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1-29 12:02
虎嗅其实是这样的
这是第一次在虎嗅上写稿子,这貌似也是我除了我个人的博客网站之外和腾讯QQ空间之外(这两个实际上是封闭的,只对特定人),还没公开写过这么长的评论文章。昨天写一下午,今早竟然巧合地看到虎嗅自己评自己,我这评论也是个参考。

认识、接触、使用虎嗅

第一次看到虎嗅网站,是2012年在百度新闻里看互联网领域的新闻时找到的,记得当时是看关于创业的前瞻性评论,具体哪篇文章已不记得了,当时还对这个网站为什么取这个名称进行了一些查询,还牵出了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今天来对虎嗅网站作个评论,以及把虎嗅放在行业,对行业表达一些看法,有褒扬,有建议也有期待。

本人专业经济学,从事金融行业,关于互联网(或IT)行业的知识,在大学学过“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电子金融”、“数据库”等课程,C语言自学了三天,考过了C语言二级,只能算知晓C语言,了解PHP、Html、JavaScript、CSS这些东西,也知道外链、PR值、流量、流量转换率等词,知道网站架构和主流技术,另外我美术鉴赏能力相当不错的,这是本人评论的个人知识背景。在网上写公开评论的次数不多,一方面是因为愿意聆听,不愿多表达;另一方面也在于不善于表达,或担心这种表达会带来个人麻烦;再者就是互联网上的很多新闻或评论,就只是自己看看的话,虚假也只当娱乐,而要评论,需要可靠的信息来源作为材料质量的保证。

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人的经营意识,因为这行业处于时代的前沿,这不应该有文理科之分,不应该有专业之分,也不应该有岗位之分,这是我在培训银行工作人员的时候提出的。关注互联网,看互联网的新公司、新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所以我经常到点百度的新闻,然后中轮滑到经济和互联网模块,从而有机会了解到虎嗅网。

之所以选用百度,是因为我讨厌其主流新闻那种仓库式的堆积新闻(如新浪、凤凰、腾讯,21世纪经济报道),我喜欢网站美观工整,尽管这些网站有不错的原创新闻,凌乱就需要筛选,而筛选就是我的额外成本,百度新闻现在也越来越繁杂了。而通过百度访问过几次虎嗅之后,我开始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huxiu.com,基本上每周会访问三到四次。使用虎嗅,很大程度在于界面美观,有句名言忘了谁说的:“谁会拒绝美呢?” 当一台漂亮的手机放在珠宝行里和放在汽车配件批发店里,感觉是不一样的,新闻这种无实体的服务也是如此。

以上是个认识、接触、使用虎嗅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个人介绍描述了虎嗅的我这样一个用户。虎嗅网上的技术贴(编程或美术的)基本上没有,大多是经营实务、行业前景、经营模式、公司剖析以及巨头动态等内容,所以我觉得我可以代表相当一大部分虎嗅的用户。虎嗅是面向管理、营销群体的,而非面向技术、设计等群体的。管理、营销群体这部分人或许自技术岗位或许是其他专业但或多或少了解过一些IT技术的,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的评论,这人应该在互联网经营管理方面上混了多年的了,在虎嗅上这个也很活跃,但是不知道“博弈论(Game Theory)”为何物,说明技术出来做管理或创业的,占多数。

我觉得,虎嗅其实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互动性及用户创造的网站,也遵循“看的人比评的人多,评的人比创作内容的多”这一网络规律(或较网络社会规律)。作为娱乐的用户很少有人去看网站的介绍、坚持的规则和使用方式,但如果作为一个工作上的信息辅助工具,这些很有必要。从虎嗅来看,这些做得还相当不错:第一是让用户得到尊重、第二是让用户觉得可信赖。从虎嗅的介绍来看,是一个由用户生成内容的平台,近似于古老的博客,但与新浪等平台略有不同。作为一个用户,对虎嗅的经营模式或许不太了解,但能感觉到,相比“古老的博客”那种放任的由用户创作内容的平台相比,虎嗅的内容是经过审核的,这种审核不是用程序审核一下某些敏感的词汇或者把“我操”这类的词汇,而是在认真审核文章的内容、文风、思想等,这个需要大量人工成本的。评论到这里,我来评论一下大家都关注的新媒体。

先说说互联网的价值,有三:一是娱乐,二是交流,三是信息增值。很多人能把第一个分得较清楚,第二个和第三个分不清楚,分不清楚的人包括上市公司总裁和立志成为上市公司总裁的创业者。用于交流的,很容易懂短信、QQ、微信、陌陌、论坛、打车APP等工具,很多技术出身的都能弄出个产品来,而网站也可以是用于交流。第三个信息增值这块,就不是技术人员轻易能做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对技术一巧不通的人,却整出个巨头企业”的原因。第二和第三个可以混合来创造价值。

关于信息,我们渴望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娱乐和工作都需要信息。互联网能较好地传播信息,这种传播信息的边际成本(增量成本)几乎为零,这是互联网媒体相对报纸、书刊等形式的媒体的优势。而信息增值不是建立在这上面的,这只是个工具。互联网也产生垃圾,信息增值有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整理,判断哪些是事实的,然后由客户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另一个是,根据信息并用某行业的知识推理,直接形成行动建议。我们看博客为什么衰落,一是博客没有筛选机制,好的内容不容易被找到,模仿、复制让垃圾泛滥,最后甚至找不到谁是原创,二是没有激励机制,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很容易产生的,有些信息需要长期收集、整理,成本相当的大,再加上盗用,让很多创作者连找那种被关注的感觉、找那种网络存在感都不行,何况经济上的激励(广告费或稿费),火红的微博也开始没落,也因为上面两点没做好。

“58同城能经营到上市”的逻辑是样的:我们需要有价值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墙上很难看的广告,也是对我们有用的,关键是真实。58同城的好处在于大而全,也在于完全不用键盘输入就可以完成很多信息的查找,不是一来就需要先注册的(很多人烦于注册),发布信息的进入门槛非常低。信息的筛选他们只能做初步,并不保证信息的绝对真实,但是事实上多数信息都是真实的,这一点很重要,还有一个因素是线下可验证。以及骗子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施骗平台,界面都做这么烂,能骗得到谁啊。信息真实和及时非常非常的重要,这体现价值,招聘、租房都不用注册,可以直接点开号码查看,不用再今天申请,明天查看,可以马上打电话验证。在互联网上,只要你的工作、你的服务有价值,能节约用户的成本,能广为人知,那么自然会有人用,别管其模式。我觉得58是用人筛选信息,而百度是用机器(程序)筛选信息。经营请记这句:“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啊,当机器无法智能时,那么这人工,它就是最智能的”,如果IT技术不行,在收入可支持的前提下,多找些人,也并不是不行。淘宝不整评论机制,估计烂货还充次市场,信息的质量也需要机制设计得科学。

虎嗅在这两方面做了些尝试,但关于内容筛选的问题,一些媒体自己的难处,这些难处有两个主要的:一是所有内容都有筛选者(编辑)的烙印,如果第一关过不了,就永远埋没。这也是中国不乏人才、论文数量也巨大的情况下,好论文却不多,很多是埋没了,也很多是被埋然后就不想写了。二是“反复强化”与“持续新颖”的矛盾,即如何推送高质量内容的问题,搜了棺材就到处是棺材的广告,看了“打飞机”的文章,就全是些“打飞机”的评论,有些人认为文章片面,或有未表述完的,需要多看几篇这类文章,以正反对照或补全认知,这是一种反复强化,而另一种人确需要不同的新颖、不同行业的,不同文风的,不同立场的的观点。

出于能力,有些人对很多专业性太强的文章不敢兴趣,但自己又期望在这个领域增长知识,当别人不想让你对他好时,你如何强行对他好?这是新媒体和大数据都要研究的问题,当其接受之后确实觉得这个有用,会提高用户对网站的忠诚度。出于美观,往往又不能什么都推送,都奖励意味着都不奖励,筛选后推举得过多,也跟没筛选一样。虎嗅很多时候就出现连篇的巨头互掐的评论,或者清一色的“打飞机”,这是个警惕的方向,有一段时间全是腾讯的,让我有后面有一段时间放弃浏览虎嗅。还有就是,小米、百度、腾讯、微信、马云、京东这些词太过密集。有一段时间做的关于以色列的文章相当不错,建议做做非洲和印度的。

内容,我看了有作者在写AV女优,这体现了编辑的包容和民主。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而要成功的经营一家企业就必须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进行了解,而企业能做多大,就取决于管理团队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理解有多宽、有多深。在公众谈论AV女优,似乎就给人不正派的感觉,这是一个认知的禁忌。但合乎人性的,即使错,也错不了太多。说到AV,顺便说说,市场研究需要心理学,而心理学(精神研究)里,性是很重要的课题,这影响大部分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需求,当年QQ“病毒式推广”的时候,跟陌生美女聊天就是个很大的动力,而现在的微信、陌陌等聊天工具,类似摇一摇的功能也功不可没。

在细分市场,品味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传统媒体要死,不在纸上,传统媒体往往在“歌功颂德”或者就是些“人咬狗了、猪上树了”之类的娱乐新闻,对于歌功颂德,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软文,整篇的广告融入字里间,而娱乐新闻,娱乐方式都这么多了,哪还有哪么多闲心去关注这些新闻。对任何新媒体,做交流平台很容易,有资本支持,推广交流平台、提高知名度也很容易,敢问高质量信息的价值在哪里,为用户带来便利、带来价值没有?自媒体,还需要应对内容数量波动的问题,因为客户什么时候评写文章,发稿子时并不会互相约定,当用户进入网站时,他就期待每天有至少15篇内容,其中三到五篇自己喜欢。文章过少或觉得有质量的文章过少,会让用户对网站提供优秀内容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需要补全,也就是自己仍然要能产生一些内容,并在恰巧那天内容少时,补充上去。而内容过多,会造成写作用户的文章被埋没,很多时效性不强的文章,可以适当滞后发布。

虎嗅还有一个较好的是推荐的书,这些书相信编辑是看过的(至少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因为这些书大多都放在新华文轩里那些不起眼的角落,并没有放在“如何成功”、“如何防止失败”、“企业管理十八问”这类标为畅销书的站台上。这些书眼光独到,还有一些是专业领域的学术大师写的。有名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书不多,但优质,可以丰富内容,可以提升品味,可以吸引不少优质的用户。在细分市场,网站的品味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竞争手段。

现在来说说虎嗅文章后面的评论,论坛的衰落就在于对评论的管理很是失败,优秀的评论管理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这方面虎嗅做得并不好。请想一想,你们只参加讲座,下面的人又是大声讲电话,又是不停在走动,这是不是会大大降低讲座的效果。首先在优秀的评论管理下,这些评论本来就是文章观点的补全过程,是一种优秀的内容,因为文章难免有个人的主观片面和视野局限。评论可以是赞成、分析和补充,也可以是反对和批评,但辱骂不可取,而暴力的取缔辱骂更不可取,不妨建议取消,表达不满也是一种权利,只是可能激烈了一点。但作者被骂之后,骂回来这种,是应该取消的,这显然一骂架的菜市场,拉低网站的品味。Mark、学习中、赞一个这些没什么价值,甚至会加大用户的时间成本。虎嗅把一些优秀的评论贴出来,是一个尝试,但这又是新的篇文章(有些即使很短),从认识学来说,与原来的文章联系并不科学。

优秀的评论机制,可以让整个媒体保持至少形式上的观点中立,可以缓和“反复强化”与“持续新颖”的矛盾,可以让用户得到尊重,可以补全内容或新创内容。虎嗅有年度优秀的作者,不妨设一两个年度优秀的评论者。

说说广告,除了慈善机构,其他的我都不建议亏本经营,这是在欺骗股东,所以作为经营媒体取得收入是必须的,向读者收取费用、卖用户的数据、卖软文和推广告是获取收入的方式。卖用户的数据、卖软文把自己做死,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新媒体的软文太多,会拉低网站的信誉度的,卖软文的模式是需要不断建立、变现、销毁的。代人写文章与代人删文章都是立志于做新媒体品牌的企业不可取的。失去节操,还有参考价值么?向读者收费对自媒体来说不可取,因为这些信息即使有用,也不会像财经投资建议那样能直接带来收益,用户反弹会很大的。那么剩下来的就是广告,广告并不是不可取,但广告需要有自己的品味,自己不爱自己,那么没人会爱你。

我把广告分两类,一是荣誉广告,一是促销广告。但按效果付费在网络的流行,把荣誉广告的作用直接拉低了,似乎完全无用,但促销从长期来看,对销量的推动并没有荣誉来得有力。广告需要与网内容相关,也可以无关,但一定要与用户的价值取舍和审美偏好有关。那些门户网站(甚至是严肃的网站),左边是领导人的新闻,右边是“男人一定要大”、“要坚持多久的”之类的图片广告,这真的不和谐啊,这要是大人和小孩一起浏览网页,会很尴尬的。还有就是广告一定要简洁、美观,甚至颜色搭配好了,能让整个网页都更美观。说实在的,不打广告的单一媒体,我就经常怀疑这货是不是立场不正。

虎嗅采用这种赞助的方式,我比较认可,而且与整体界面很和谐,做得也比较漂亮,但有一个问题是,我经常没搞懂这赞助的是赞助方写的,还是普通用户写的,还内容与赞助方有关?我基本没点过标有赞助的文章。所谓赢利模式,就是应该对牛皮收费、对牛肉收费、对牛黄收费还是对牛粪收费的问题,牛粪可以卖个好价钱哦。互联网的免费,就是联合生产、统一定价、单一收费的模式。

还有个很糟的问题,图片往往可以比文字表达得更多,但虎嗅的图片往往只是配角。有时候,用图片当主角,用图片说新闻、说数据会相当的好。另外,如果编辑认为有什么词语很难懂或不容易明白,比如“囚徒困境”或英文缩写词,请找个地方,以漂亮的方式作个说明。还有就是,首页“更多”这个按扭,感觉不怎么好用,点进去的是另一个首页,而不是第二页。

本文是写虎嗅,是基于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写顺带评了这一个行业,有什么不妥可以讨论,文论而不武攻,善议而不辱骂,抛砖引玉!而无论文章好得与坏,以及后面的评论好与坏,请虎嗅君包容。

(不醉仙,非喝不醉,实不喝醉,三杯即醉,只喝两杯;在中国成都,关注金融创新,关注互联网创业和经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