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达摩院
数学
姜萍
FF91
贾跃亭
中东资本
资金
投资
阿里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08-09 08:19
知乎未来的路怎么走?
虎嗅
“知乎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个标题其实是知乎网站(zhihu.com)上的一个热门问题。从去年上半年即被提出,到现在已有123个回答。
这个问答如此热门,可见——知乎作为这两年来新兴的问答网站,亮相不错,短期内聚集了一批有质量的用户与有质量的内容,但是接下来怎么扩大用户与内容规模乃至寻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一直盘旋在它头上的疑问。
腾讯科技最新报道《
少年知乎之烦恼
》又一次将这话题提了出来。由头主要是记者从Alexa观测到:知乎用户UV和粘性在2011年年中达到高峰后一路下滑,整个网站的Traffic Rank也呈现微降态势;而新浪微博正在内测问答社区“微什么”,这可能对知乎形成强有力挑战。
中文互联网社区永恒的运营难题?
事实上,怎么在扩大规模与用户量的基础上保证运营与内容质量,是优先于商业模式摆在知乎面前的第一道坎。关于商业模式,连美国问答算祖Quora也没有交出答卷。这可能不是知乎一家社区的烦恼。
Tech2IPO的主编杨涛不久前
在一篇文章中
就以知乎为例说到国内所有社区都面临这个困扰:“不推等死,一推就乱”。
一个目前中文互联网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内容质量之间的矛盾。我以前看一个产品经理的博客时,他总结出了8个字来形容这种情况:“不推等死,一推就乱。”他当时是做了个摄影社区,在用户基数还处于轻量级的时候,大家都很理智的讨论摄影技术。但是一旦用户数突破到某个层面的时候,就会出现类似”哇,美女我喜欢。“哇,大奶我爱。“这样的评论出现,破窗效应很快就会弥漫在整个社区,最后社区水化直至枯萎。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但是解决的方法相当的难,有时候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中文互联网会出现这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如果有心的人会发现,为什么在知乎,很多答案下面会出现特别特别多的无意义评论?而在quora,即使是相当好的答案下面,我也很少看见一长串的无意义评论。似乎老外天生就没有评论的欲望,不喜欢互相吹捧搭讪盖楼,而只关注于问题和答案本身。难道这真的因为中文网民的素质问题吗?我不愿意承认这个答案,但我目前也找不到原因。
来看下知乎创始人周源的答案
在“
知乎的未来怎么走
”这个问题下,被推到最高位置、得到300多票的答案是来自知乎创始人周源。他在今年6月份回答了这个去年年中就提出来的问题。
他的答案似乎是,“问答”并非知乎的归宿,不能以“问答”的形式与框架去定形知乎。其全部回答如下:
其实过去一年多,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做知乎。
因为 Quora?因为和微博不同,和搜索引擎,维基百科不同,和博客、论坛不同,和百度知道不同?
说实话,这些原因都弱爆了。
当然我们也梳理一些自己的版本,组织和整理各个领域的最佳知识,挖掘每个人的大脑,生产大量高价值内容,决策依据等。虽然意思都很接近,但这些话,要么有过于宽泛,要么只包含部分,理解起来,总有意外。比如,有人就理解成知乎要做成传统媒体,再比如,提到社区,有人会觉得我们是要做工具,还比如,不少人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做 post,不做 wiki。
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这总归是一个无法编造的答案,因为我每天都会想到,要去告诉团队所有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初心。
说一下我的想法
我的初心不是「把高质量信息都聚集在一起」,这个目标实现的方法多了去了,靠扒别的网站的数据,靠人多的编辑团队不都是可以做的?信息量要大?那就加倍做呗,一样可以做到。质量要好?拿我们融的钱去开稿费,买专家呗,也能搞到。
我的理想也不是去做一个海量的知识库,这是一个静态的东西,搜索引擎会做得更好。
我也不想让知乎成为各种论坛的叠加,论坛就是垂直内容+人气,但牛逼的东西在内容上从来都不是垂直的,Facebook,twitter,Linkedin,微博,都是多场景的。
虽然以上目标不赖,但我觉得这都不是知乎要做的事。
同时,我也不想用各种概念来约束自己的想象力,说起来可笑,我翻了半天,也没看到 facebook 说自己是 SNS,linkedin 说自己是某 X 东西,twitter 说自己是某 Y 东西。我们真不应该拿社区、工具、SNS 这样本来就有歧义的概念套在自己身上。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种随处可见的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
你会发现,我们总在不停做这件事,在各种场合倾听别人的谈话,征询过来的人建议,整理各种的笔记,但无论这个需求多么的普遍,却几乎只能在我们生活中最直接的小圈子中才能得到满足。即使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情况依然如此,你所获取到的信息的质量不足够好,得到答案的成本也很高。
我认为能让这个需求被无限解决的可能性是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连接」,每个人的生活圈只有那么大,你也许永远无法和几百个人保持联系,我们需要一种真实存在,不仅仅是把我们大脑中高质量的信息搬到互联网上,还能让这一切都和自己有关的连接能力。
只要连接的状况好上一点,情况就会大为不同。这也恰恰是在过去的 1 年里,在知乎真实发生的事情。任何人的提问,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合适的回答者连接起来。任何一次邀请、关注和赞同都在发生奇妙的作用,很多人在同一个问题,同一个话题下的分享开始让他们彼此变得更亲密,创业者问投资人,工程师问产品经理,律师问医生,音乐人问互联网,极客问作家……
在过去的 1 年里,知乎满足的是大家的基础需求——提问与回答。这是一种非常真实和直接的连接,每个人每天都有很多问题要问,只不过找不到合适的回答者。一旦合适的人来回答合适的问题,产生的价值就会非常高。这件事值得长期坚持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各自领域的「知识英雄」,如果知乎能把高质量信息分享与获取的成本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价值就会不断增长。
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一家优秀的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
回到那个随处可见的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连接才刚刚开始。
可以观察到,周源团队一直没有少想“知乎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这种思考在最近可能更多。因为在7月份,周源又特意回答了一个问题“知乎团队的初心是什么”(这其实也是知乎上一个老问题)。他的回答是:
我们的初心是:
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知乎能帮助每个人去展现自己亮闪闪的一面
知乎将成为一个由人们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组成的 P2P 网络
知乎帮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知乎将持续产生高质量、可沉淀的信息,并让有价值的信息和人都关联起来
周源说:一家优秀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知乎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既做问答,还会做搜索与阅读……
对这观点,你同意吗?你是知乎的用户吗?你是一直被它牢牢粘住还是在日渐远离呢?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金融财经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微什么VS知乎,新浪有戏嘛?
知乎精选
01:14:22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作者、内容标准、泛化,什么是知乎的关键问题?
潘乱
知乎探究:深潜还是扩张?
teambition
问答不足以支撑增长,Quora想添加博客发布功能了?
虎嗅
知乎:为“精英用户”服务
航通社
To 知乎:来自专业领域用户的怒吼
虎嗅
知乎:到底是谁的知乎
加薪课堂杨俊
知乎会尝试成为中国LinkedIn吗?
jiangxin
知乎玩UGC还是PGC?两者并行才是内容成熟的表现
pure_oxygen
知乎商业化,可以看看这18个建议
狼爷山
第一次民间版知乎用户分析报告
虎嗅
01:12:00
#内幕大揭秘
生存、竞争、商业化,知乎如何变现?
潘乱
01:20:2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知乎的加减法,创作者、MCN和平台方的圆桌谈
潘乱
14:06
知乎:我走过的路,比你B站吃的盐还多
IC实验室
52:44
#内幕大揭秘
为什么贴吧之后再无“贴吧”?
潘乱
09:55
#职场便利贴
为什么所有社区都在想“出圈”?
IC实验室
01:07:12
#内幕大揭秘
社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如何输出原创内容?
潘乱
01:12:29
#营销实验室
工具属性的小红书,如何蜕变为一代顶流?
潘乱
35:56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
潘乱
01:30:30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培育社区需要烧钱吗?钱都用到了哪里?
潘乱
大 家 都 在 搜
达摩院
数学
姜萍
FF91
贾跃亭
中东资本
资金
投资
阿里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