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0-25 20:36

使人免于悲哀的尼采哲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观书评 (ID:jingguanshuping),作者:安璠,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即身体的力量和生命的积极乐观态度。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去敌视、引发冲突,并通过战胜对手和剥削对手来展示生命的力量。他强调身体的重要性,拒绝传统的灵魂假设,将一切从身体出发。尼采的哲学鼓励人们克服束缚生命的阻力,树立快乐、自信、蓬勃的生命态度。

• 尼采哲学强调身体的力量和生命的积极乐观态度

• 他拒绝传统的灵魂假设,将一切从身体出发

• 尼采的哲学鼓励人们克服束缚生命的阻力,树立快乐、自信、蓬勃的生命态度

尼采认为,生命最为内在的东西,就是去敌视、引发冲突,进而战胜对手并剥削对手。这样的生命,由于这样的本能,一定会处在斗争和对抗中,一定是要同别的生命展开竞技。事实上,这样的生命,就是身体。身体之力,也就是生命之力。


作为19世纪极具颠覆性、争议性的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他的作品也成为经典,被一代代读者捧读。即使没有完整读过他的书,人们也能说出他流传甚广的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那些不能杀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这些金句常被引用,反映着人们普遍的心理需要,生命价值需要被肯定,受困的身心需要被激励,在今天依然需要尼采哲学。


到了这样一个信息碎片化、生活娱乐化的时代,读哲学原著的人要比三四十年前“读书热”的年代少太多,眼下更受欢迎的或许是哲学家名言合集,或是简单改编的哲学漫画,它们翻阅起来似乎流畅又过瘾,还给人一种掌握了某种知识的满足感,但这种知识体系并不牢固,甚至能否构成体系都有待商榷。指望用三言两语讲透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并不现实。


当然,哲学原著往往晦涩难懂,对普通读者并不友好。尼采的写作更是风格鲜明,虽然文辞激昂华美,但段与段之间常存在很大跳跃,寓意深远,要准确把握其内涵不是件易事。


在过于通俗和过于专业之间,或许需要一种比较平衡的连接,汪民安教授的《尼采与身体》便是这样一部著作。它获得了很多读者的认可,被当作尼采哲学的入门读本,是进入对尼采著作的深入阅读和研究的合适选择。


《尼采与身体(修订版)》

汪民安 /著

汉唐阳光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年9月


汪民安教授是近年来在国内人文科学领域活跃且多产的知名学者,从创办引介国外批评理论的杂志《生产》,到主编“人文科学译丛”,再到导演实验性哲学纪录片《福柯》,出版《现代性》《论爱欲》《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专著,在媒体撰写许多传播度更强的学术文章,广泛影响着国内的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


能在人文思想的解读和传播方面获得成功,也离不开汪民安教授写作风格的魅力。他的写作是一种充满智性的诗意表达,不是人们印象中枯燥艰涩的学术写作,他的语言本身就能带来一种震撼,吸引着很多非专业读者跟随他进入思考,从而对理论本身产生兴趣。


人们大概很熟悉尼采的哲学思想中那些著名的概念,如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末人与超人、“上帝死了”、永恒轮回,但具体内涵往往不甚了解。汪教授的阐释则把尼采哲学的各个要点及其哲学著作贯穿起来,梳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脉络。


汪教授尤其选择了“身体”这个重要概念,作为阐释尼采的支点。在哲学史上,身体与灵魂一直呈对立关系,从柏拉图的时代开始,人们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抬高灵魂,贬低身体;灵魂是主导的,身体是附属的;是灵魂(或意识、精神)这样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决定人的具体生活,甚至身体还被认为是精神活动的阻碍。这种哲学观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尼采出现,将这一传统彻底扭断。他明确拒绝了传统的“灵魂假设”,他的口号是:一切从身体出发。


尼采将人看作一个身体的存在物,生命是一个充满活跃之力的物质化身体。活着意味着存在一个身体,人是依据自己的身体而被定义的。尼采将生命的本质视为积极的能动的自我强化的力,也即“权力意志”。


简言之,在尼采这里,身体就是力的表达,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他之所以拒斥柏拉图主义,反对宗教层面的禁欲主义,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对身体的剿灭,都对生命进行责难,使生命变得衰败,毫无活力。他把这称为奴隶道德胜利的结果。


在这种哀怨和逆来顺受的生命中,在内疚和自责的罪恶感中,快乐和幸福荡然无存。而那些冒险者,那些充满活力、自我肯定的人,才表达了生命的本质。假使真的存在着精神、灵魂和意识,那这也是力的派生结果,它们不起决定性作用,它们是身体的产物。


所以,从身体的角度,尼采重新审视一切,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身体弃取的动态产物。真理和知识是身体的解释产品,它们不再从意识中产生,而是产生于身体的快感或者疼痛、欢乐或者苦楚、笑声或者眼泪,产生于身体的灵机一动。他要为这样的身体和生命恢复声誉,要进行一场颠倒的价值重估,为自然、偶然性、差异性和感性正名。


在上个世纪,尼采哲学曾被严重误解,有些人认为尼采好战,支持种族主义,支持残酷与暴力,甚至称他为“纳粹的精神之父”。如果读过《尼采与身体》这本书就会明白,这无疑是对尼采哲学的选择性滥用。全书对尼采思想脉络的呈现十分清晰,每部作品、每个概念、每段引文都被放置于尼采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加以诠释,避免了断章取义的误读和简化。如在阐释“权力意志”时,汪教授引用尼采的原话:


生命自身的本质就是去占有、伤害、去对弱者和他人进行征服,是镇压、严酷、强制和收编,用最为温和的说法,是剥削。


单看这句,是极端不正确的,必须还原到尼采的哲学语境中去解读:


在这里,尼采讲的是生命本能,也就是说,生命的最为核心的要素和特征、生命的内驱力、生命最为内在的东西,就是去敌视、引发冲突,进而战胜对手并剥削对手。这样的生命,由于这样的本能,一定会处在斗争和对抗中,一定是要同别的生命展开竞技。事实上,这样的生命,就是身体。身体之力,也就是生命之力。


尼采鼓励人去克服束缚生命的阻力,肯定生命自身的光芒。难怪有读者说尼采哲学是劝人要好好活着的。他的哲学是积极乐观的,充满激情和斗志,能把人从虚无缥缈的抽象的苦思里拉回到大地上,让人感受尘世和生命本能的力量。 


读这样的书,不仅掌握了清晰完整的尼采哲学思想,激发阅读尼采原著的兴趣,更促使人树立一种快乐、自信、蓬勃的生命态度。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体会尼采哲学,获得的启迪要比那些流行的简单的金句深刻得多。德勒兹说:哲学的作用在于使人悲哀。尼采的哲学其实正相反,它使人免于悲哀,教人摒弃虚无主义与悲观主义,取而代之的是大笑、陶醉、舞蹈和激情。这样的哲学,怎能不为人热爱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观书评 (ID:jingguanshuping),作者:安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