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作者:毕拙林,图片编辑:吴学文,设计:九阳,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的你,放花炮了吗?
自1992年广州限放烟花爆竹以来,不知不觉间禁燃政策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今年北自辽宁大连,南至广东珠海,西起甘肃白银,东至杭州等星星点点的城市,禁燃政策陆续松绑。除夕夜端出饺子时窗外的礼花;空地上放炮的家庭;被鞭炮炸破相的雪人;这些带有几分混乱的热闹场景又要回来了。
福建漳州搭彩楼,游火烛。摄影/城市穿梭客
不过,在10后小朋友已经对花炮感到陌生的同时,中国花炮(烟花+爆竹)默默修炼,点出了魔幻、环保、精品化的技能树,几个中南小镇便能承包从美国独立日到卡塔尔世界杯的全球重要庆典的烟花;论传统,可以鞭炮轰城楼、炸财神,论现代,可以在炮底安芯片、给宇宙架梯子、甚至准备以赛博烟花进军元宇宙。
如今结合布景、灯光、甚至无人机的烟花表演,绚烂程度超乎想象。摄影/姚彦
中国烟花,比你想象中更绚烂。
一、精确制导、电子烟花,蓝火加特林……如今的烟花你想象不到
还记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烟花表演中那个“双层70”烟花吗?它与冬奥会烟花表演一样,看似只是烟花,其实是一个需要“精确制导”的大工程。
礼花弹在300米高空“保持队形”,铺开300平方米的空间才能成型。礼花离得太远字就会走形,太近又会糊在一起。只要发射时间差100毫秒,庄严的烟火表演就会闹出乌龙。
因此每一颗礼花弹之下都有控制发射时间的芯片,让超高难度的礼花拼字成为可能。表演用A级礼花弹威力本就在88个手榴弹以上,再加上芯片加持,有了几分“精确制导武器”的高级感。
不同的礼花弹,会对应不同的爆炸效果。制图/九阳
烟花表演的“赛博朋克”化,源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中轴线上,烟花大脚印自永定门,经天安门,走过北京无数文物古迹,共29步走向鸟巢体育场。你也许忘记了脚印的数量与路线,但你一定还记得那种新奇、震撼的感受。
自08奥运之后,中国烟花越来越艺术化。其实冬运会的“迎客松”,七十年大庆中的“人民万岁”本就是艺术品。它们的设计者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来自“炸神炸佛”的泉州,放炮是当地习俗,更是他早年间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天梯》是一份献给故乡和百岁奶奶的礼物,也是对烟花最好的诠释。
不同于传统礼花点燃就能放的形式。《天梯》是绑着花炮,500米长、5.5米宽的绳梯,借助热气球升空点燃。看似简单,但火药并不“听话”,温度、湿度、配比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所以他前后准备20年,失败数次。
花炮传承千年,但绝非一成不变。
制图/九阳
破败的渔村中暮色四合,突然花炮声响起,一架火焰的梯子用150秒不急不缓地攀升到夜空中,形成连接大地与宇宙的苍茫景象,盛极时又骤然消失于一片黑暗。就这样烟花不再是转瞬即逝的感官享受,而是升格为当代艺术。
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花炮厂的“技术内卷”,你有双层我就搞八层,你闪光时间长,我就让礼花变成一颗拖尾的大彗星。如今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在大型烟花庆典中爆炸的烟花,更是相对低烟、低重金属的“花中卷王”。
所以烟花早已不仅是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橙色光球,它能用绿色烟雾炸出禾苗,用黄色烟花炸出稻穗,纪念袁隆平的贡献。也可以远赴卡塔尔,炸出不断旋转的花篮与花朵,让世界杯圆满收官。
如今,甚至还出现了以真实烟花表演为原型,用AR特效创作的数字烟花。数字烟花相较于真烟花创作空间更大,视觉效果也更炸,比如说蔡国强在数字烟花《地球切线》中,就真把鸟巢体育场炸成了鸟巢,还飞出来两只鸟。
烟花越来越像造梦的奇观,与之对应的鞭炮则变得越来越像烟花。
二、炸佛、炸神、攻炮城,中国人的鞭炮有多魔性?
烟花是普天同庆时的锦上添花,自古价格昂贵,如今更是需要专业资质才能运输、购买、燃放。普通人与它的唯一交集是抬头看。而鞭炮源自火烤爆炸的竹节,总是与祛除邪祟绑定在一起,形成的年俗也非常接地气。
最魔幻的年味,当属闽台地区。泉州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会用轿子抬着神像游街,神像上挂鞭炮边走边炸。随着神像所到之处,人群的热情也被彻底点燃。活动的名字直白而霸气——炸神。在台湾省还有抬财神的魔改版,叫炸邯郸爷。
扛着炸佛轿子的男人往往光着膀子,直面鞭炮雨。摄影/赵智聪
更霸气的还有攻炮城。用竹竿搭成两层楼高的城堡,挂好鞭炮。选一两名不怕炸的男生守城,在鞭炮组成的枪林弹雨中,保护城上鞭炮不被引燃。古代战争气氛的紧张程度大概也不过如此,毕竟炮城上的汉子好像也不比真参加守城战安全太多。活动结束后,“守城”的英雄骑走了奖品小电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守城太危险,如今攻炮城往往没有了守城环节。摄影/陈钧
北方鞭炮的魔性程度也不输南方。在山西、河南过年最隆重仪式莫过于打铁花。脚手架上摆好鞭炮与融化的铁水。鞭炮齐鸣的同时,打铁花师傅们穿梭于脚手架之间,一人把1600℃以上的发红铁水洒空中,另一人看准时机,一棒将铁水打散,化作满天星辰。
普通人放鞭炮没有那么硬核,也大多战战兢兢地点燃过“大杀器”二踢脚,在雪堆中插过钻天猴,看过百响千响的大挂鞭。另外,哪个漂亮女生没在上小学的年纪,被淘气的小男孩扔过摔炮呢?火药味、鞭炮碎屑,夹杂着笑声、尖叫声与爆炸声,是关于新年最立体的记忆。
礼花筒内部是这样的。制图/九阳
鞭炮并非一成不变,明代流传的画作上,小孩子玩的鞭炮就已经是红纸外壳而非竹子了。如今火药多、声音大的爆竹少了,小神鞭、小蜜蜂、母鸡下蛋这样的趣味小鞭炮变多了。近年来女生拍照必备的仙女棒;号称炮界爱马仕,不但贵还永远断货的加特林就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当然也出现了“炮界叛徒”——“光打雷,不下雨”的电子鞭炮。
炸成艺术品的专业烟花也好,买生日蛋糕送的人畜无害的仙女棒也罢,这些花炮大都来自湖南、江西交界的几个小镇。
三、承包世界花炮的小城市们
提到花炮,你一定会想到湖南浏阳。
当你在浏阳群山间,看到一个个“碉堡”,就不会再产生类似“这里真能承包世界花炮?”这样冒犯的想法。浏阳山地丘陵占土地的八成,是阻隔爆炸冲击波的天然屏障。浏阳的花炮厂搬到了山上依山势而建,坚实的建筑分布得有序而空旷,设计之复杂、规模之庞大让人以为是“马奇诺防线”。
这不是军事设施,是浏阳的鞭炮厂。摄影/姚彦
浏阳的烟花爆竹产业已传承1400余年,早在清代浏阳就已经有了15家规模巨大的爆庄,小作坊不计其数,从业者以十万计。随便进入一个浏阳市大瑶镇的花炮小作坊,和作坊主攀谈几句,你都能听到这里至少祖孙三代做花炮的历史。很多花炮厂至今手工生产,既是为了延续传统,也因为害怕机器产生的电火花。
为了安全,至今保持手工制作。摄影/姚彦
浏阳背后,是一片横跨两省,贯穿千年的鞭炮之乡。
自古以来湖南的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就是重要的花炮产地。传说唐朝时李畋点燃加硝的竹筒发明了爆竹,驱散了带来瘟疫的邪祟。这几处鞭炮之乡共享着关于他的传说,也争夺着李畋故乡的名号。四地农历四月十八焚香(不是放炮)祭祀李畋习俗传承至今。
鞭炮之乡在哪里?制图/邵天瑞
这片崎岖的山地农业发展受限,却因为水系发达降低了运输成本,形成了花炮产业。共同的花炮文化认同,让这里传统花炮技艺代代传承。四大鞭炮之乡已然从中国的一众花炮产地中脱颖而出,占中国花炮8成左右的产量。
烟花中的焰色反应。制图/九阳
其实除了四大鞭炮之乡,中国各地遍布着各具特色的鞭炮产地,比如陕西蒲城就盛产用杆子架好,组成图案的烟花“架子花”、广东东莞也一度是传承400年的华南花炮之乡,由于事故和产业转移,如今已经偃旗息鼓。
国内城市普遍限放,中国烟花就转向出口,“卷死”日本、意大利的烟花商。如今美国消费者自家后院燃放的90%的烟花来自中国。专业焰火表演所用的约70%的烟花来自中国。换句话说,美国独立纪念日覆盖美国各大城市的爱国烟火表演,点燃的很可能是中国礼花。
对花炮的热爱不分国界,我们都愿意用猛烈燃烧的烟花,送走不愿回首的一年。万家灯火外是花炮点燃了辞旧迎新的盼头,照亮阖家团圆的氛围,弥漫出最浓的年味。
花炮中有最浓的年味。摄影/城市穿梭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作者:毕拙林,图片编辑:吴学文,设计: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