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1-01 14:08

自杀和他杀

自杀还是他杀,这是一个问题。

孙为民在北大演讲时说的那一小段话很实在,也有点悲怆。

以前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到今天,依然还是困顿在库存管理上。几乎每年都在反思的陈年,也几乎让人绝望,绝望的是这么一个能产生颠覆性广告创意的互联网公司怎么就差点成了甩货平台呢?按理说,这样的平台具有天然的优势,就是更懂用户,尤其是网络一代。事实证明,凡客不懂。所以,陈年要向貌似最懂用户的雷军求助。

对比来看,传统制造业和零售业似乎早就走在了前面。那么,如果让张瑞敏,孙为民们直接进军互联网,岂不是能顺风顺水?我记得前一阵子有人写过文章,大意是说互联网最后还是要跑回去拥抱传统产业,也就是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我觉得这种互联网工具论的想法很可怕。这种工具论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我们看到电子商务网站年复一年的制造各种“光棍节”似的噱头,背后却是传统式的价格战。甚至有些电商还搞起了“XX指挥部”这样带有战争意味的临时管理部门,大有不把你丫灭了,我就誓不罢休的决心,此时,互联网这层外衣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这种价格战牺牲的是销售端的利润,倒逼回去就是牺牲制造商的利润,倒逼下去就是牺牲人的价值。这依然还是传统商业竞争的那一套。如果互联网不能带来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互联网不能带来多赢的局面,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传统产业固然有各种生产管理、流程管理的优势,但是绝对不可以说它会主导互联网的存在。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却是一个新生伴随着死亡的过程。像苏宁这样线下融合线上的做法,除了背后大规模信息系统的改造(比如6个数据中心),还要对整个管理架构作出调整。比如苏宁提出了互联网体验店的概念,起码从财务上,就要打破之前的以门店为单位的核算模式。

众所周知,信息化改造和核算模式的改造基本是动了企业的根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两个方面的先行者海尔,恐怕是体会更深。所以,我们才会看到1000天再造,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这样的探索出现。现在来评价他们的改造为时尚早,起码可以看到探索就是对自我的颠覆。所谓颠覆,不死妄谈生。

说到底,所有这些努力和尝试都是要把互联网基因注入到传统产业里,除了思维和意识之外,人是最难被改变的。如果可以近距离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些正在解构自己,重构自己的企业人是多么痛苦。有的时候,所谓左右手互博,就是自己抽自己,越痛越清醒。

如果将商业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新兴企业上,我们也不会看到IBM,也不会看到沃尔玛,更不知道伟大是何意。

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这几年国内顶级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发生了转向。之前,大家都在推崇如何延续自己的生命,百年老店也好,基业长青也罢,都有一种长生不老的情结。现在,则主动认识到了长寿的秘密很可能在于如何有效自杀,避免他杀。企业的生命如果像KK说的信息本质的话,那么信息的存储、删除、更新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删除就是死亡,就是对遗传信息的自我矫正。

当诺基亚把手机业务卖给微软的时候,大部分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诺基亚死了,他们眼里的诺基亚就等于手机。我却不这么悲观。诺基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面临的局面比现在还糟糕。就是用和现在同样的手法,断臂求生,不断聚焦,才造就了一个可以雄霸手机市场十余年的伟大公司。而在转型之前,诺基亚和手机的关联不算太大。

诺基亚这次聚焦数字地图,对手再强大,恐怕也没有当初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上威风一时吧。我从个人情感上偏爱诺基亚,更欣赏这种面临他杀时主动自杀的底蕴。

最后一颗子弹要射向自己,二十年后依然是条好汉。

当然,这里讨论的自杀和他杀问题是基于变革时代中的节奏。有一种自杀,在我眼里是作死。比如,小米。

最近几年,“唯快不破”成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代名词。如果德鲁克还活着的话,不知他会怎么看,反正他生前认为,所有发展过快的公司都会问题一大推。我认为,这里的问题一大堆倒不是说那些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常规问题,而是你是否把规律性的节奏和环境节奏有效结合到了一起。

“快”会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死亡关键词,因为快才会需要更多的概念来掩盖实质,因为快才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而中国目前正好是一个资本互联网环境。小米赖以成名的“粉丝效应”到底几何?它强大的产品团队是否真的让用户体会到了牛逼的操作体验?作为曾经小米的用户,我保持怀疑。

小米的本质是低端机,它任何模式的核心都是这个。根本不是商业模式、生态圈这些炫酷概念的功劳。低端市场的品牌忠诚度,恰恰是不怎么高的。况且,用户不等于粉丝。

我们看到因为快而倒霉的例子很多,当年的夏新、TCL等。他们甚至比现在的小米更强一些,因为它们还能在市场卖出高端机的赶脚。

在变革时代里,传统企业要学会自杀,新兴企业则要避免自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