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2-08 15:17

金融门票,是进哪个门的票?

如果我说过去十年里,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减弱了,你会相信吗?当然不会信,实际上我自己也不信,但是从一个名为“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来看却真的是这样。

社会融资规模是央行发明的一个指标,指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2002年时,社会融资规模中91.9%都是银行贷款,也就是说,十年前的实体经济想借钱,九成以上只能靠商业银行。在之后的十年里,社会融资规模中银行贷款的比例一路狂跌,2012年时只能占到52.1%,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更是直接跌破一半了。

所以,开头的问题实际上是,为什么银行贷款的占比越来越低,银行的重要性却越来越高?信托、证券、保险等一系列新兴机构不是已经把银行贷款的比例抢走一大块吗,为什么却丝毫没有颠覆银行的强势地位?

是因为银行能吸收存款?还是因为银行能放贷款?亦或因为银行能代销基金和保险等金融产品?“存、贷、汇”这三件事,从晋商票号开始就已经是银行基本业务了,单独看似乎都没什么了不起,其他金融机构都能做。关键在于,只有银行能同时高杠杆率地去做“存”和“贷”,从而占据了金融市场中的直接融资部分。

存,是指吸收存款。但这块业务的关键点并不是只有银行才能吸收存款,而是只有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会参与创造货币。

贷,就是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能放贷,担保公司上网搞个P2P也能算放贷,但只有商业银行才能用吸收进来的存款放贷。同时,控制新增贷款规模是控制货币增量的重要手段。

汇,准确的叫法是中间业务,因为它不需要占用资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汇”是相对独立的一块业务,“存、贷”属于金融市场中的业务。金融市场,就是有余钱的人和缺钱用的人之间融通资金的地方。融通资金显然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直接融资,有余钱的人自己把钱借给缺钱用的人,挣钱赔钱是双方自己协商的事情,中间人的帮助最多是提供点信息和场所,例如不能因为股票赔钱去砸股票交易所;第二种是间接融资,有余钱的人把钱交给中间人后只管按合同收利息,缺钱用的人的人从中间人手里拿到钱只管按合同用钱,两者都只跟中间人打交道。

所以就得到下面这张图(请关注内容,不要吐槽理科生的美工,做成这样不错了):


把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作为金融市场的两个极端。银行占据的是间接融资这一段,钱存到银行拿利息是无风险的,就算银行资不抵债倒闭也不影响你的存款。直接融资这端只是理想状态,金融市场中的其它玩家或多或少都要以自己的信誉或真金白银做保证,一个毫不干涉交易的金融信息交易平台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所以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可以算介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之间。

银行之所以强势,并不是因为相对独立的“汇”,而是因为“存”和“贷”占据了金融市场中间接融资的顶端。能把别人的钱放到你兜里代管不稀奇,能把钱借给别人也不稀奇,但是把吸收进来的存款拿出去放贷是商业银行的特权。这个特权并没有什么“资金池”之类的神奇秘密,只不过是高杠杆率而已。做个最理想化的简单分析,银行10%的资本充足率,相当于你有1块钱的资本就可以控制10块钱的资产,杠杆率10倍。如果这10块钱只有1%的利润,那么你的资本收益率将会扩大10倍,达到10%。10倍其实不算高,次贷危机里捅娄子的华尔街投行杠杆率能到30倍以上。但投行用的钱不是公众存款,他们也不能直接吸收公众存款。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们“Too Big to Fall”了。

所以,金融门票的关键在哪里,是可以把“汇”做到独步天下吗?是可以单独做“存”或单独做“贷”吗?金融市场的核心是融通资金,不是销售理财产品,如果没有在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中插上一腿,不算进了金融的门。“汇”的世界很精彩很挣钱,单独做“存”或“贷”也潜力无限,但在直接融资仍然占据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国,只有能进入直接融资领域影响货币创造的过程,才是拿到真正的金融门票。

本文作者康宁系互联网金融门户(微信:webjinrong)#在线理财观察#专栏作家(转载勿删本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