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ID:iiirenwu),作者:明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夜校火了。
这原本是个有点遥远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革命者创办的夜间学校。彼时的夜校面向工农群体开放,带有扫盲色彩。
在特殊年代,也曾掀起过全民上夜校的热潮。最为流行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十年动荡收尾,改革开放起步,处处预示着希望。年轻的上班族重燃学习知识、提升文凭的热情,涌入高校创办的“夜大学”。高校扩招后,夜校逐渐沉寂,留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今天,夜校的概念被重新翻出,或许有其新的时代因素。
开启这股热潮的,是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火爆到什么程度?在今年秋季班启动报名的当天,65万人同时在线,争抢一万个课程名额。倒计时后,系统瘫痪,所有课程被一抢而空。社交平台上不乏有人加价回收名额。
风口骤起,市场力量也蜂拥而至。10月底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商业性质的夜校活动,通用模式是个体发起人和培训机构合作,商定场地和老师,开班后分成。
夜校提供的课程则五花八门,有常见的艺术和健身类,如手作、非洲鼓、格斗、减脂,也有紧跟潮流的技能和兴趣类——直播、AI、新媒体运营、vlog拍摄、烘焙、塔罗占卜等。
参考上海夜校,大部分课程的单价在50元左右。对于一线城市动辄三五百元的兴趣课市场,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价格。
夜校,火速成为这届年轻人的新晋顶流。
我们找到了几位北京夜校的发起人,也和一些已经体验过夜校课程的朋友聊了聊,想知道浪潮打来,主动跃入其中的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哪些独特的思考。
下班后,不想回家
11月8日晚上,黎涵在小红书发布了第一条招募夜校学员的帖子,她想到会有人咨询,但没想到会这么火爆。
那是个新开的账号,没有粉丝。在此之前,她已经联系好了几位愿意合作的老师。在标题里,黎涵写道,“啥?包头有夜校啦?!”接着罗列了一些具体的课程,美术、摄影、手工、烘焙……点击发送后,黎涵就睡下了。
第二天醒来,籍籍无名的账号涌进上百条私信,评论区不断有人问,“在哪里”,还有些人直接留言,“想了解”。
黎涵没有小红书运营经验,回复得手忙脚乱。她开了个微信群,贴上二维码。当天,主动扫码进群的超过100人。
黎涵在内蒙古,主业是一家巴西柔术馆的店长和教练,目前同时运营着北京、包头两地的夜校。她热爱交友,身边聚集了不少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过去几年,黎涵对教育市场一直不太乐观。大背景下,出生率走低,教培行业覆灭,她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行业寒冬。
这一簇突然燃起的火苗,让她重新看见了成人教育市场,以及背后折射的,城市年轻人的普遍生活状态。
工作原因,黎涵对此也早有感触。两个月前,她在馆内开设了一个女子柔术班,教些基础的防身知识。课程安排在工作日晚上,一般从7点开始,到8点半结束,固定成员10人左右。
课程进展得很顺利。但让她意外的是,这两个月来,每次课后,学员们都不愿意直接回家。
大家讲出了各种理由。一个女孩失恋了,说待在家里容易想起往事;另一个女孩的爸爸要求她10点前必须到家,让她对“回家”变得极其抗拒,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动身;还有个女孩独自出来工作,陪伴身边的只有一只小猫,不算孤单,却也渴望和人类之间的更多交流。
下课后,没人离开,黎涵就和她们一起点外卖,吃饭唠嗑,或者在办公室看投影,玩桌游。每次的聚会都持续到晚上10点多。相比之下,柔术课反而显得像一个“借口”。
黎涵越发觉得,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对“家”的感受正在变得复杂。从前,家意味着一个温馨、放松的空间。但如今,“家”的语境里,承载了太多种的情绪。
另一位夜校的发起人胡悦,曾经也有相似的观察。那已经是七年前,胡悦是北京一家央企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同事们5点左右下班,工作强度不大。她察觉到,虽然在大都市,但周围人普遍陷入一种无聊又无解的生活状态。
“好像来到这里,就等于为了赚钱抛弃生活。”
胡悦不满足于此,她隐隐觉得,很多人都有丰富生活的想法,但总是缺乏一个公共的组织者。作为北京本地人,她开始主动承担起这个角色,试着在下班后和周末组织大家聚餐、爬山、玩桌游。
果然一呼百应,朋友们纷纷带来新的朋友。胡悦干脆从央企辞职,开了一家自己的社交俱乐部。在胡悦心中,它的理想样子,是一间独立在家之外的,迎来送往、热热闹闹的“城市客厅”。
俱乐部组织户外活动
有趣的是,这七年里,俱乐部的活动类别也在不断拓展,像是社会整体心态的一个小小映射。
最初,胡悦想得简单,无非一起吃喝玩乐,多数的活动是爬山、桌游、台球、保龄球,和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后来不断有会员提出,可不可以一起学些新的技能。胡悦就去联系培训机构和老师,活动反响通常不错。
参与这些课程的学员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社交氛围浓厚,不那么强调专业性,因而低于市场定价。从这些特点里,依稀能瞄见今天夜校的影子。
所以,不论是之前的City Walk,还是现在的夜校,胡悦都没觉得有什么稀奇。
年轻的生命本就应该活跃在各个角落,如果很多人都迷路了,大概才会让某一个出口突然如此拥挤。
兴趣班界的蜜雪冰城
这段时间,夜校的组织者们都忙得焦头烂额。黎涵告诉我们,如果她不关掉消息铃声,手机会从早响到晚,持续到凌晨一两点。
如此高涨的热情,首先一定源于夜校的价格。
上海市民夜校已经划定了红线,“500元12节课”。也就是说,只要挂着夜校的招牌,无论成本多高的课程,都必须主打性价比。
浏览社交平台的帖子可以发现,目前夜校提供的课程,几乎涵盖市面上的所有种类。大部分课程在单价50元的线上浮动,需要工具和材料的特定课程可能整体加收几十上百元的费用,也在大部分学员的接受范围内。
价格,是爱琳报名吉他课的最大动因。她住在北京昌平区,年初被裁员,之后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毕业三年,无数个工作到深夜的间隙,爱琳会想起一个画面,是大学校园里的草坪音乐会。
傍晚,天空呈现静谧的蓝调时刻,她和社团的同学们盘腿围坐一圈,手机闪光灯随着歌声的节奏摇晃。那是爱琳忙碌的学业中为数不多的喘息机会。
工作后,再要创造这样的时刻,成本高了很多。爱琳思索道,一直没有报名,也许是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兴趣爱好属于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部分,没必要投入太多。
“照着网课也能学”,她起初想。但三年过去,爱琳还没开始为自己挑选一把吉他。
被裁员后,她更捂紧了钱包,直到500块钱上夜校的帖子出现在她的小红书主页。
如此低廉的价格,起初让她对课程质量充满怀疑,但免费试听一节课后,顾虑很快打消,爱琳当场交钱报了名。另一个驱动她现场报名的原因是,500块钱的吉他课甚至不需要她自己准备吉他。算下来,试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班里的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跟他们交谈后,爱琳发现,大家第一眼都被价格吸引而来。
夜校吉他课学习现场
乐器本身成本较高,课程的价格更难降下来。但在目前,大部分机构愿意合作,甚至还会主动找上门来。
一位北京夜校的发起人赵欣然坦言,机构愿意合作,一定是为了引流。在学员面前,她对这一点也毫不避讳,“不想藏着掖着”。
赵欣然是最早入局夜校的发起人之一,10月20日左右发布招募帖,11月初注册公司。她有多年从事教育行业的经验,深谙这类合作模式,稳稳接住了第一波流量。赵欣然的夜校生源量已经超过1.7万人,短期目标是再翻一番。
有了这个基数,很多合作都谈得顺利。覆盖所有常见课程后,赵欣然最近在联系美人鱼培训机构,定价是500元4到5次课。另外,滑雪课程的合作也已经敲定了。
这些市面上的高价课程,在夜校都变得可谈。而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可谈的不止价格,还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
在黎涵的体能课上,每个学员都抱着不同的目标而来。有人希望用12节课学会俯卧撑,有人想减掉5斤体重。还有个女孩的理由让黎涵哭笑不得,她想见到身高185有腹肌的男生。
这些都不难。由于上课流程还没有标准化,人数也不多,黎涵可以随时灵活调整,满足大家各异的要求。
在这些来咨询的人里,黎涵还有一个额外的发现。她从2017年开始练习格斗,这个圈子向来是男生居多。平日里,往往也是男生对这类体育项目更感兴趣。
所以,当开始做格斗夜校时,她自然而然地设想男性是主要客群。实际上,来咨询的却是女性偏多,且都对巴西柔术、拳击等防身术格外热情。
黎涵猜测,这可能和近几年频出的恶性伤人事件有关。尤其是去年发生唐山打人事件后,来馆里咨询的女性人数达到了小峰值。
500块钱,给了这些埋在心底的想法一个转变成行动的契机。
格斗夜校教学现场
从兴趣出发,就有了生活
在得知睿安报名了手作夜校时,她的朋友一度无法理解——上班都这么累了,还有精力下班去上夜校?
睿安告诉朋友,上完夜校,上班都不太累了。
今年27岁的睿安,在北京一家企业做行政工作。朝九晚六,工作内容从人员接洽到文印考勤,偶尔还包揽财务的杂活。琐碎繁杂到难以忍受的时候,睿安会告诉自己,“工作,就是来当工具人的。”
唯有在兴趣爱好上花时间的时候,睿安感到自己重新活了过来。她形容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在认真照顾自己的感觉。从兴趣出发,慢慢地就有了生活。
住在北京朝阳区的笑笑刚结束了夜校的咖啡课程。她是班里的“非典型”学员,前段时间裸辞,多出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但班里的其他学员都要通勤,下班才能赶过去。
课程安排在一家咖啡师培训机构,定价是800元9节课,无需自带器材。从晚上7点半开始上课,每节课一小时,一周三节。
开班时,有10个人报名,第一节课实到六七人,之后就再没有人缺席。
笑笑对咖啡的兴趣和职业强相关。裸辞前,她是一名娱乐行业经纪人。这份工作几乎没有白天和黑夜,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咖啡能帮助她和艺人在熬夜时提神、早起时消肿。笑笑的工作会谈也几乎是在咖啡厅进行。咖啡填满了她的每个日夜,是一定不会缺席的存在。
有时候坐在咖啡厅,看着手里的这杯咖啡,正在聊工作的笑笑忍不住思绪飘散——它是怎么制作的?口感为什么和其他品牌不一样?如果我想自己在家做,有哪些步骤,买什么咖啡豆和咖啡机?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职业,她几乎分不出一点精力给其他方向的探索。下定决心辞职后,她终于可以把咖啡学习提上日程。
几百块的价格,笑笑起初没抱太大期待,只当作正式学习咖啡前的过渡。课程的体验感却出乎意料地好。
笑笑错过了第一节课,到达现场时正好撞上她好奇的课题,“咖啡的品鉴”。老师详细讲述了不同产地咖啡豆在品种、处理方式、风味特点上的区别,以及一杯咖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品鉴。
笑笑的咖啡课笔记
班里都是25岁到30岁的女生,来自不同的行业,此刻都以同学的身份聚在一起,不聊工作,只学咖啡。一节课的前半部分通常是讲授理论知识,后半部分则动手实践。
笑笑认识了一名公务员同学,和一名信贷经理同学。听她们在课堂上发言时,笑笑能察觉到不同的职业留在每个人思维方式中的痕迹,这也让她觉得很有趣。
进入实践环节,老师先拿出几瓶咖啡豆,分别制作出一杯咖啡,接着用小杯子把每杯咖啡倒给每个人,问大家能否尝出哪杯来自亚洲或非洲,哪杯来自南美洲。
整个过程中,大家都全情投入,踊跃发言。轻松的氛围中,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悄无声息。第一节课后,每个人都意犹未尽,于是提议把后面的课程延长到一个半小时,课时缩短为6节。
每节课上,大家无一例外带着本子,认真听课写笔记。
笑笑开始期待每周的咖啡课。那短暂的一个半小时里,她能暂且放下生活中的鸡毛,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手上,只为做出一杯漂亮拉花的手冲咖啡。
笑笑在学习咖啡萃取
课程结束后,笑笑和一些同学互相加了微信。不断有人来问她,还对什么感兴趣,要不要再一起报名其他课程?
笑笑爽快地答应了。几个小时的相处,也许不够彼此成为有日常生活交集的朋友,但真实的线下互动却足以产生一种微妙的信任。
最近,她又报名了家附近的一门美妆课程,500元12节课。
“趁着裸辞后难得清闲”,她说,“毕竟,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打工人,想赶上7点半开始的夜校,至少要能准点下班。”
注:文中黎涵、胡悦、爱琳、赵欣然、睿安、笑笑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ID:iiirenwu),作者:明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