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河青年 (ID:cuckoonews),作者:袁秋童、庞芷茵,编辑:帅芃莲,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是淄博爆火之后小邱第一次回家,像往常一样,她在高铁站预定了一辆网约车。一上车,接单司机谢师傅就开始向她热切地介绍淄博的景点与特产。
“要先去八大局买点吃的不?逛完再去万象汇打卡那个墙。对了,海岱楼打不打算去?”
“师傅”,在谢师傅的话语间隙,小邱终于找到机会开口,“我是本地人。”
谢师傅讪讪一笑,立马松了口气,“我以为你是游客呢。我们现在看到游客都很紧张,生怕不够热情给淄博抹黑。”这样朴实的笑脸,小邱在接下来的几天反复遇见。
小邱隐秘地觉察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家乡人情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景观,“是不是真的好客”开始成为评价淄博的标尺。爆火后,淄博正于膨胀的人气与真实的烟火气中找寻一个城市形象的平衡点,摸索老工业城市的转型道路。
一、始于烟火气的爆红
今年三四月开始,淄博的旅游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淄博烧烤”一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热词。淄博随之跻身上半年的旅游热门城市,成为2023年的新晋“网红”城市。五一期间,淄博成为五一假期首日铁路热门出发地top5。微信发布的《2023“五一”游玩井喷数据报告》显示,淄博4月旅游业消费额环比同比增长73%,游客在淄博本地中小商户日均消费金额环比同比增长达到了近40%。
烧烤之外,“好客”是淄博被外地人熟知的另一个标签。社交媒体上经常有淄博的分享帖:卖江米糕的大姨称完还要再添点,结账还要抹零;本地居民自发组织免费接送游客到火车站;当停车位紧缺,本地车会给外地车让位。
“打假”旅游业乱象的视频博主super B太拍摄的淄博视频已经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获得了近一千万的播放量。在他的视频中,淄博的摊主与店主都不干“缺斤少两”的事,“做生意凭良心”。市场监管部门也十分负责,“隔一段时间就来查一次秤”。博主感叹“太夸张了”,他在淄博一整天,没有发现任何宰客现象。
“烧烤”与“好客”共同指向淄博的城市魅力的落点——游客想去淄博感受“烟火气”。不同于很多旅游城市,淄博的人情美本身就是一种景观。当社交平台上有人疑惑好像很多游客去到淄博并没有游览多少景点时,总有人回复:去淄博,就是体验烟火气的。
对于普通淄博人来说,“爆红”的实感在五一假期到来那刻来临: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第一次抢不到回家的火车票,当地司机第一次在路上看到那么多外地车牌的车,摆摊的摊主也第一次在街上听到那么多不同地方的口音。八大局的炒锅饼摊主王敢因博主super B太的视频而迎来生意的爆火,火了之后“感觉就和做梦似的,忙到晚上都不睡觉,几乎24小时在制作炒锅饼”。
抖音博主八大局原住民会在他的视频中分享淄博旅游的现状,在他12月3日发布的视频中,非旅游旺季的中午八大局仍然人声鼎沸。淄博旅游降温后,仍有许多游客愿意不远千里来到淄博,在八大局市场感受这样一份“烟火气”。
居民楼下的八大局(袁秋童摄)
二、八大局:烟火气的褪色
八大局便民市场本是一个普通的菜市场,一夜之间成了淄博最热门的景点。它与附近的居民区血肉相依,落脚在居民区中的街道上,生长于居民楼的楼下。
关于这个菜市场,有些当地人在过去十几年中并不知道它是这样“有名有姓”的地点,只是习惯了在这里买菜、买饭、买水果、买海鲜,也能买布料和买衣服。直到当它登顶全国景区热榜,人们才真正将“八大局”这个名字与自己曾经每天去的菜市场联系起来。
现在外地读大学的周周对“烟火气”的想象也依托八大局而生。初中前她居住在八大局附近,她的童年与八大局息息相关。八大局的许多老店与旧摊承载着她无数珍贵的童年回忆,譬如她爱吃的缘缘水饺、焦庄烧饼,以及自己带一个鸡蛋就可以减一块钱的煎饼果子。
她的奶奶在周末要从别的区县赶过来送她去学美术,下课回家的时候会一起在八大局门口吃饭,“奶奶会给我买德克士的牛肉汉堡或者米饭排骨,然后她自己去买对面的肉夹馍,但只会选择土豆丝夹鸡蛋的”,周周至今也记得很清楚,当时德克士的牛肉汉堡是七块钱一个。
大一寒假放假回家时周周回过一次八大局。她看到蒸馒头的房子冒出热气,白烟氤氲在空气之中,当时脑子中就冒出一个词——“人间烟火气”。
蒸馒头房子的照片(周周摄)
不过这份烟火气曾经只存在于入夜之前。八大局的主街道是周周前往父亲工作单位的必经路,她与父亲常在夜晚穿行八大局的主街道,那时的夜晚“没有路灯,也没有人,只有月光洒下来”。如今的八大局到夜里依然很热闹,但周周记忆中的夜晚已经无法重现。
2022年的八大局(周周摄)
游客的涌入和快速的商业化进程改变了八大局的面貌,也动摇了八大局在本地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对于家住在八大局附近的马郡来说,八大局一直是他们家的后备仓库——“当做菜少了葱姜蒜,可以直接出门去八大局买回来,因为距离近,回来时切好的土豆都不会氧化。”但爆火让八大局少了许多这样“日常的功能”,八大局的主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肉铺与菜摊的踪影。
一个暑假过去,马郡发现八大局90%的店铺都翻新或出租了,现在的很多店主都是随着热度而来的外地店主,售卖的东西也并非淄博的本土产品。网上爆火的紫米饼、牛奶棒、炒锅饼等其他网红美食在这条街上迅速繁殖,一些在全国各大旅游景区可以见到的美食比如茉莉冰豆浆、花茶也进驻到八大局。就连过去一直在售卖布料与衣服的商铺前,也已经摆上了周村烧饼等特产美食。
几乎每个店家都会在门口挂上“正宗”与“老店”等标语。周周感叹:“每一家店都挂横幅说自己是十年老店,可十年前我就在这里,我会不知道哪些是十年老店吗?”
八大局某服装店铺(袁秋童摄)
“店内是衣服,门口摆放周村烧饼等网红食品”
八大局与其他网红街道的区别逐渐模糊。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城市目标下,原生景点的过度商业化好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周周不解,来到现在的八大局,对烟火气有所期待的游客不会感到失望吗?她希望,来到淄博的游客可以感受到她记忆中八大局所承载的那份烟火气,那是淄博的独特韵味。
三、“好客淄博”成为标签之后
淄博人的豪爽和实诚,或许是城市烟火气在个体身上的深层体现。对于淄博人来说,“好客”在过去并不是一个常会被提及的词汇,“对他人热情与友善”在淄博人看来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走红之后,“好客”不再以一种平和的状态浸润在生活中,那些日常中温情的细枝末节开始被留意与收集,成为淄博人“好客”的显性证据。“好客”开始成为淄博人身上可视化的标签。
书法摊主许馨想起自己出去比赛的时候,“只要说是淄博人,他们对我的好感就会大大增加,他们觉得淄博的人都非常热情,也会更热情地去对待我们”。小邱在打车时,也曾听到司机师傅颇为自豪地介绍他朋友的经历——他的朋友去外地城市出差,饭店老板听到他是淄博人,主动请他吃饭,并解释说,因为淄博人总是这样好客,所以他也想要友善地招待淄博人。
迎着外界的赞誉,淄博人开始主动地去加固这个标签。流量不断地观察与审视这座突然走红的城市,对于淄博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好客”让他们收获了参与感和成功感,但同样也肩负了更多的压力与焦虑。
本文开头小邱遇到的谢师傅已经在淄博开了十几年的车。开车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并非一件会让他感到有压力的事。但自从今年三月下旬,每次在火车站与路边接乘客上车时,谢师傅便开始紧张。他对小邱说:“不能给淄博丢人!”
另一位淄博的司机吴师傅和他的同事们甚至有一个交流经验的微信群。面对游客,师傅们“已经非常熟练了”:在游客上车的时候说“欢迎来淄博旅游”,在下车的时候说“欢迎下次再来”,并给游客建议应该先去哪、再去哪。如果有游客丢了东西,吴师傅会自发送回去,也不会多收一分钱。
八大局的商户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当自家的炒锅饼在网络上走红后,王敢想要向外地游客展现出山东人的朴实与厚道,他会给游客送水,让游客免费吃炒锅饼,为游客提供暂存行李的服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游客提供各种帮助。尽管是这样,他依旧担心“万一哪里做得不好让游客不满意怎么办”。对于他来说,突然爆红,不只是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但是,“好客”的边界应该在哪里?崔音在淄博爆火后,来到八大局的一家琉璃店工作。她遇到许多不讲理的客人把出价压得很低。当她拒绝时,她总会听到类似“淄博人也没有那么好客”的抱怨。
“如果游客买得多,我们适当降价或者送点东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崔音对此感觉到很气愤,当“好客”不再是主人自发释放的善意,而变成客人“一味压价”的工具,“这让我们完全做不了生意”。
四、淄博的下一个春天
对于淄博人来说,这次旅游热潮更像一场众志成城的守卫战。淄博在重工业城市转型后经济逐渐陷入发展低潮,工业转型的过程艰难而漫长,新产业发展速度依旧缓慢。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网络走红,让每个淄博人都感到振奋,看到了淄博经济前景的新可能。
视频博主super B太的淄博视频下有一条热评是淄博人这种家乡情结的总结陈词:“淄博曾是山东第三大城市,如今已经大不如前。曾经的它靠重工业起步,但是现在服务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年开始,淄博烧烤突然爆火,这也让许多人知道了这座华北平原上的一座默默无闻的城市。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到现在几乎没出过几次淄博市的淄博人,我衷心希望淄博可以变得更好。”
爆红迅速给这座城市带来种种变化,淄博人努力把自己兼容到变化之中。用周周的话说,“面对这次机会,想把已有的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尽己所能地对他人友好”。
除了前文中的普通淄博市民,淄博市政府也同步行动起来。3月31日,铁路部门开通淄博烧烤专列,便于游客周末往返淄博与济南,列车还为每位乘客提供伴手礼。淄博文旅局为游客提供“高铁票换景区票”“青旅半价”等服务。
淄博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打击“宰客”行径,完善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4月19日,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提倡市民“让利于客让路于客让景于客”。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淄博政府建立了“您码上办·我马上办”的民意平台,市民可以随时扫码指出问题,提供建议。
当游客们偶然发现了淄博的书画产品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淄博文旅局就开始组织这些书画作家在路边摆摊。出于对交通的考量,又进一步再把八大局之前的一个废旧的厂子用作书画摆摊的场地,形成一条“书画街”,统一控制书画产品的价格,“当出现一些问题后,会有我们专门的部门来帮忙解决”,书法摊主许馨补充道。
书画摊作品(袁秋童摄)
为机会到来感到振奋的同时,淄博市民也在为淄博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隐隐焦虑着。崔音和周周都认为淄博的走红是一种际遇,运气眷顾了这座小城。“‘烟火气’并非淄博独有,是淄博刚好有了一个机会,并且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崔音补充道。“淄博旅游业何去何从”不止是外界的审视,也是内部的思索。
在周周看来,商业化进程之中的“烟火气”很难持续地为淄博带来客流量,而淄博的文化古迹更具有独特性,也许可以成为淄博旅游业发展的重心。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淄博,还有着身为齐国古都的过去,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承担着地区治所的职能——淄博有着亟待利用的丰厚齐文化资源。
根据淄博市政府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代表性项目73项,市级代表性项目387项。除了保护之外,淄博市政府正积极倡导新的经营模式,合理利用和发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红之后,文旅淄博公众号也在不断发布新的文章,介绍淄博的历史文化遗迹。淄博琉璃的热度上升即是淄博探索前进的一个脚印,琉璃大观园成为了“必打卡”的景点,作为非遗文化的淄博琉璃已经开始吸引公众的目光。
始于人情美的爆火递给了淄博一个契机,让淄博有机会探寻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发展道路,原生态的“烟火气”在城市转型探索中或许会衍生出新形态。在春天萌发的希望,淄博人期盼着可以留存到下一个春天、再下一个春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谷河青年 (ID:cuckoonews),作者:袁秋童、庞芷茵,编辑:帅芃莲,初审:毛万熙、刘颂杰,复审:钟智锦,终审:郑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