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2-18 11:46

硬件创业者的反思:我为何最终放弃智能手环,又为何开发智能水杯

本文为麦开创始人李晓亮为《时间线》杂志撰写的专栏文章

我们曾经也和大多数的创业者一样,买来 Jawbone UP、Fuelband 等各种手环,研究各种材料、电池、屏幕、工艺等等你也知道的那些。

后来我们真的做出来了,在今年5月的时候,我们出了一个最终的手板,已经基本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所有产品目标。

如果继续,那么下一步就是开模。但随后我们暂停了这个项目。

这并不是因为模具费或者对未来生产加工风险的担忧——今年5月,我们现金流已经比较充裕,至少完成这个手环的开发是没问题的;另外我们在早期产品设计的时候,采用了生产加工最简单最安全的结构方案。

上图是不是有点象 Nike Fuelband SE?我们7月参加 PingWest 的 X 周末活动时,公开了这款产品。

那时 Nike SE 还没出呢,还好我们暂停了,否则年底上市,别人一定说我们抄 Fuelband。

凭什么教育市场?

我发现 Jawbone UP 的用户黏性有很大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UP 还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无论是硬件本身还是 APP,都算是一个标杆。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比如不少 UP 用了二、三个月就坏了,或者 APP 的体验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这都不是 UP 用户黏性的最本质问题。

运动手环总是尝试帮助用户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不管是不是所谓碎片化的时间运动。这就意味着,运动手环瞄准的目标消费群,主要是那些本身并没有良好运动习惯的人群。

但是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这显然不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 Jawbone UP 用户黏性比较差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只是买来当个玩具而已,新鲜劲过了,也就丢一边,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或者,我们不卖给上面提到那些人,卖给本身就有跑步习惯的人吧!

但是,如果是这样一个专业而又细分的市场,我们拿什么去和耐克那些品牌竞争?那么多团队在做,每家又能分到多少份额?

我觉得这个领域,未来肯定是会做大,不管是手环的销量还是 APP 层面的用户黏性,都必然持续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持续的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的过程,也需要整个生态圈的不断完善。这都需要时间和成本,我觉得并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团队,至少 VC 没有进来之前是不合适的。

创业公司选择手环,整个公司商业模式比较有限,容易变成“没有融资就做不了”。麦开在做运动追踪器的一年多来发现,这类产品的用户粘性和社区繁荣与否息息相关。

团体购买追踪器的基本没有用户流失,因为内部活动丰富,彼此分享运动数据很频繁。但零售的用户流失率很高。即便 Jawbone 也面临类似问题。

所以我觉得手环对这种基于线下强关系的线上社区,依赖度很高。

但这个社区恐怕不是小公司在短时间内能做起来的。因为它要求自己的硬件产品在市场上有比较高的覆盖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必须融资才能继续做,这样会让公司和资本绑定的太紧。

不想和别人一样

我始终认为手腕上的东西对于佩带者而言,它标识了自己的身份、品位、个性、爱好等诸多能言及不能言的东西。我可以想像,我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戴着一个 UP,而我戴着一个山寨 UP 会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

我承认,以我们团队现有的能力,很难做出让自己完全满意、同时又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手环——一个独特的手环。因为,如果你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的设计,那开发上就要走很多弯路,研发成本风险都会增加。

最近半年那么多的手环,除了顾老师的 bong 和高老师的 betwine 让我眼前一亮,其他大多要么太雷同要么不忍直视。所以,这也是一个困局,要么被说成山寨,要么不讨人喜欢。在这中间想要精准地做出产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与技术及开发无关,更多是产品定位和市场方面的问题。

想做随时做

如果任何一款手环,都很难在短期内培育起用户黏性、并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绝对优势,那么这就不应该是一个创业团队最好的市场切入点。对了,用户对手环款式的多样化需求,也决定了这个行业即使在未来也很难成为一个品牌集中度很高的行业。

诸如99元“免费”手环的传闻,都为这个行业增添了不少不确定因素;各大巨头针对此类设备的平台之争,现在好像都看不太清楚。所以,盲目地把公司路线押在这样一个产品上,风险会不会有点大。

所以,既然已经完成了方案的设计,也积累了此类产品的开发经验,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就够了,等机会合适再做可能更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我们做了什么?

5月暂停了手环项目后,我们很快启动了另外几个项目,一款非常简单进行体重管理的智能体重计 Lemon,一款智能水杯 Cuptime,还有一款现在不能说的,不过相信会有人喜欢。

智能水杯 Cuptime 今天登陆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这是一个国内外没有任何人做过的智能硬件,结构、设计我们做过五六个方案,推翻过很多次,走过很多弯路。但我认为,水杯和智能秤都是容易比手环获得用户粘性的产品。

从产品属性上说,手环不联网基本没作用,但水杯和秤不同,即使我不连 APP,这个产品本身还是有功能意义。

如果把产品分为硬件粘性和功能社区粘性,我觉得手环是硬件和社区粘性都要求很高的产品,而水杯和秤即使社区粘性不足,硬件粘性还是很强的,依然能留住用户保持使用。

此外,我们在做秤和水杯的时候也尽可能不去影响用户任何使用习惯。不会像做手环那样去鼓励、改变用户的运动习惯。

Cuptime 要解决的就是中国人喝水不健康这个问题,帮用户制定健康的喝水计划和监控。杯子里内置测量喝水量的传感器,我们还做了一个饮水计划的算法,根据你个人体质(身高、体重、性别、流汗体质否)、运动量、周围环境和喝水习惯等各方面数据,综合算出在特定时刻提醒你及时补充水分。

两节纽扣电池可以续航4-6个月,水杯能智能判断你是否在它身边,如果你离开,它会切换到耗电量较低的状态。

智能水杯和智能秤这几个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基于当下用户的实际需求,而非需要持久市场培育的未来需求。而本身传统健康秤和传统水杯的市场容量,相信是非常巨大的,这甚至不需要市场调研。

这个思路可能比较保守,也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但过程有趣就够了。

巨头进入,我们的护城河是什么?

我希望巨头能进入智能硬件市场,反正他们的动向不会以我们创业者的意志为转移,但他们进入会迅速培养市场,创业者要顺势而为。我们的护城河或许在于精准定位自己的目标用户群。

我感觉,包括手环等产品,未来不会是品牌集中度很高的东西,设计、功能很多元,我们抓住特定市场,定位自己的产品,就有机会。创业者相对于大公司的优势,在于细分市场。

「时间线」微信账号:TimelineMag ,关注 智能硬件、智能汽车、设计创意的科技媒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