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07 21:43

从梅西事件,说说背后的职场博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ID:HRInsight),作者:Sean Ye,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梅西在香港友谊赛中的行为引发的职场博弈。文章提到了梅西对球迷的冷淡态度和迈阿密国际的不作为,以及主办方Tatler的无力应对。通过对合同、合作方和政商结合的分析,揭示了这场事件中的职场现象。

• 🌟 本文对梅西在香港友谊赛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职场博弈。

• 💡 文章提到了梅西和迈阿密国际的不尊重球迷的态度,引发了球迷的强烈不满。

• 🎯 文章通过对合同、合作方和政商结合的讨论,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和责任。

说说梅西最近的闹剧。


梅西在足球圈顶流的人气,就连我从不看球的老婆也知道梅西是很厉害的。


但最近在香港的表现,让很多球迷愤怒了。


总结了一下,大约这几件事:


1. 友谊赛没伤但不上场,导致花了钱花了精力的球迷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2. 拒绝香港官方提出的赛后对球迷喊话,甚至设法跳过了和特首的握手环节;


3. 全程冷脸,双手插兜,我看了一下确实偶有露出笑脸向球迷招手的镜头,但大部分镜头里,梅西都是冷脸。


爱有多少,恨就有多少。


眼看着梅西到了下一站东京之后,和老朋友伊涅斯塔相会,全程笑吟吟的,大概率还会在日本的友谊赛上出场。


这种厚此薄彼的操作,加上中日本身就有的历史背景,球迷很难不爆发。


现在梅西的社交媒体账号被球迷冲了,更被中国球迷改了名,现在不叫梅西了,叫“哟西”。


球迷肯定是有权利不满,有权利开骂的。


人真金白银花了钱,看啥迈阿密国际?就是来看梅西的。票价1000起步,更有不少球迷是跋山涉水打飞的,去香港看的球。


花的是奢侈品的钱,给的是9.9元特卖场的货,正常买家都不能满意。


而在这过程中,梅西肯定是没有重视中国球迷的诉求,他不仅是球员,他也是球队的股东,甚至代表了大联盟(他是拿大联盟分成的……)


而且从现场来看,梅西多多少少是带着情绪的,他上回来中国,可不是这样的。


上一次,即便是面对违规闯入球场的小球迷,他也是态度良好,甚至给了拥抱。


但这其中,有没有主办方的问题?可能也有。


我说点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太讨好,但这件事里,能看出一些有趣的职场现象,我主要讲三点:


1. 合同;


2. 合作方;


3. 政商结合。


合同是怎么签的?


迈阿密的亚洲行,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据说每场比赛的出场费高达1000万美元(作为对比,去年梅西带领的阿根廷在工体出战澳大利亚,阿根廷的出场费是700万美元)。


要钱,这不寒碜。


但说白了,没有梅西,迈阿密不值这个钱。这就好比你去看西游记大电影,大概率是冲着孙悟空去的,看完发现孙悟空没上,带着唐僧成功取经的是巴拉巴拉小魔仙。


咱肯定也惊呼:就这?


放在我们生活中,这是彻彻底底的消费欺诈行为。


所以,我们具体是如何签订的合同?对迈阿密的约束条款在哪里?


梅西不上的话,有没有惩罚条款?


至今是一个大问号。


而在闹剧结束之后,主办方给出的说法是:按照合同,如果身体健康,梅西应该出场45分钟。


但这个条款,在商言商,没有意义。


足球运动员,谁还没点伤呢?


合同里的违约条款才有意义——梅西如果不出场是否有惩罚条款,具体惩罚条款是怎样的。


目前看下来,没有任何人提到违约条款,香港方面要求道歉,主办方说合同里写了,不是我们的锅,然后卷钱走了。迈阿密国际打官腔,伤病问题没办法上。


所以,在这件事上,咱根本没法从法律角度追责。


据说,在沙特,梅西本来也是不想上的,但因为合同约束,不得不在临结束前上了几分钟。


有趣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对于此次合作非常看重,甚至在活动前,还特别为这场活动授予了“M”品牌认可,并提供了1500万元配对拨款和100万元场地补助金资助——当然,这笔钱最后主办方没敢要,要了也不会批。


那么,我很好奇问问,负责这次活动的香港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到底有没有看过合同里的违约责任?


根据最新的采访,杨润雄始终没有提到违约责任:



我能理解杨局长的愤怒,但是香港特区政府上下花了这么长时间,投入这么多精力,但最后没法走法律手段,只能在媒体上发飙,这个还挺尴尬的。


主办方是谁?


再说说,主办机构 Tatler 尚流。


这场活动,从赞助到球票,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想到了申请香港特区政府的特别补助。


但过程中却显得非常无力,完全搞不定梅西和迈阿密国际。


Tatler 并不是一家知名的体育赛事主办机构,它是靠杂志起家的。


对于香港人来说,他们对Tatler Hong Kong并不陌生。这是一本专门报道上流社会名人生活的名流杂志。


在过去 40 年里,该杂志每年都会在香港的五星级酒店举行一次 Tatler ball 的晚宴。


在 Tatler 公司官网,可以看到他们所谓的盛宴,真的是在酒店里的活动,绝不是几万人聚集的球场。


擅长搞名流活动,未必擅长搞体育赛事活动,虽然都是活动组织,但需要点的技能点,需要积累的经验,需要搭建的人脉都完全不同。


说白了,在体育赛事主办方面,Tatler 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名流活动中,应该到场的名流没到,换一个就好,而足球比赛可未必。


它为什么能成为这次活动的主办方?


很让人费解。


霍启刚的微博


在这个节点上,霍启刚也加入了进来。


如果你看微博上的热搜说:霍启刚要求梅西道歉,霍启刚认为梅西不尊重球迷。



对不起,这些都是断章取义。


事实上,如果你读完霍启刚的长文,你会发现,他从头到尾没有要求梅西道歉,他要求迈阿密国际道歉,更是针对 Tatler 狠批。


这才是霍启刚厉害的地方,我截取部分文字给大家看看,这些话放在商业语境里是非常严厉的批评:


对于 Tatler 这个传媒品牌,以前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相信现在市民朋友都知道了。香港以盛事促进经济我当然大力支持,同时也认为应该欢迎各行各业的“有心人”一起“做大个饼”,但在此必须强调是“有心人”。


直接怼 Tatler 不是能一起做事的“有心人”:


这次门票价格昂贵,但是球迷为了亲睹偶像的风采,还是花血汗钱购买门票。据了解 Tatler 也找了不少于六家企业赞助,估计赞助费用不菲,更有传闻 Tatler 以15万套餐价,售卖与国际迈亚密球员合照的机会。


如果我是梅西,知道主办机构邀请我与客人合影,然后收取高价,我也可能有情绪。当然我不知道这次活动 Tatler 的利润及成本,但各种举动足以让人感觉“赚到尽”,不为足球、不为球迷,只做营销,确实不太好,而一切安排也让球迷观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接着怼为了主办方赚钱,不考虑足球和球迷的利益。


如果是有上司给我们写评语的时候,写出这样的评价,大家就要小心了。


这是非常严重的恶评。


多说一句,霍启刚能够如此恶评 Tatler,他应该是有底气的。


大家知道,霍启刚的弟弟霍启山去年 6 月刚刚当选香港足球总会董事会主席,但这个赛事并不是霍启山组织的。


霍启刚本人更是身在意大利,考察国际米兰。


所以,霍启刚这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其实并不是写给梅西和迈阿密国际看的,甚至不全是写给他眼里的最大背锅方 Tatler 看的……


大概率是写给在这件事中严重失职的对接人看的。


大概率是写给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的同事们看的。


“看你们找了个合作伙伴多么专业,活动做得这么拉胯。你们靠边,我来安排真正的豪门国际米兰过来。”


政商结合


我在知乎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我们给了梅西一个这么好的政商结合的大饼,他却搞砸了……”


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早年的外企生涯。


早年我在外企做翻译,经常会按照总监们的建议,给我的荷兰上司安排各种会议,其中有一种活动是最挣扎的,就是政府组织的活动。


我的荷兰老板经常会问我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要我去?


具体业务不是我做的,人是你们对接的,我出差两天参加这种大会,既不会给公司带来更多客户,也不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收入,为啥非我不可。


总监的回复往往是:这个事情政府看重,我们配合一下,以后在当地开展业务就更方便;为什么要荷兰人去?因为他们希望这场活动有外国人的脸出现,香港同事去都没用,因为他也是华人脸。


我在其中做翻译就很挣扎。


我能理解荷兰老板不愿意去,真的,除了所谓的GR之外,看不到任何回报,还不是就一次,很可能隔几个月就有一次……


但在总监那一层,我也能理解,其实政府能够放下身段来邀请我们企业过去,已经是非常客气了,虽说人为了自己的政绩,但合情合理,谁没有业绩需求呢?


结果这次,在机场欢迎仪式上,直接暴雷了。


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作为活动的主人,特意高调搞了机场欢迎仪式,结果迈阿密国际的球员合影后,啥活动都不继续,直接掉头跑路。


现场极为尴尬,主持人小姐姐扯着嗓子都喊不动这些球员。


有些西方人,很懂东方文化,很懂关系学,很会来事。我遇到过。


但也有些西方人非常耿直,在商言商,我是来做生意的,合同里规定有啥,咱就做啥。没有的我不做,除非加钱。


而在东方文化里,我们作为东道主,尽地主之谊,给你们提供更多方便,也为你们送上美好祝福,作为客人,还是需要赏脸的——所谓客随主便嘛。


你猜这个机场欢迎仪式有没有写在他们的合同里?


写在最后


今晚是迈阿密国际的东京站比赛,梅西还没有上场。


如果上了场,少不了一场口诛笔伐。


再说一遍,球迷是有权利抱怨,有权利批评,有权利脱粉的。


但这件事,真的让人很感叹。


可能全世界的组织,无论多么“尚流”,说到底都是草台班子吧。


作者简介: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ID:HRInsight),作者:Sean Ye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