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02 16:43
无法结婚的年轻人,究竟困在哪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韩水土,原文标题:《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以及无法结婚的原因,包括原生家庭的影响、恐育、失去未来确定性、大环境的警示以及活出自我成为人生目标等。文章还提到了物质基础差和长相一般性格内向等客观因素导致无法结婚的年轻人存在困境。

• 💔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单身未婚的年轻人占比很大,登记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 🤔 年轻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往往不妥协,只选择理想的婚姻,但理想的婚姻不易得。

• 💰 物质基础差、相亲对象认钱不认人等客观因素导致无法结婚的年轻人存在困境。

前几天我看了一档电视节目。


窦文涛直言不讳地问冯唐:“你能说出一个结婚的好处吗?”


冯唐一脸发懵,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窦文涛接着问:“你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吗?一百个结婚不好,结婚有什么好处,你能说出来吗?”


冯唐停顿片刻,目光抬得很高,回答道:“比较难说,实际上,就是‘我觉得’。”


两个人关于结婚的对话,蛮有意思。



先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


去年十月份,我国民政部发布了《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人数为683.5万对,同比下降10.6%。整体结婚率为4.8‰,同比下降0.6‰。2022年,全国全年办理离婚手续人数为287.9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10.0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总体离婚率为2.0‰。


我国年结婚人数,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已连续9年下降。2022年办理结婚登记人数,跌破700万对,十年腰斩。


第二组数据:


日前,《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年鉴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市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6.9%,30至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20%。其中,城市30岁人群的未婚率超过30%,达到30.7%。而乡村25~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47.4%,20~34岁年龄段未婚率为19.3%。


不难看出,两组数据均指向一个事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单身未婚的年轻人占比很大,登记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


作为九零后未婚男青年,我想聊聊这些问题。既为了表达个体心声,也想探究同龄人的想法。



在我看来,“不结婚”应作三种理解。


其一是,不愿意结婚。


所谓不愿意结婚,乃是主观上的排斥。比如说某些单身主义者,他们方方面面的条件(比如经济基础,身材相貌,学历,社会地位等)都不错,客观上也不存在阻碍结婚的因素,但他们不愿走进婚姻殿堂。


其二是,无法结婚。


所谓无法结婚,指的是当事人有走进婚姻的主观意愿,甚至内心非常渴望能够建立家庭,但由于自身经济物质条件差、身材长相一般等,在婚恋市场缺乏竞争力,不得已而保持单身状态。


其三是,既不愿意结婚,也无法结婚,也即主客观两方面,都在阻碍着当事人的婚姻,使其难以建立家庭。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


通过我的观察和调研,大致有几大原因。


第一,原生家庭导致的恐婚。


A说:父母感情非常不好,在他的印象中他们总是吵架,甚至出现家暴。因此,他对婚姻失去了信心,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失败的契约关系。这是原生家庭对A造成的创伤,以至于他很早就排斥两性关系。成年之后,这种阴影仍旧挥之不去,于是就不愿意结婚。


第二,因恐育而恐婚。


B说:眼下他倒是能结婚,但父母要求必须马上生育。他自己非常排斥,所以捎带着对婚姻也失去了期待。他进一步说:现在自己都没能活明白,冒然结婚生下孩子多么不负责任,孩子是无辜的,如果养不好怎么办?


第三,失去未来确定性,不愿结婚。


C说:世界变化太快,不确定性太强,对自己的前途无法把握。在真正实现安住自我的目标之前,不会考虑步入婚姻殿堂。


第四,大环境的警示,不愿结婚。


D说:经常看到身边以及互联网上离婚的案例,自己也陷入了焦虑之中。因此她对婚姻不抱有信心和期待,她觉得外界一直在警示自己:不要结婚,否则下一个倒霉的,受伤的,就是自己。


第五,活出自我成为人生目标,不愿结婚。


E说:婚姻意味着责任,婚姻是坟墓,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玩够,还未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真正活出自我。一旦步入婚姻殿堂,就会失去自由,到时进退维谷,对另一半可能也会造成伤害。与其如此,从一开始就应认清自己的本性,千万不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以上,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某种程度上通过这些表达,可以理解许多年轻人对待婚姻的审慎态度。


不少年轻人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婚姻:


①1+1=2,凑合的婚姻。


②1+1<2,失败的婚姻。


③1+1>2,理想的婚姻。


这些年轻人多是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比较理性,有思想,有卓越见识。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往往不妥协,坚定拒绝①和②,而只选择③。


但理想的婚姻不易得,很多年轻人抱着完美主义选择伴侣,宁缺勿滥。



相比于主观上不愿意结婚的年轻人,无法结婚的年轻人显得可悲极了。


前者是对生活进行的合理、主动选择,甚至可以说是权衡利弊、趋利避害。后者则是被动接受现实,既辛酸又无奈。


无法结婚的年轻人,究竟被困在了哪里?


第一,物质基础差,相亲对象认钱不认人。


前段时间,山西一位男子因女方彩礼临时加价而退婚,拿彩礼钱辞职旅行,轰动全网,不少媒体跟踪采访。从2023年6月1日开始,该男子背着行囊只身出发,5个月的时间,旅行了40多个城市,花了3万多块人民币。


原本彩礼已经商定好,不料相亲对象临时又加价,认钱不认人。最终导致男女双方分道扬镳,无法结婚。


这样的事例在农村屡见不鲜。


前段时间我在秦圈写了一篇《豫东彩礼高增长》,阐述的就是天价彩礼对农村男青年的负面影响。


除了面临天价彩礼,不少农村男青年还要购买汽车、城市的房产,等等。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只能打光棍,在孤独中继续等待良人。


农村很多适婚大龄男青年,因经济拮据错失相亲对象,不在少数。


第二,长相一般,性格内向,有贼心没贼胆。


F说:作为一个宅男,他对自己的相貌没有自信,性格又十分内向,即使渴望恋爱、结婚,但始终是“有贼心没贼胆”。


眼下,这样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没有多少社交机会,也不创造社交条件,只能顺其自然,听从天意。


在日本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看来,这种“有贼心没贼胆”的年轻人,是“性弱者”。男生是“无人气男”,女生则是“无人气女”,他们都很难吸引到异性关注,这不利于他们寻找终身伴侣。


因此,他们无法结婚。



既不愿结婚,也无法结婚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也非常大。他们既具备了不愿结婚的主观因素,同时又存在无法结婚的客观因素。


他们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家庭贫穷,内向,自卑,加之学历贬值,就业差,观念更新……导致他们对婚姻产生了悲观的态度,只希求“穷则独善其身”。


G说:没有人天然排斥婚姻,是人在社会中的遭遇导致了后来的变化。他表示自己既不愿结婚,也无法结婚,两种情况相伴而生。不愿结婚促成了无法结婚,无法结婚又使他不愿结婚。


他感到纳闷儿:面对天价彩礼,汽车,城市楼房……掏空全家人的钱包,继而背负巨额债务,那样的婚姻有何意义?


这些年轻人,从小努力学习,总是相信只要付出就可以得到,面对现实他们遭到了巨大冲击。对于他们而言,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将成为既定事实,他们的生存状态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注册心理咨询师庄淑婕曾撰文写道:


“男性更可能担心我一旦恋爱结婚就要背负家庭的经济重任而失去自我,我会成为养家的挣钱工具,还要付出时间提供情绪价值;女性更可能担心我如果结婚就要生育和为全家服务,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情绪和失去自我,还可能不被认可价值甚至得到尊重。”


抛开性别,来看整个年轻人群体,其实不结婚的因素和时代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一百年以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写了一本书,名字叫《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通过描写年轻富豪盖茨比的遭遇和追求,反映了当时的美国梦和“迷惘的一代”。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年轻人,也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困顿期、迷惘期。


就像复旦大学网红教授梁永安所言:“90后、95前这一代人已经稍微发生了变化,而95后生长在环境、信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全球化时代,他们在做事时或许更看重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在有一批年轻人因为精神文化等因素而单身了……(他们)正在通过音乐、旅行、创作、媒体等方式寻求丰富性,践行一种很艰难却具有独特价值的生活。”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尤为赞同梁教授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和父辈们的确是不同了,年轻人不再试图仅仅通过结婚生育、成家立业获得幸福,也在试图通过寻找其他方式实现个体的价值,从而获得人生的幸福。


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棋王》中说:“何以解忧?唯有象棋。”


父母说:“何以解忧?家人孩子热炕头。”


新一代年轻人,各有热爱和选择。


后记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结婚生育不仅牵扯到宏观政策问题,也掺杂着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思想问题。


或许应该及时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大程度去共情年轻人,相信年轻人,力求实现“帕累托最优”。


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不被理解的一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韩水土(自由撰稿人、小说写作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