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08 22:23
智能手表,把打工人一秒拉回职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阿肉,编辑:草莓脆,校对:杨潮,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岁末年终,一场大戏又要拉开帷幕。属于打工人的年度终极考核,又将来临。


忙了一年,留给家人亲朋的观感到底是真的在努力奋斗,还是没事找事天天瞎忙,全取决于我们这几天的表演。


都说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回到家里,打工人同样需要一些装点门面的身份象征,比如,一块智能手表。


早年间,网上就有“穷玩车,富玩表”的说法。可能人总会在某个时刻开始爱上手腕沉重的感觉,无论是机械大金表还是智能手表,它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精神图腾。


对于目前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青年来说,重机械表带来的生命厚度尚未承受得住,又或许是因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提升,总之近年来,智能手表,正在逐渐成为新一代都市青年必备的时尚单品,主打一个“清贫且惜命”。


各大智能手表厂商也在功能上疯狂内卷。接电话、刷地铁、测血压,几乎无所不包。它的出现,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貌似”更轻的选择,但这些功能,真的有必要吗?当智能手表进化成“可穿戴设备”之后,它就不再是“美丽废物”了?


脱离了“手表”范畴的智能手表,“看时间”好像倒不那么重要了。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智能手表在打工人生活中的角色和需求,并探讨了智能手表的功能和象征意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智能手表在长辈中的受欢迎程度和作为回家过年的礼物的角色。然而,智能手表功能的繁杂和续航问题也让人们开始质疑它的实用性和是否值得购买。

• 💪 智能手表成为打工人身份象征,也是新一代都市青年的时尚单品

• 🏋️‍♀️ 健康监测功能成为人们购买智能手表的重要考虑因素

• ⏰ 智能手表的功能内卷和续航问题引发人们对其实用性的质疑和减法思考

智能手表,“数据奴”的外置电子生命


智能手表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承担着怎样的意义?


初登场,它是互联网传说中的“(不)美丽废物”。2014年,初代苹果手表刚刚发布,就引来了众多吐槽。比如,它那方形表盘外形看起来就透着一股违和感,更难以忍受的是,它必须和苹果手机搭配使用,才能实现联网通讯等核心功能。


(没有iPhone的Apple Watch,就像鱼离开了水。/社交平台截图)


这多少让人产生了一丝疑惑,一种和打开微信网页版时的同样疑惑——我要是有手机的话,要你干嘛?


然而,随着智能手表功能的丰富,最终我们还是难逃真香定律。一份来自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表的总销量为1.86亿台,足可见智能手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


健康监测,成了人们在购买智能手表时最关注的功能之一。“健身没戴表,等于没健身。”如今,健康监测功能已经成为大多数智能手表的标配。


对于习惯了用数据量化一切的打工人来说,智能手表有一种稳稳的安全感:健身时,看看自己跑了几圈;工作不顺时,看看自己的血压又高多少千帕;就连一觉醒来,都能知道自己的眼球做了多久的高速运动,简直是打工人最棒的“私人健康管家”。


而智能手表的市场,和10年前苹果“一枝独秀”的时代也不同了。各大厂商在功能上卷出了新高度,除了打电话、测血氧、NFC刷卡这些基本操作之外,它也被人们开发出更多用处。


与其说这类设备是一只智能“手表”,倒不如说这是继手机之后,又一个“外置电子生命”。


将手表绑在方向盘上,它就可以成为一个迷你导航;用它来看小说、看视频,它就是打工人日常摸鱼的最佳神器;甚至,它还可以是一个私人专属的“夸夸团团长”,即使只是好好洗个手也能狂夸一通以示鼓励。


(网友开发出了智能手表的各种“隐藏妙用”。/社交平台截图)


在体验过智能生活的美妙之后,智能手表如今也被许多年轻人当成新鲜事物介绍给长辈们,成为了当代孝子孝女们过年回家的最佳伴手礼。


“想给爸妈买一款智能手表,哪款最好?”临近新春,此类帖子在社交平台上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


朋友小江最近刚刚回老家山东,就发现身边不少长辈都开始戴起智能手表,有的是儿女们特意买来的礼物,也有被置换下来的低配版产品。但无论礼物是新是旧,长辈们对于子女的这种孝心表达,大多是表示认可的,“我姐买的手表,我妈出门会亲戚,都要特地拿出来戴上”。


当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一种当代孝子凭证,“手握核心科技”的年轻人,也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找到了回家过年的意义。


“手表”功能越来越多,反倒成了电子镣铐?


从“社交货币”到“孝子凭证”,似乎这么多年过去,智能手表的象征意义,依然大于实用意义。


许多人发现,那些曾被视作“刚需”的健康监测,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准确,比如血氧、心率监测,而如今市面上多数智能穿戴设备都有的“HRV压力检测”,似乎除了用来证明自己“想发疯” 之外,也没有更多实际意义。


(当代青年日常:想发疯。/社交平台截图)


大多数人也不会在这件事上过于较真,即使是千元级的智能手表,毕竟不是专业医学设备,大多数时候,它承担的是一种预警和心理安慰作用。


但是,在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方面,人们就没那么宽容了。


“充电难”永远是最大的痛点。如今,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几乎能够完美取代手机,但过于繁杂的功能,让它就像《千与千寻》里的河神一样不堪重负,对续航的要求也更高。


同时,考虑到智能手表必须兼顾“小巧”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续航能力,对各大品牌来说,仍是一种考验。前些年,OPPO Watch团队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出:智能、续航与轻薄,组成了智能手表厂商最难平衡的三角问题。


(没点对生命的热情,“一天一充”能坚持多久?/社交平台截图)


续航焦虑是当代人的通病。甚至,到底什么时候该给智能手表充电,都成了一个大问题,人们不得不在夜间充电的习惯与睡眠监测的需求之间做选择。


再加上诸如充电口位置不合理、动不动就恢复出厂设置等等细碎磨人的小问题,最后,智能手表往往被束之高阁,继续“美丽废物”的命运。


“我真的需要它吗?”这类劝退帖也在社交网络上屡见不鲜,有人开始主动做减法,用回了功能单一的智能手环、小天才手表——“对小学生来说太幼稚,对中学生来说太无聊,对成年人来说刚刚好。”


当下厂商们致力于斗法的功能内卷,比起实用,反而已经开始让人们感到不适。智能手表更应该做的,是去适应人们的生活,而非无止境地增加需求甚至“创造需求”,让人们再一次被电子产品“绑架”。


智能手表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仍然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阿肉,编辑:草莓脆,校对:杨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