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8-31 21:00

刷刷刷,我们看新闻资讯的速度是越快越好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Lilyann,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是如何消费新闻资讯的?


在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发布的《2021数字新闻报告》中显示,年轻用户(35岁以下的人)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34%),更有73%的受访对象使用手机获取新闻。


的确,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年轻用户习惯于使用社交媒体或资讯类APP来获取新闻资讯类信息。本期全媒派通过对话网友、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究新闻类受众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讨论在快消费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从新闻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年轻用户平时在网上用啥看新闻?


笔者首先通过社交媒体对话了20位年轻网友,意在了解目前年轻人群的新闻阅读习惯。


首先,问及大家平时通过哪些APP在看新闻,提及最多的是广场式的社交媒体,例如微博、知乎等。这类社交媒体,能够在多种观点被呈现的基础上,给受众更多选择的机会。此外,像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资讯类应用也被一些人提起。


另外,还有一名对话者表达了较为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特别宝藏的看新闻的渠道,更多的是在通用平台上关注资讯来源。是不是独立APP其实并不重要,找到有意思的公众号、视频和播客比较重要。”


由此来看,一部分用户并不是通过平台去找新闻,而是通过新闻去到某个平台,内容本身成为影响受众选择的一个因素。


其次,在讨论新闻资讯是否是“快消品”时,大家在新闻内容、受众偏好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在新闻内容上,有的网友认为:“资讯的文本简短,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提效的,把大量垃圾信息的水分挤出去,只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即可。”


在新闻的受众偏好上,有的网友认为:“关注新闻的人会去找更详细的看,不爱看新闻的会直接刷过去连几十个字都不看。”


最后,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很理智,更加关注生活,自洽的生活节奏让自己几乎不会沉迷于不断翻新的信息中;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或多或少会因信息过载而影响生活。


快餐式资讯消费会让用户沉迷其中?


信息过载带来了消费习惯的转变,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新闻内容是既快又短好还是深刻全面好?


下面将通过分析几类资讯应用,介绍资讯平台是如何探寻让读者更好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从而对不同环境下用户与内容的关系产生进一步的理解。


在2011年,一名17岁的在校学生Nick D’Aloisio在课业之余,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翻译建立了一个模型:当人们进入一个网站,就可以自动被推送一份摘要内容,他将其称之为“袖珍新闻”。


而后,基于类似的原理,资讯平台Trimit应运而生。Trimit是Summly的前身,而后者,作为当年吸引了诸多著名投资人的明星软件,上线仅仅一个月就吸引了超过50万的用户使用。


Summly的亮点是通过自动抓取不超过140字的新闻摘要、阅读过的内容会自动消失等功能,让外界看到了新闻媒介在试图帮助读者提高新闻消费效率、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努力。


2013年,Summly被雅虎以3300万美元收购,成为著名的Yahoo News Digest。虽然逻辑还是向用户提供短文章,但在Summly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工编辑的力量,成为“算法与人工的合作实验”。


与此同时,相较于Summly发布一条又一条零散“原子化”的信息,News Digest则是将这些短新闻聚合在一起,根据多个文档找出关键词,汇编成一条内容,这其中包括了文章、地图、信息图表、百科摘要、视频、照片等丰富的媒介资源,传达出新闻故事的不同维度。


Yahoo News Digest的文章界面。图片来源:Yahoo News Digest


在运营的四年里,Yahoo News Digest每天8点和18点定时更新内容,每次更新6至12条新闻。国内也有平台在使用类似的模式,例如知乎旗下的客户端知乎日报,通过编辑筛选、一日多次上架更新的方式,将“稀缺且优质”的内容精心推送给用户。


而这类高质量内容聚合的资讯平台,让新闻信息不再是对现实镜子似的反射与复制表达,而是在平台精加工之下,拼贴、延伸与更新着关联场景,使用户更加接近叙事空间。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平台也在努力让受众的注意力重新回归内容本身。


然而,这类应用还有一个痛点(或者是伪痛点)亟待解决。据科技公司创始人、作家Om Mali称:“我很难对此产生依赖。像Twitter、Facebook、Instagram等,对我而言就具有成瘾性。可是Summly还没有让我产生这种感觉。”


该怎样“制造渴望”?这一问题难倒了无数产品经理和用户增长专家。


Inshorts通过让用户不停上滑“刷新闻”的方式给出了新的答案。[1] 这是一个2013年诞生的资讯软件,其主创团队秉持着“不希望用户在新闻上花的时间多于15分钟”的理念,将每条新闻浓缩在60字以内。[2]


在Inshorts上看新闻的方式:刷刷刷。图片来源:爱范儿


另外,让用户对其“欲罢不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众阅读新闻的“动作”——打开软件,上滑,上滑,再上滑。与此同时,算法技术会根据你在每一条新闻上花费的时间、内容偏好,为你生成个性化的推荐评分系统,再接着为你推荐相关内容。


这种新闻推荐的逻辑与当下火热的短视频很是类似:算法负责投喂短小精悍、但饱含信息量的内容,而用户在“这条看完,再看下一条”的无限信息流中逐渐沉浸在媒介为你打造的“短资讯海洋”。


在传播学视野中,学者们将这类提供沉浸式体验的信息传播方式赋名为“无媒介传播”。[3]媒介距离被消解,左滑右滑、上滑下滑这类动作都是为了让用户用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取信息量最多的内容。


而无限滚动的信息流让文本直接作用于用户的感官体验,直截了当地告诉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存在。这种高度类似于刷短视频的刷资讯方式,很容易让用户上头。


与此同时,不断点开推送、连续翻页与滑动这种重复性动作看似解决了用户当下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但也同时让人对“离开界面”失去了一些实感,久而久之,一些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果断停下来。与其说是对不断更新的内容上瘾,倒不如说是对“刷资讯”这个动作上了瘾。


新闻刷得越快就等于了解得越多吗?


我们生活在被媒介浸润的时代,早已无法在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中全身而退。多数时间,我们甚至很难具象地感受到媒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但这种“润物细无声”本就是一种力量。


这也就是“无媒介传播”想要传达的下一层意义:无媒介并不是否认媒介的存在,而是希望借此提醒受众,即便媒介打造了多种多样容易沉浸其中的场景,但人的选择依然具备重要的意义。


前文就提到了一个新的选择:一部分用户在看新闻时,认为看得越快越好,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事情;另一部分用户则认为看得越深越好,有助于真正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


快餐式的资讯服务的确拥有更多让人不断刷下去的魔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更容易被谣言误导、日渐缺乏浏览深度新闻的耐心等。


因此,虽然刷短内容是适合多数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获取新闻的手段,但对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应该仅仅通过浏览新闻的条数来判断。


目前还是有许多资讯平台不以提供短内容、提升用户的阅读效率为目的,而是在提供资讯的多样性上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国际上有两家知名的新闻机构,分别叫做Smart News和News Break。


Smart News通过在APP内嵌入“平衡算法”,提供让用户自由选择感兴趣内容的功能,并有意给用户推送“看起来不是很有兴趣了解”的内容;而News Break主打“地方新闻”,为用户提供小众的身边资讯。


“越是了解此前并不知道的身边事,越容易产生共情,也越会让读者因为之前居然没有注意到而感受到冲击。” News Break的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Smart News通过“不那么个性化的算法”,拿下了11亿美金的估值;而News Break基于地理位置推送新闻,日活在18个月内增长20多倍......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新闻资讯的供给,并非“唯快至上”。


人的能动性为生活的很多时刻增添了更多意义,如果希望在快节奏的信息消费环境里了解得多一些,用户可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带着更多好奇心看新闻,为自己增添一点难度。比如思考下记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到底想表达什么?一则信息背后,可能预示着哪些行业变化?


总而言之,“万物皆可刷”的时代,刷短新闻、看短资讯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如果用户想要了解更多事实信息,那么看新闻资讯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深越好。


参考文献:

1.没有视频,不能点赞,这个产品却想用抖音的方式让你上瘾 | 爱范儿

https://www.ifanr.com/1431655?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2.Battling Fake News Is A Challenge In The Media Industry Mr Azhar Iqubal CEO Co Founder Inshorts - BW Businessworld

http://www.businessworld.in/article/Battling-Fake-News-Is-A-Challenge-In-The-Media-Industry-Mr-Azhar-Iqubal-CEO-Co-Founder-Inshorts/01-07-2019-172628/

3.“无媒介传播”:信息理论视域下传播关系的回归 - 军事记者 - 中国军网

http://www.81.cn/jsjz/2017-12/27/content_7886081.htm

4.在手机上不断滑动手指就能摆脱“无聊”了吗?_凤凰网

https://culture.ifeng.com/c/7z24MiQqW6C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Lilyan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