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2-17 07:17

搜狐新闻客户端需“贴吧式”思维

文/赵楠(作者个人微信:zhaonan)

先谈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狐的人和我说,除搜狐视频外,移动新闻客户端是搜狐最重要的一张牌。

这意味着,新闻客户端是搜狐的战略级产品。也就是说,全搜狐的资源都会向其倾斜;也就是说,这个产品需要集更多的元素于一身,否则谈不上战略级。

微信是腾讯的战略级,因此,你能看到,微信在承载着腾讯更多的元素。随着微信在腾讯内部的战略升级,它不可能只是一个当初的移动通讯软件。

同理,搜狐新闻客户端是搜狐的战略级产品。因此,随着它的战略升级,它也不可能还只是一个手机上看新闻的软件。

如果你同意上述,那就不要把搜狐新闻客户端看成一个看新闻的东西,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的未来变化,一步一步的变化,在慢慢的变化中,以达到搜狐的战略要求。

既然是搜狐的战略级,那就需要承载搜狐的更多的使命。一个老牌互联网公司在移动端的使命有多大?一是,广告;二是,社交;三是,O2O;四是,游戏;五是,分发平台。

明眼人看到,除分发平台是流量因素外,上述其它四种都是围绕ID体系来展开。有人说,广告也是流量因素。这话不错,但在移动端,可展现的广告位有限,更多需要依赖用户的行为数据来匹配广告,还是离不开ID体系。

搜狐不是腾讯,没有ID体系优势。搜狐也不是新浪,新浪因为微博还算是一个有ID体系的公司。搜狐也不是网易,网易邮箱有一些用户基础,邮箱有ID体系。但网易也好不到哪去,网易只把邮箱的技术搞好了,却没有把邮箱的产品理解透,中国人本来用邮箱频率就低,在移动端更是少用邮箱,网易没有像腾讯广研那样把邮箱架构理解成即时信息交互,因此网易的邮箱ID如今也算不上是一个广义的ID了。

扯远了,回到搜狐,没有ID体系怎么搞?

搜狐的渐进式变法是,用新闻客户端切入移动端,再在新闻客户端上开展自媒体来打造ID体系。

有了ID体系,就可以标记每个用户在移动端的浏览行为,根据浏览行为的数据挖掘,就能够匹配精准广告。不是说这些行为在没有ID体系的时候就无法收集,也是可以收集,但只是以IP为单位,或者以一个手机终端为单位来收集,而不是以人为单位来收集,你在其他IP上网或者换了手机、跨平台浏览的话,都无法以一个人为单位的行为来整理数据。

再回到广告,在手机屏上靠贴片来展现广告是贴不了多少的,更多是基于ID体系的精准匹配广告。也基于此,才有了昨天搜狐WORLD营销大会所讲的种种广告方案,才能实现跨终端的跟踪用户广告。

当然,除了广告,有了ID体系之后,社交、O2O、游戏也都有了发展的基础。

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以最好的方式在新闻客户端上搭建ID体系?搜狐的解决方案是:自媒体。让自媒体成为新闻的常态化,也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通过自媒体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发文章,那么人人都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有了ID,从而实现搜狐的ID体系。

可以看到的是,搜狐让自媒体形成了可订阅化,这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单向的follow关系。如果把单向的follow关系用来定义微博的话,那么搜狐正是要把新闻客户端变成微博,具有自然follow关系的是自媒体ID,而新闻频道内容是B2C的可定制内容。

或者你可以这样理解,微博是有140字限制的内容订阅,而搜狐新闻客户端是不限制字数的自媒体订阅,再加上新闻频道内容的定制。不同的感觉是,微博是个人在发布和关注,而搜狐新闻客户端是在个人上套了一个自媒体的马甲在发布和订阅。

这种建立在ID体系的定制化、订阅化,除满足搜狐的移动战略逻辑外,也满足媒体逻辑。未来的新闻走向一定是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如何实现?就靠新闻内容的定制。新闻内容如何来定制?不是简单的频道化,而是把新闻属性更加碎片性的划分,更碎片性的来定标签,通过更碎片性的标签化来订阅,这样才越精准,这样也更有利于广告的配送。

但我要说的是,自媒体是有门槛的,并不是人人都具有一定水准的写作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贡献有质量内容的能力。这种门槛将影响搜狐新闻客户端的ID化。

看看百度贴吧,与搜狐新闻客户端一样,百度贴吧也是基于兴趣内容(新闻内容的订阅也可以理解为兴趣内容)来展开的ID化,而不是腾讯的微信、QQ基于线下关系映射到线上的ID化。

但百度贴吧的内容门槛低,或者说内容参与度很高,就比自媒体更容易展开ID化。

如何做到贴吧这种内容参与的低门槛呢?

一是,搜狐新闻客户端应该在要闻、娱乐、体育等频道之外,提供更多的长尾内容标签,可以看看贴吧最火的是什么内容标签,通过内容的降维,来带动用户的高互动参与度。从而推进ID化。之前,搜狐论坛较火的内容标签可以整合进来。

二是,有了上述的ID化,就可以增设群组的方式。群组也是基于兴趣内容的维度来标签化内容的,群组也是可订阅的,不同的是,它不是官方推出的内容标签化,而是用户自发的内容标签化。

三是,基于ID的用户通讯。群组关系把用户的兴趣划分更加垂直了,也因此,基于更为聚焦的兴趣,让用户之间产生了私下的一对一的交流需求。

四是,用虚拟币、积分这种游戏性的方式来鼓励用户的ID化和UGC行为。

可以看到的是,贴吧的移动客户端,就是由ID体系+广场+群组+IM来完成的。而相对应的,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广场”是什么?是标签化的新闻内容订阅页(包括各种富媒体形态);新闻客户端的“群组”又是什么?是用户自发推出的基于兴趣内容的标签化内容。

总之,为了更广泛的ID化,不要把它看成一个纯粹的新闻客户端,而是把它看成一个带有新闻内容的标签化、个性化兴趣内容平台。把一切的兴趣内容标签化,于是就有了精准广告,也有了O2O,O2O实际上也是基于兴趣的广告,不过还有就是线上的交易闭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