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阿舟,原文标题:《咱俩幸福一辈子就完了:解构主义下,寻找幸福的真实定义》,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到时候我读完博士毕业进高校当教师,你考研我带你进高校做行政,咱俩幸福一辈子就完了。”
“到时候你来广西,我砍甘蔗,你剪沙糖桔,咱俩骑蟑螂住山洞,幸福就完事儿了。”
“到时候你来美国,你去当homeless,我去零元购,我俩直接幸福一辈子就完了。”
最近,“到时候你××,我××,咱俩直接幸福一辈子就完了”的文案刷屏。在这些文案里,“你”与“我”建立起亲密联系,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打拼出“幸福一辈子”的Happy Ending。
这些Happy Ending并非根植于现实的土壤,更多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这饼画得差一点就心动了。”
(网友关于幸福一辈子的想象)
初看,还能以虽不理解但尊重的态度看待这一波对未来不着边际的想象,再看却觉得似乎不对劲,怎么幸福的下一步就发展成“完了”呢?
“到时候我考教资,你考公务员,咱俩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六千,咱俩直接完了。”
(网友关于幸福一辈子的想象)
细究“咱俩幸福一辈子就完了”,可以发现其中经历了三次话语转向,从明白虚幻的幸福终究是南柯一梦,到认识到生活粗砺的本质,再到以黑色幽默自我解嘲对抗现实压力。
看似荒诞不经的话语下,是人们对幸福期待值的降低,与其用“到时候”给自己画张热乎乎的新鲜大饼,不如以更冷静的姿态,通过对幸福的解构,表达出面对生活的真实想法。
一、南柯一梦终须醒,浮生若梦皆是空
“咱俩幸福一辈子”文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白日做梦型、脚踏实地型以及炫富擦边型。
有人憧憬到时候偶像把自己接到北京过上有钱有闲的美好生活;有人期望和伴侣一个考公、一个考编同时上岸共筑爱巢;还有人晒出自己富足优越的生活邀人共享,网友建议这部分人和白日梦选手凑一凑,刚好实现共同幸福。
无论怎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你的幸福我的幸福好像不一样。尤其在虚拟空间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看似更加宽泛,实际已超脱现实土壤,理想主义转为空中楼阁的幻想主义。
“咱俩幸福一辈子”的传播,在发起者和观看者双方共同参与下得以完成,它并非单向输出,“你”作为其中一部分,与“我”同样重要,观看者作为被展示、被讨好的对象,获得了更多的主体意识。
这也同样要求发起者描绘的幸福图景必须足够吸引人,炫富擦边型选手深谙此道,他们具有优越的物质或外形条件,相较于普通人而言,似乎离幸福更进一步,也更有实力为作为另一半的“你”提供庇护。
脚踏实地型选手所描绘的未来图景则因看似触手可及有一种更切实的吸引力,作为被邀约的“你”只需要来到他们身边,剩下的一切自有安排。
新型娇妻文学、金丝雀概念的渗透让普通人(包括白日做梦型选手)完成对所谓“幸福生活”的窥伺和想象:不仅能拥有一段能持续“一辈子”的亲密关系,更不必担心现实生存困境,虽终究是镜花水月,但却切实击中了人们心中某些隐蔽的渴望:曾几何时,也幻想能过上不那么费力的人生。
“或许是不知梦的缘故,流离之人追逐幻影”,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幸福是表面华美内里却爬满虱子的袍。
(B站网友评论)
“到时候你是幸福了,我可是完了”,短暂地沉迷之后,南柯一梦终须醒,网友们再面对屏幕那端遥不可及的“幸福”,找到了更合适的处理姿态,“我再等等,活动好像还能更优惠。”
(网友对幸福一辈子祛魅)
二、随处可见的生存焦虑,无法被定义的幸福姿态
从光鲜亮丽到归于平凡,不同的幸福姿态背后隐含着相同的生存焦虑。
脚踏实地型选手对“咱俩直接幸福一辈子”的以后有着具体的想象,且不论自己考上公务员后“过年领两桶豆油,一袋大米”的待遇,甚至连早餐买大果子油炸糕、晚上去中央大街买烤冷面都规划进了未来。
他们实际就是赛博空间的我们自己,可能并不十分光鲜,但也在期待一种平凡的幸福。
“到时候”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魔力,能够跨越时间的阻碍,弥合梦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带来抬手即可摘星辰的体验,但是比虚无缥缈的“到时候”先来的,永远是现实压力。
刚刚还在准备发奋图强,“到时候我读完硕士读个博,毕业进高校当老师”的人,转眼就在评论区求“算了,有没有博士能带我进高校做行政啊”。
甚至大家连做梦,梦的都是“你考公我考编”“我读博你考研”,上岸简直刻在了每一位中国人基因里,背后支撑的是一套求稳逻辑。
(知乎对“人为什么要考公务员”的回答)
罗素在《幸福之路》里提到,社会原因对一个时代的情绪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所谓世界本质的理论影响。
王德培用“抬头黑天鹅漫天遨游,低头灰犀牛满地撒野”来形容我们目前的社会状况,作为微小个体的我们虽是坚韧的芦苇,面对时代大潮依旧手足无措。
升学焦虑、就业焦虑如影随形,迈出任何一步前需要考虑的,不止是如何迎接前方满地的珠宝,更要做好踏入万丈深渊的准备。
(B站网友评论)
对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而言,试错的成本实在太高,只能寄希望于最稳妥、最有保障的方式以保全自身,反映到现实就是求上岸,这又带来新一轮的竞争压力,恶性循环,终无定止。
积累的情绪无处宣泄,通向未来的路上也薄雾渐浓。人们开始放弃幻想,转而用看似胡言乱语的无厘头发言对所谓幸福概念和自己的生活进行解构和再创造。
25岁已经达到协和博士毕业要求的天之骄子不会有烦恼?出国留学是否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精英走上人生巅峰?
当事人给出的答案是:NO。“白天在科里干活到天黑,晚上回家写论文到半夜”“大年三十放假,正月初五上班”“你去后厨我端盘子,上班被老板骂被顾客为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披着“咱俩直接幸福一辈子”的外衣,描绘的反而是没那么符合传统幸福定义的日常,何尝不是对幸福刻板印象的颠覆与重组?
撕开“幸福”表面,裸露出来的才是粗砺的生活原貌。
三、“幸福”还是“完了”:童话退场后重整旗鼓向未来
人们不再从美梦中汲取力量,也愈发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并不像原以为的那样美好,“咱们幸福一辈子就完了”的豪言壮志逐渐转向为“咱们一辈子就完了”的无奈自嘲,自我调侃不失为一种抵抗现实压力的好方式。
有人讲“到时候你来山东,我这辈子算完了,你下半辈子也完了,咱俩再生个娃,娃这辈子也完了”,被网友评为“这个系列最完的一个”,有意思的是,该网友因其IP地址在河南也被评论“大哥还说上二哥了”。
看似毫无逻辑的“地域黑”,却在评论区引发共鸣,“山河四省你们两两结婚之前考虑一下娃的死活”获得高赞,“两个不甘心的NPC又生了一个NPC”的残酷现实使人望而却步,除地域外,不尽人意的工作也常让人发出“完了”的感慨。
虽带有夸张色彩,但也说明了在努力就能抵达美好未来的童话外,人们脱离了对幸福的迷恋,开始以更客观的态度审视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
《人类简史》中提到,信用的概念由对未来的信任造就,基本假设就是人们相信,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目前的资源,正是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人们愿意选择透支未来投资当下,以换取全新而美好的商机。
但现在的人们已经不能对未来托付全部信任,来日之路是否光明灿烂无法担保,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对于航海时代的开拓者而言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对只想在风险社会中留有一片安身之地的我们来说,将目光更多地移至当下似乎更符合如今对幸福的追求。
(“不抱期待”的心理解读)
不是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抉择,专注当下也并非意味着浑浑噩噩、消极对待生活。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来的宝贵正在于其与现在的不可分割性,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中提到“确保未来有价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勇敢地、富于建设性地面对现在。”
或许直面现在,无法将“咱俩这辈子就完了”直接提升至“咱俩幸福一辈子”,但两者间不是非彼即此的零和博弈。
在“幸福”与“完了”之间反复横跳,寻觅若隐若现的小美好,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阿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