潮”中的保险业,包括苏黎世保险集团子公司、美国健康保险巨头Centene、联合健康等多家保险公司都出现大面积裁员现象。据了解,从年初至今,已有超13家美国保险公司宣布裁员,公开裁员人数近8000人。


对于保险业出现大面积裁员原因,多位外资保险公司资深人士认为,“通胀+加息”是基础性因素,利率上升等市场因素变化推高了保险业经营成本;其次,美国经济大周期进入调整阶段,需求端表现不足;同时,叠加近期美国各地飓风和野火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保险公司理赔金额上升等。


保险业是华尔街“裁员潮”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金融行业裁员人数已达约2.1万人,业内人士称,这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面临的最大“裁员潮”。具体来看,诸如美联储系统将在今年底前裁员约300人;高盛正在制定年内第三轮裁员的计划;安永将削减3000个美国工作岗位、毕马威此前也宣布将在美国裁员近2%等。


同时,今年以来美国已有5家银行相继暴雷,包括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银门银行和三州银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研究员田辉认为,这一轮美国的“裁员潮”是伴随美国许多行业的裁员共同发生的,其内里共同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叠加美联储加息、通胀及新冠等共同因素所带来的。


一、通胀、加息,保险业直面“裁员潮”


据媒体报道称,当地时间8月28日,苏黎世保险集团子公司、美国加州第二大保险商Farmers Insurance(农夫保险公司)发布声明,宣布将在所有业务共裁减约2400名员工,相当于总人数的近11%。作为公司重组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效率和长期盈利能力。


对于此,Farmers Insurance公司表示,此次裁员将影响其所有业务。Farmers Insurance首席执行官瓦格斯表示:“由于我们的行业继续面临宏观经济挑战,我们必须谨慎管理风险,并根据可持续盈利的战略计划谨慎调整成本。我们更精简的结构将使我们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寻求增长机会,并最终使Farmers Insurance能够更好地响应我们投保客户和代理商的需求。”


除了农夫保险公司外,9月27日,据STLOUIS POST-DISPATCH(圣路易邮讯报)报道,美国健康保险巨头Centene计划裁员约200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3%,主要原因为这家健康保险公司计划在多年内削减支出并加快利润;6月19日,根据健康保险公司Friday Health提交给科罗拉多州劳工与就业部的文件显示,其计划解雇所有员工,共323人,并于当月停止运营。同时,其也停止了在另外5个州的服务计划等。


同时,由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1956年创建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的公司,其旗下的车险公司GEICO,相关员工亦在社交媒体上宣告了裁员的发生,据了解这些员工分别来自于客户支持、营销、调查和 IT等系列部门。


事实上,据了解,从年初至今,已有超13家美国保险公司宣布裁员,有公开裁员数据的已近8000人。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9月金融保险就业人数环比下滑3.1%,较7月约多出4万人失业。


为何美国保险业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裁员?


据一位中型寿险公司总裁表示,“通胀+加息”是基础性因素,高通胀推高保险业经营成本;其次,美国经济大周期进入调整阶段,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亦有保险行业独有问题所致,诸如气候变化导致的野火、暴雨等事件,交通事故频发等使得赔付压力增加,费率增加导致投保率下降,不少保险公司因此开始收缩战线,压缩成本等。


据路透社报道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各地飓风和野火等自然灾害频发,保险公司理赔金额上升。为了降低风险敞口和运营成本,最近几个月,Farmers和包括Allstate(美国好事达保险公司)以及State Farm(美国州立农业保险公司)在内的其他保险公司一起,在佛罗里达州和加州等州撤回了财产保险业务。


当利率从降息通道快速转入加息通道,这会给保险业带来加倍的压力。田辉指出,美国大型寿险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爆和蔓延的重要推动力。


针对当前美国保险业现状,据田辉表示,美国寿险业经营模式的异质性、保费收入的稳定性等因素对系统性危机的生成起到很大抵消作用,相比银行、证券等部门,寿险业有特殊的经营模式。美国寿险公司有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广大的客户基础,即使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有所恶化往往也能确保有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入来源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她认为,考虑到新冠疫情基本结束、死亡赔付压力变小等理由,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判断:即除非发生美国经济陷入长时期严重衰退等极端事件,使得现金流短期内急剧萎缩或现金流出压力激增,美国寿险业爆发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并不高。


当前美国保险业“裁员潮”会否对中国保险业带来影响?田辉表示,美国寿险业与中国金融保险体系的合作不算深入,其流动性风险状况不会对中国构成直接影响。不过,中国应吸取美国经验和教训,在确保寿险业异质化发展和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两方面共同发力,使中国寿险业系统性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强化行业发展韧性,推进数字化、人力资源方面转型,更好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等。


二、周期、蔓延,金融业裁员“风暴”


“美国本身经济周期已经到了由盛转衰阶段,需求呈现不足,不单单只是保险业,很多行业皆传来裁员消息。”一位在美国工作多年的金融人士表示。如其所言,美国保险行业的“裁员潮”仅仅是华尔街金融行业的冰山一角。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言人近日表示,美联储系统将在今年底前裁员约300人,这是该机构13年来首次裁员,裁员对象主要为支持性职位。


美联储并未解释此次裁员原因。从公开信息来看,此次裁员可能与支付利息大幅增加、美联储亏损有关。根据美联储财报,美联储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性净损失达573.84亿美元(约合4197亿人民币),全年经营性净损失或将超过1000亿美元(约合7300亿人民币),这距离美联储上次报告呈现经营性净损失已时隔108年。


除了美联储外,据报道,高盛正在制定年内第三轮裁员的计划,今年1月,高盛已在内部削减了约3200个职位,这是该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轮裁员;今年6月,花旗集团宣布裁员5000人,主要影响其投资银行和交易部门。其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马克·梅森)近期公开表示,“我们仍然严格控制开支,以降低成本,有时这意味着员工人数的减少。”


同时,今年4月17日,英国金融服务公司安永表示,将削减3000个美国工作岗位;除了安永外,毕马威此前也宣布将在美国裁员近2%,以应对咨询业务大幅放缓的情况。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周期来看,美国自2000年后共经历过3次大规模裁员:首先,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彼时互联网公司正开启一轮极端的繁荣发展,正遇到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导致流动性缩紧,大量互联网公司破产倒闭,大规模裁员接踵而至。


其次,2008年次贷危机,彼时美国政府大幅降息,正逢楼市大幅涨价,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房贷后,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而加息,市场出现房价低于房贷情况,很多人放弃还贷,后雷曼兄弟暴雷而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第三,2022年美国通胀危机,中美贸易对抗叠加俄乌冲突,使得全球供应链体系开始出现变革,美联储不得不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硅谷银行、瑞信银行相继暴雷,美国再次开启了裁员大潮。


针对美联储加息方面政策,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Jason Furman(杰森·福尔曼)指出,近年来美联储的政策确实存在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偶然的。他认为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力度相对过小,这使得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进程缓慢且痛苦;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政策力度又相对过大。这都是由特定原因带来的偶然失误,不能说明货币政策在方向上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差。


“在本轮通胀初期,虽然美联储的应对迟缓,但此后美联储的加息速度快、幅度大。”福尔曼如是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Simon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五月花 (ID:Caijing-MayFlower),作者:丁艳、编辑:杨芮、张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