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11 18:23

实体按键“大反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嗷嗷胡,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汽车行业中实体按键的重新流行趋势。小米SU7和其他车型的实体按键设计显示了人们对实体按键的依赖和重视,尽管触屏操作在智能手机领域迅速普及。文章指出,实体按键在驾车时更快捷、更安全,符合人们的直觉和情感,因此在汽车行业中保留实体按键是合理的选择。

• 💡 小米SU7展示了对实体按键的保留和重视,显示了人们对实体按键的需求。

• 💡 大众和现代汽车等车企也在重新采用实体按键,因为用户反馈显示方向盘触摸按键容易误触。

• 💡 智能手机行业的经验表明,虽然触屏操作和语音控制发展迅速,但实体按键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车内交互中,实体按键可以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操作方式。

“本着保留机械按键的理念,符合人的操作直觉,保留了一键启动、空调温度等机械按键。”


即便只是放在个把月之前,恐怕也没几个人能想象这话从小米口中说出。


可别误会这就是强行解释的屎上雕花,毕竟小米SU7目前看来仍缺少惊喜的车内交互设计中,已展示出来的最富新意的,竟还正是这个中控屏下方磁吸拓展的“诺基亚”。



不是“没啥可说的只好拿实体键说事儿”,而是“确实有意选择了保留实体按键(以至于还专门搞了个新结构;无论结果你满不满意or是否认为路走歪了)”。


自打当年特斯拉的超大屏幕先声夺人,车圈似乎是追随着手机行业,向100%全面触屏化一路迈进头也不回。什么“大连屏”都已是老黄历了,最新潮流是连换挡都恨不得搬上屏。



别说那些“门口野蛮人”的手机巨头,哪怕是传统车企也早已纷纷就坡下驴,近乎彻底地舍弃了物理按键。偏偏,按常理讲最该无条件拥抱触屏的小米,这次却逆天“返祖”,甚至还引以为豪。


浓眉大眼的全触屏时代获益者它叛变革命啦!


意外,但细想又不乏合理之处:很多人以为应该离触屏更近的手机厂商,其实可能比你们一整个汽车圈,都更加理解实体按键的价值与依赖触屏的局限。


世界是单向的吗?


实际上,虽然小米汽车是目前为止最重量级、最具反差性的一例,却并不是这波“实体按键返祖”现象的第一枪。


早在2022年10月本胡就写过一篇《实体按键,该复辟了?》,彼时是坦克300年度改款,升级之一正是“全系新增空调实体按键”。今天恐怕没几个人记得,但这应该是国内主流车型中第一个逆风而动的案例,重新把实体按键找了回来。


先切出逻辑线,容本胡这只瞎猫嘚瑟一下:




说回正题。大众正在将新一代车型方向盘上的触摸按键改回实体键,因为用户们抱怨方向盘触摸键很容易误触。大众内饰设计师Darius Watola不久前再次表示,要回归实体按键。


也是在去年,现代汽车设计主管Sang Yup Lee表态并承诺,至少在全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之前,实体按键依然是必需的,“这个决定是一个安全问题……与安全相关的按钮必须是实体按键”。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传统势力”的冥顽不灵,就在最近,极氪推出了一个名叫“Start灵动贴”的小玩意儿,本质上它就是一个可以随处贴附、蓝牙连接的自定义实体按键。


更早之前的例子,小鹏P7最初版本的方向盘上有两套五维触控键,但和大众情况类似,也是因容易误触导致用户反馈不佳,2022年借着中期改款的机会,新款P7方向盘改为了滚轮+实体金属按键。


实体按键重新成为车内交互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所谓科技感而彻底将实体按键阻隔在外才是真正地“走了一段歪路”,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触屏vs实体键”的AB矛盾,而是一个“单一vs多样”的问题——哪怕口头上最痛恨触屏操作的老顽固,也没有哪一个人想回到90年代的按键丛林。


就像前面链接中所说,这是“纯属虚构的你死我活”。


当人们说“想要实体键”的时候,意思并不是新车的全部功能都要有一个个按键旋钮对应,而只是希望某些关键的、必要的功能可以被“拎出来”,赋予实体按键专门控制。


实际上就是极氪灵动贴、小米实体按键(可自定义功能)的思路。


触屏无法包打全场,手机厂比谁都清楚


实体按键更快捷,更安全,更利于驾车时的盲操作,乃至更符合人们的直觉与情怀,这些都是非常好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究竟为什么,手机上奉为圭臬的全触屏交互,到了汽车就无法完全效仿?


原因其实也简单,回归问题的本质,为什么手机会走向全面触屏?因为手机天然有人手尺寸和口袋尺寸两大限制,其物理规格/正面面积是有上限的。


随着对显示面积需求的增加,要继续增大显示面积就只能提高屏占比,触摸屏的出现让屏幕可以一定程度上兼任输入工具,“实体键打字更舒服vs显示面积大得多且至少也能打字”,如何选择自明。


但车内空间完全不同。汽车座舱的空间布置,远远没有到需要二选一的紧张地步。车机交互所需要的显示面积,远没有到“满眼都是屏”才行。


哪怕是再激进离谱的概念设计,也从来不需要整个车内360度无死角都是屏幕显示。现实中,车内屏幕面积所受到的限制,也根本不来自小小的按键,不存在“为了屏幕更大1英寸导致无法布置一排实体按键”。


厘清了这一点,就该明白“触屏vs按键”之争的荒诞——咱明明有的是空间二者兼得啊,难不成中控屏也需要揣兜里带走?


甚至,如果你把手中的触屏手机端详一番,也许会不失惊讶地发现:在智能手机经历了十几年的迭代发展、全面屏革命之后,它的身上也仍然还存留着三个实体按键雷打不动(iPhone的话还多一个)



前文提到的链接中,我们就说过MacBook Pro上失败的Touch Bar,说到过华为Mate30 Pro的触屏虚拟音量条。很多宣扬“车机如手机”的论调恰恰忽略了,即便是消费数码领域,贸然干掉实体按键的尝试也多以失败告终。


明年iPhone 16可能的升级点之一是以边框压感键取代实体音量键,即便是触屏化的祖师爷,要干掉最后几个实体按键,也要等到压感+振动反馈都到位才敢动手,且大概率会保留类按键凸起以便触觉定位。


所以本文开头说,看似仿佛应加速车机触屏化、手机化的手机厂商,实际上反倒可能比汽车行业更加清楚,触屏交互存在的局限性,和难以彻底割舍的实体按键。


从过犹不及,到立体交互


语音控制常常被引以为“物理按键无用论”的重要依据,但只需要继续套用智能手机的存在形态:为什么明明能用Siri控制音量、控制截屏、紧急报警、快捷指令、打开钱包,iPhone却还是要保留那几个实体按键呢?


如果“因为有语音所以不需要按键”,那么家家都有语音助手的今天,我们早就应该看到一批无锁屏键、无音量键的智能手机了。


语音控制相对于实体按键的关系,是额外拓展和少量重叠,而从来就不是全面覆盖。



放到车内交互举例子再容易不过了:你既不可能以按下按键的速度用语音命令音响静音,也不可能悄无声息不打扰旁人的用语音控制开关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总能平行替换。


更重要的是,智能手机舍弃了实体键盘,得到的是大幅增加的显示面积,进而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无限可能。而车内交互舍弃掉实体按键,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就只为一个并不存在客观定义的“科技感”?


同时,实体按键的保留和存在,也并不影响或妨碍语音控制的引入。既不能全面覆盖,又并非为了更高的追求而不得已,那么大量舍弃实体按键其实是对于用户操作方式的纯粹剥削(而并无利得)


无论是触屏操作,还是语音控制,都与原有的实体按键并无冲突之处。当然说的肯定不是上古时代以大量实体按键为主的模式,至少保留少量实体按键是完全没有难度的,也不妨碍新交互方式的应用。


步子大了扯到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宝马推出的iDrive试图用一个十一维(八向推动+双向旋转+按压)旋钮和一个MENU按键,完成车机所有的功能操作。


但初期的iDrive很快得到了炫技有余、实用不足的评价,竞品在效仿之余纷纷补足了其短板,而它自己也随着一次次迭代增加快捷键,最终iDrive成了一个融合旋钮、按键和触摸板的综合体。


车机交互近乎全面依赖触屏操作,只是一段时间内的过犹不及,它将人类的触觉维度搁置,而把压力全加到了人类的视觉感知维度。可偏偏在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驾车者的视觉压力并不会减小。


所以车机交互注定会走向立体化,无论是触摸屏、实体按键旋钮还是语音交互,独吞用户的日常操作都无法做到最优,而应该各自承担各自最适合的那部分功能。


上帝给了人类双手高密度的末梢神经,我们却只用来在平面上滑来滑去,岂不可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嗷嗷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