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张琳,原文标题:《靠“击鼓传花”奶茶店,大厂员工赚了 160 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互联网大厂离职后,不想再做打工人的北京90后女生李筱月,想要通过加盟茶饮店,自己当老板。2020年8月,李筱月开起属于自己的第一家奶茶店。但仅仅三个月过后,李筱月就不得不将店铺转手,仅转让费便亏进去了2万元。
成本低且易上手的茶饮店,正吸引越来越多如李筱月一般的年轻人加盟,但年轻人通过开奶茶店致富的梦想,往往被现实撞得粉碎。
中研普华在《2021-2025年中国奶茶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奶茶店的存活率只有20%左右,且大部分新开奶茶店处于亏损状态,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
如今奶茶店越开越密集,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缺少创业经验的年轻人,在掏空自己——其实更多是父母——的钱包支付加盟费后,还要面临高昂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材料采购等,引流推广、平台促销更是样样都需要花钱,最后一算不仅没赚到钱,还可能因此背上负债,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李筱月也曾想过好好经营一家奶茶店,但首次开店遇挫后,李筱月放弃了“开店守店”的传统经营思路,开始有了“不断开店转店赚转让费”的新想法。在不断找人高位接盘的经营模式指导下,在随后的两次新茶饮品牌加盟及退出过程中,李筱月净赚160万元。
不过,李筱月也很清楚,自己当下的经营模式,并不是一种可以持续的赚钱方式。在新茶饮市场越发饱和的当下,想要找到下一只“下金蛋的鸡”,正变得越来越难。
李筱月不仅需要不断去找到新的可加盟品牌,还要对品牌发展趋势,以及进入和退出的时机等等,判断到位。“在我加盟茶饮店这几年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没能全身而退的加盟者,最终只能关门大吉。”
尽管一着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但李筱月暂时还不想退出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最近,她刚刚参加完一个新茶饮品牌的加盟商面试。
以下是李筱月的自述。
一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新茶饮行业如此内卷,加盟又“十店九亏”,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涌进来?别人我不清楚,但我做的并不是“开店守店”的传统加盟生意,而是持续开店、转店,从中赚取转让费。
然而回想创业初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不想继续上班内卷的我,只想做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小生意。成本低且易上手的奶茶店成了我的首选,但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我一开始就想加盟一个知名奶茶品牌。
靠上班攒下的积蓄,我很快通过了品牌的资质审核,但最终卡在了选址上。新茶饮品牌对店铺的选址要求普遍较高,选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能决定一家餐饮店的生死,但对于我这样没有什么资源的创业者而言,客流量好的商场基本不敢考虑,因为掏不起10万元的进场“公关费”。
于是,我先后提交了七八个选址位置,却迟迟没能通过审核。就在选址的过程中,我留意到了另一个品牌。这个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并没有开放加盟,而所谓的品牌名也只是一个品类名,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同名的店。
当时这家店的老板也在转让,我看了营业数据,觉得还有盈利空间,就花了12万元盘下了这家店。2020年8月,我终于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奶茶店。
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我就发现,开茶饮店真的是一个累活。因为这家店基本等同于自营品牌,我需要自己买原材料,自己上外卖,连上新都是在原配方基础上自己研究出来的。为了节省成本,我也经常充当店员,每周末都在店里摇茶,从早上9点站到晚上10点。
刚接手的时候,因为是夏天,还能赚到钱,但到了11月份,天气转冷之后,营业额就开始下滑。这段经历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茶饮赛道马太效应很强,只有加盟大品牌才能为门店赋能,这也更坚定了我加盟知名品牌的想法。
于是,在我终于通过了心仪品牌的选址审核后,我立刻将这家店转了出去,转让费仅收回了10万元,3个月亏了2万元。
当我费尽力气把第一家店转出去时,我已经感受到了新茶饮市场竞争的残酷。我隐约觉得加盟一家店持续经营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于是有了“不断开店转店赚转让费”的想法,而接下来的经历更加验证了我的这一想法。
二
2020年11月,我加盟到了心仪的品牌,店铺位置选在了一家超市的出入口附近,包括加盟费、房租和人工成本等,前期我一共投入了60万元。
作为加盟商,我的盈利情况除了与我个人的运营水平相关,也与品牌的产品设计、扩张节奏,以及加盟政策等息息相关。
我所加盟的这个品牌的产品菜单更偏向冰品和果汁类产品,所以夏天和冬天的营业额差距很大。夏天的时候,门店一个月营业额能做到四五十万元,但到了冬天,保本都成问题。
品牌也会统一在线上平台搞直播售券的大额补贴活动,这样的促销的确能带来客流量。杯数的增加带来物料的消耗,对于品牌而言当然是“只赚不赔”,但对于加盟商而言很有可能是“赔本赚吆喝”。
考虑到产品客单价本就不高,虽然品牌会给加盟商一定的补贴,但产品利润还是会降低一些。另外,我还要考虑人工成本,所以跟总部打了申请,仅工作日可到店核销,客流量较高的周末不参与促销活动。
更糟糕的是,一年时间内,周边同一品牌的加盟店从只有我一家店,增加到了4家,并且其他3家店和我的店距离只有大概一公里。
线下还好,因为我主要依靠的是超市的客流,但如今外卖能点到七八公里以外的商家,所以线上打架很严重。只有我一家店的时候,我每月线上订单大概4000到5000单,但另外3家店开起来之后,我的线上订单数量直接少了一半。
周边密集开店摊薄了门店利润之余,我的房租成本还在持续增加。对于几乎所有餐饮从业者而言,房租都是成本支出的大头。如果租的是商场店,情况相对会好一些,因为商场不会漫天要价,也不会漫天涨价。但如果是从个人房东那里租,租金基本每年都会递增,最少5%。
即便是疫情期间,我所租的商铺第二年房租依然涨了5%,而我隔壁的商铺也是同一家老板的,首次租金却和我前一年的租金持平,每月2万元。
房租还在持续上涨,但我的单店盈利水平已经到了顶点,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继续门店运营的同时,开始找下家接手,并寻找下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店铺转让的消息一出,就有很多人联系我。2022年3月,我以50万元的价格把这家店转了出去,在此之前,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已经收回了本金,一共净赚60多万元。
赚到钱后,我的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在看好下一个品牌后,直接加盟了两家店,前期投入一共140万元。
2022年10月,我新加盟的两个品牌店同时开业,但这次我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其中一家开在了一家商场负一层的高端生鲜超市旁,但很快超市就撤出了,商场也没能引进其他超市,导致客流量不足,影响了运营情况;好在另一家店的运营情况不错,8个月就回了本。
回本之后我立刻找人接盘,最终两家店一起打包120万元转了出去,净赚了100万元。
三
近期,我刚刚参加完一个新茶饮品牌的加盟商面试,我此前预估的前期投入不超过100万元,但聊完才发现要150万元起步了。
新茶饮赛道都已经卷到加盟商面试了。我最近面试的品牌就要经过初审、一面、二面,审核加盟资质包括验资和考核管理经验、行业经验等等。这也让我梦回毕业前找工作的阶段,我甚至提前在社交平台上做攻略,并找面试过的人询问经验。
我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想要加盟的这个品牌最近势头很猛,加盟门槛很高。去年12月我就已经在线上申请了,审核通过后,面试时间排到了1月下旬,我通过一个朋友侧面打听了下,目前京津冀的加盟商都在北京面试,已经排了一万多人了。
如今各大新茶饮品牌争着上市,对我们这些加盟商而言,其实弊大于利。上市意味着更大的规模扩张,这就意味着之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年内附近开出3家店”的经历,会不断重演,加盟商的利润也会随之被摊薄。
对于杀红了眼的品牌方而言,不断扩张又是必然的。在我刚刚经历的这次加盟商面试中,面试官问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对品牌方频繁布店怎么看?”我内心怎么想的不重要,想要通过资质审核,就要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这样品牌势能才会越来越大,我们加盟商才能活得更好”。
不是说品牌扩张就一定会伤害到加盟商的利益,而是有个“度”的问题,或者说一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但作为加盟商,要看自己是否有陪跑的能力。
比如单一城市的加盟店,如果品牌势能不足,在0-50家进去的时候需要一段时间“养店”,但在50~100家的时候,可能进去就直接能赚到钱,但在超过100家的时候,利润可能就会因为开店密集被稀释。不过如果资金能支撑住继续陪跑,等到品牌干掉对手,赢家通吃的时候,还会赚上一波。
但很多中小加盟商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尤其是新茶饮赛道,新品牌层出不穷、产品同质化、品牌护城河低,谁又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跟对“大哥”,等到一统江湖的那一天。
我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快进快出”的开店方式。但我也明白行业竞争加剧下,品牌越来越集中,我这种赚钱模式持续不了多久。
我需要不断去找新的品牌,除了自身的选址和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品牌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进入和退出的时机把握。在我加盟的这几年的过程中,看到了太多没能“全身而退”的加盟者,最终只能关门大吉。
随着我对市场和品牌越来越了解,我发现能满足我条件的品牌越来越少。而我能选出来的,其他人也看得到,这就是我最近看好的品牌要排上半个月才能面试的原因之一。但好的品牌,加盟费也同样水涨船高,启动费用都要150万元的话,能接盘的人会少很多。
与此同时,品牌对加盟商的“收割”也越来越重。大部分新茶饮品牌的加盟费都在3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品牌使用费、设计费、培训费、首次物料费、设备费、运营费等。以前的运营费是每年1万元左右,现在基本全都变成了提点的方式,每个月要提走单店营业额的1%~2%,以单店每月营业额平均30万~40万元来计算,每年的运营费就增加到了4万~5万元。
除此之外,装修费用也越来越贵。我之前加盟的品牌,装修费基本上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最新洽谈的品牌每平方米装修费用在5000元~7000元之间。面试的时候,招商人员还问我“对设备的装修和迭代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就是花钱呗,而且还不是一笔小数目,动辄20万元起步。装修迭代也基本上是所有品牌加盟商都要面临的问题,我加盟的第一个品牌到期后,也有专人来审核店内装修和设备情况,只是当时因为状况不错就没让换,但此后是每年一考核,如果赶上总部统一换风格,就必须换了。
另外,以前的加盟合同大都以三年为有效期进行签订,但现在的合同期越来越短,有的品牌一年就要重新签订一次。如果加盟商没有通过品牌的考核,品牌就不会续签,你前期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换句话说,如今品牌给到加盟商的保障越来越少,收割花样却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难找到“接盘侠”了。
(文中李筱月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