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2-27 09:50

观察城市,我为什么不只看GD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为什么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城市的实力,以及城市观察的重要性。作者指出GDP数据受经济结构和数据本身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城市的真实实力。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城市地位的因素,包括权力高度、资源聚集度、产业聚集度、商业影响力和腹地范围。

• 💡 不同城市的经济数据之间可比性不强,GDP不能完全反映城市实力。

• 💡 GDP数据本身不是原始数据,其他指标如税收、存贷款等更能反映城市的实际情况。

• 💡 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是吸引力,包括资源聚集性、产业聚集度和商业影响力。

我们应该如何观察城市?


我从一个自问自答说起。


如果要问当今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十个城市,我怎么排序?


我的顺序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武汉、南京、苏州、重庆。


很有意思的是,这就是我这个小小的公众号后台关注人数的排序。


当然,我这么排,肯定不是因为我的读者分布。这个排序,反映的是我心目中这十个城市的真实地位和全国影响力,这和十大城市GDP的排位顺序不同,因为GDP并不能反映城市的一切。


为什么GDP不能完全反映城市实力?


为什么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城市的真实实力?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的“市”这个概念太特殊,导致不同的“市”的经济数据之间可比性不强。


我早就说过,比较不同的城市,本质上还是比较这个城市的都会区(或者说建成区),也就是比较A城和B城,而不是A市和B市。


奉节的GDP和重庆城没有关系,淳安的GDP和杭州城也没有关系,但它们都被计入所在的“市”。


不同的城市都会区和管辖县域、人口的结构完全不同,比如广州,广州城几乎就是广州市;但在重庆,重庆城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重庆城之外还有二十多个基本上各自独立发展的县域。


重庆直辖市历史上是由四个地级以上行政区划组合而成,即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和黔江地区,如果看重庆直辖市的GDP,现在已经稳居全国第四,但如果剔除涪陵、万县和黔江,只看原四川省重庆市范围,GDP不仅和广州差得远(原四川重庆2.04亿 VS 广州2.81亿),甚至还低于苏州和成都。


第二,GDP数据本身不是原始数据。


GDP本质上是经过核算形成的增加值数据,虽然现在实行统一核算,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反映经济运行的原始数据。比如,在反映一个城市资源聚集程度时,存款总额、贷款余额就比较精确;在反映一个城市工业变动时,用电量数据更精确;在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含金量时,税收数据更准确;在反映城市的民富水平时,个人所得税的数据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更重要的是,相较于GDP数据,税收、存贷款等数据本身更不容易失真。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对天津的判断,如果观察天津经济的时候我们更多使用原始数据,而不是使用当年公布的GDP数据,那在天津GDP挤水分之前就能看出天津的诸多原始数据指标并不如南方的许多省会城市,而事后来看,那就是彼时天津的真实水平。


第三,GDP高低受经济结构影响。


简而言之,在现行的GDP核算机制下,不同行业的增加值被计入GDP的程度不一样。概而言之,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能在GDP中得到更多体现,而第三产业的价值在GDP核算中往往被低估。为什么北京的GDP始终不如上海,为什么重庆、苏州的GDP表现一直好于杭州、南京,和GDP的核算方式本身也有关。


现在,有一种论调说,还是要发展工业才能让GDP更好,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倒果为因,因为GDP数字天然就和工业的关联度更强,但这个GDP数字好,并不能直接代表经济好。因为反过来说,GDP对一个城市经济运行信息的反映,本来就不够完整。


我们为何关注城市?


我们为何在网络上讨论城市?


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中国互联网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事实上,为什么人们会关注这个话题,除了讨论参与者个人朴素的家乡或所在地情结以外,也的确有很多人据此考虑商业或者个人的决策。


商业决策看什么?其实在商业决策中,最重要的无非是两点,一来是城市本身的资源聚集性,这里的资源,可以是人口,可以是人才,也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完整的产业链。这里不仅要看它资源聚集的现状,更要看当地资源变化的趋势,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的能级有多高,辐射力有多强。有的地方看起来GDP总量大,但未必在区域内有足够大的辐射力。第二点则是,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的地方可以去,营商环境不好的地方就不要去冒险。


个人决策看什么?个人决策其实也就看两点,一是机会的多寡,在这个城市,就业的机会、获得高薪的机会,创业的机会到底怎么样。第二是性价比,这个城市的薪酬,与它的房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到底是否匹配,在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性如何。


所以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我在分析城市时,相对不太关心GDP的总量,和分行业的增加值,我更关注一个城市有多大的经济和人口腹地,有多少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资源集聚(包括头部企业),有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很多区域类媒体非常喜欢分析不同城市每一年,甚至每个季度的GDP竞赛,这当然很有话题性,但我的当代经济地理观察,不太会做这么短期的研究。事实上,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少有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陡然变化的(除非是深圳特区这样的顶级的改革试点政策或者骤然出现的大产业趋势或资源发现,如陕北和鄂尔多斯的煤矿勃兴)


人们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其实对城市观察同样如此,看当下,完全可以预判三年后、七年后甚至十年后一个城市的大体坐标。在此后的过程中,这个城市的表现可能浮浮沉沉上下波动,但并不太可能超出回归的均值。


决定城市地位的是什么?


我们时常讨论城市的线级,城市地位的高低,其实决定城市地位的金标准,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吸引力。


这个吸引力不单是吸引常住人口的能力,还包括吸引非常住人口的能力。一个牛B的城市,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要搬过去,而是有足够多的人需要去这个城市获取资源,进行消费,办一些只有在这个城市才能办成的事。


不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会去纽约,但你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融资,纽约就是最好的选择。全世界最顶级的城市,纽约、湾区、伦敦、巴黎、东京,就是很多事情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要去那里办。


为什么北京、上海和深圳在今天中国的城市格局中最为重要,从根本上是因为这三个城市拥有最多的全国性资源,无论是权力、资金还是信息,所以它们是真正高维的城市。中国还有很多其他城市也是副省级,甚至重庆、天津还是直辖市,但它们没有足够多的全国性资源,那就和一个典型的“一线城市”差点意思。


那么,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我看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以下几点:


权力高度。你是首都,当然在权力场上最高维,你是省会,也就比非省会高维。


资源聚集度。其实资源聚集有很多维度,这里我们用一个狭义一点的标准,就是依靠权力分配的资源聚集的程度,比如有没有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有没有大型国有企业总部,有没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这些在中国国情下主要都是由权力分配的,得到越多相应资源的城市,城市能量就越高。


产业聚集度。产业其实也是一种资源,但因为我们前面提到了更狭义的资源定义,这里的产业就更偏市场导向一点。产业聚集度其实也分很多层,如果我们这里不讨论商业的话,至少也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总部经济的聚集度,这个城市聚集了多少头部企业,或者头部企业/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分支机构,这是决定这个城市到底能提供多少高薪、高成长就业机会的关键因素。


另一个则是一个产业内部产业链供应链的聚集程度,这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工业投资价值和工业能力,也决定了城市工业人口的规模。


商业影响力。其实商业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一个城市有好的顶级商场,和没有,那就是两个概念。有LV的城市和没有LV的城市,天然就处在不同的线级。因为商业也是影响人们流动的因素,一个地方商业足够强,就会有人专门去那里购物和消费,这也是一种“非要到特定目的地去做的事”,同时商业还会衍生消费品、文创、会展等一系列其他产业,而这些产业不同于工业或者高端服务业,这些产业不仅可以有大公司,而且是个体创业者、自由职业者重要的机会之源。


腹地范围。同样是省会,大省省会和小省省会就不一样,因为大省省会的经济和人口腹地天然更大。同样是大省省会,周边的省强弱程度不同,那影响力辐射力也不一样,武汉、长沙、郑州、南京、合肥,都算得上大省省会,两两之间比较近,就比较容易产生相斥的效应,谁也不会做得太大,但成都在西部那就是一枝独秀,没有任何别的大省,那也就不会有其他城市能够挑战它。


我为什么如此排序?


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我对十大城市的排序为何是京沪深穗杭蓉汉宁苏渝?这本质上,是根据城市的属性来做的定位。


顶级城市,本质上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型中心,一类是产业型中心(或者说工业中心)。综合型中心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社会、文教乃至涉外功能齐备,而产业型中心往往有比较强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工业),但服务业(尤其是有强资源外溢、强网络效应的高端服务业)不够发达。


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显著区别是,服务业有极强的网络效应、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譬如商贸、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一旦形成中心,影响范围可以很广;但制造业中心只是聚集产业链和产业工人,很难形成更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道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个顶级商场,可能全省的有钱人都经常去那里逛,但一个地方有个超级工厂,实际上只和这个工厂和这个行业的人有关,和其他人关系不大。


北京、上海、深圳——全国性综合型中心城市。除了深圳的商业文教医疗民生较弱以外,这几个城市在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都具有毋庸置疑的全国影响力、辐射力。


广州、杭州、成都——全国性产业型中心城市+区域综合型中心城市。在部分产业上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如广州的汽车工业、贸易、快消和部分互联网领域,杭州的电商、移动支付、云计算、直播、服饰快消、电子硬件,成都的线下商业、食品饮料、文娱游戏等,但总体上来说,这三个城市都难以称为全国性的综合型中心,只能说在某些产业单项上可以聚集乃至吸引全国资源。


在这三个城市里,广州是华南区域的综合型中心,成都是整个西部的综合型中心,而杭州的区域性中心地位弱一点,基本上只是浙江一省的综合型中心,但由于杭州在产业单项上具全国影响力的领域和头部企业远远强于成都,所以杭州还是在成都之前的。


武汉、南京——区域综合型中心城市。武汉和南京在省会城市中各项指标未必都次于广州、杭州、成都,但城市功能定位相对弱于前三者。这两个城市很难说在有网络效应的重要行业中,具有全国中心城市的地位,但这两个城市胜在城市功能的综合性,这两个城市产业基础好、文教资源多,综合实力相较于GDP第十名之后的省会城市仍然是断崖式领先,并且在自身的辐射范围内仍有很强的中心效应。


但武汉对湖北省腹地的吸引力整体稳固,虽然面临郑州和长沙的挑战,但对河南和湖南仍有一定影响力,仍能算得上华中区域中心,腹地条件好于南京。而南京腹地相对较小,虽然对安徽有一定辐射力,但受合肥冲击,在江苏省内首位度也偏低,因此南京虽然人均产值、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武汉,但我还是把南京放在武汉之后。


苏州、重庆——区域产业型(工业)中心城市。苏州和重庆都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它们的工业能力和工业产值不仅放在南方,甚至放在全国都极具竞争力。但苏州和重庆总体来说,经济的综合性都不强,商业和服务业相对不发达,金融资源、科技资源、文教资源分别显著逊于南京和成都,所以这两个城市虽然经济总量大,在一些产业链上颇有基础,但影响力和辐射力弱于穗杭蓉汉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淦恭说(ID:yuangg173),作者:元淦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