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02-01 12:02

青蛙来了,青蛙走了

来源:朱迅垚的虚拟现实(ID:nfzhuxunyao228)

作者:朱迅垚


大众文化的有趣之处在于,“话语”和“社会真实”之间的关系。满屏一窝蜂刷屏某个热点,如果这种热点处于大众已有认知范畴,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于议题本身。但是,一旦出现一些超出人们认知范畴的传播现象,比如最近9天满屏都是那只日本青蛙,人们的兴趣就不只在游戏本身。而是这…...这不合常理啊,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一款跟人们印象中差距甚远的一款游戏?

 

之所以精确到9天,是因为从传播数据来看,这只青蛙是1月20日开始进入社交媒体传播链条的,距今天恰好9天(注:本文写作于1月29日凌晨)。我注意到,这只青蛙在微信朋友圈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微博。由于我的个人朋友圈好友数目接近2000,通过我的朋友圈搜索,对这只青蛙在中国的奇幻旅程进行传播流程分析,样本量虽不算多,但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传播流程上一共有大概三个阶段:


  • 1月20~21日是传播早期(20号之前我的朋友圈没有一只青蛙),早期传播者全是90后,甚至主要是95后。他们在截游戏图时配上的语言多数并不带有分析性,而是有很强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 1月23日~24日,朋友圈中开始出现一些讲“你们注意到一只青蛙了吗,它好火啊”之类的现象描述型文章。这时候,不少80后、70后也开始晒青蛙了,多数为女性(偶尔有男性),日常人设偏所谓的“都市新女性”,他们在晒青蛙的同时,有的会带上他们自己家的娃,或者暗示自己的情感状态;


  • 1月25日~27日进入传播高潮,参与游戏晒图的数量未见明显增多。但是有趣的是,很多男性和一些年长者开始参与,但更多的是一些分析类文章,主题集中于“这只青蛙为什么这么火”;到26号之后,早期的90后、95后们晒图反倒开始减少。


1月23日,我的朋友圈掀起青蛙传播小高潮


以我的观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部分涉及二次元、亚文化、黑科技、新名词的热点大致都遵守着类似的传播流程。不同级别的热点,传播周期长度固然不一样,但都有发酵、预热、高潮、退潮的四个阶段。


目前来看,这只青蛙大概就处在高潮、退潮之间,潮汐落下恐怕也就是几天的事情。我做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90后、95后在传播流程中的参与度是否出现明显下降。而我的朋友圈数据显示,进入传播流程第九天、十天时,他们的晒图频率已经开始下降。


(注:以上观察反映的是青蛙1月20日开始传播到1月28日的情况,到1月31日、2月1日,青蛙已经在朋友圈失踪了。1月20日,我的朋友圈跟青蛙有关的内容一共是15条;1月24日,一共有27条;1月27日,一共有31条;而到1月31日,只有3条。这四个节点,比较真实反映了一只青蛙传播的四个阶段,到今天,这只青蛙在朋友圈的传播已经接近全部完成,它的传播全过程一共为12天左右。)

 

一只日本青蛙在中国意外火爆,背后有三大推手:90后、95后甚至00后的发掘和膜拜;都市中产尤其是都市女性的推波助澜;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跟上的大惊小怪。一旦主流社会开始关注,甚至头头是道、连篇累牍地研究分析,95后们就开始逐步退场。他们未必玩腻了(或许私下仍然接着玩),但在社交媒体上,他们决不能丢掉潮流先锋的人设。

 

而这个过程中的传播要素也很有意思。实际上,它不只有一两个孤立传播点,像这种级别的传播,一定是挠到了或者击中了中国用户当下的很多痒点、痛点:


  • 比如,跟生育问题有关,中国现在生育率下降得厉害,这个游戏却偏偏是模拟生育场景,让你领养一只拟人化的青蛙当儿子女儿养;

  • 比如,跟年轻一代的社会情绪有关,最近半年,佛系青年、空巢青年、丧文化等概念在年轻群体里传播相当广;

  • 比如,跟都市中产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压力有关,譬如传统家庭观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都市男女情感生活的漂泊和动荡,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疏离感。

 

但我认为,没必要对这只青蛙过度解读。中国当下有三个话题有过度传播之嫌疑:回不去的故乡、焦虑的中产、看不懂的年轻人。其中,年轻人看不懂,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年轻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些东西,年轻人是不是垮了,是社交媒体的话题永动机之一。

 


人类无论如何发展,在得到一部分东西的时候,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和产生一些未必好的新东西。


大体上,当下中国人面临的文化和精神困境可以概括为两类,基于现代性的和基于后现代性的。但无论哪种,也无外乎自由与孤独、异化与荒诞、怀疑与虚无之类的母题,而互联网革命尤其是社交媒体和传播方式的革命说不清是消解还是加重了这种精神困境。


中国青年的诸多新现象、新话语,无论是佛系、丧、小确幸,还是御宅文化、逗比文化、放置养成系文化、二次元文化,大体上都属于这一框架。这只日本青蛙,跟日本的其他文化明星一样,并没有逃出这个框架。

 

至于那些永恒的困境,还是加缪写得好,我们现代人不都有点像加缪笔下那个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么?石头上山和滚下来的过程就是一只只青蛙蹦出来又消失的过程。没有哪只青蛙能够与尔同销万古愁,但在无处可逃的现代困境中,有它也算是一丝慰藉吧。


(本文首发于1月30日《时代周报》专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