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10-19 20:08
分时租赁的多事之秋

资本追逐和市场升温都无法掩盖分时租赁行业很难盈利的现实。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信息杂志(ID:ceinews),作者:姚尧,编辑:宋慧芳。


随着共享经济的大火,汽车分时租赁也应运而生,但眼下这门生意并不顺利。


8月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品牌TOGO(途歌)的用户突然发现,在南京已找不到一辆车。此后,TOGO又被爆出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出现车辆撤离、运营停滞等情况,陷入了“倒闭”风波。尽管TOGO CEO王利峰很快出面否认,但就整个分时租赁行业而言,今秋已是“多事之秋”。


据业内人士透露,继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EZZY宣布解散后,2018年已有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车等多家分时租赁平台倒闭。对于这一现象,某分时租赁公司前负责人李立表示:“分时租赁行业已有8年历史,期间企业一直饱受重资产、重资源、重运营等问题困扰,缺少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或将为行业带来转机。


政策助推行业


所谓分时租赁,就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应用,以小时或者分钟计算,随取随用随还自助式出行汽车租赁服务。据某战略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预计,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行业有望在2020年前迎来突破。


其实早在2010年,汽车分时租赁就已初具雏形。但高额的启动资金成本、电动汽车充电桩与停车位等基础设施不充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分时租赁的发展。直到2013年5月,我国首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易卡绿色(北京)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成立。


其间,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也是接续出台,特别是2012年前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引导,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政策促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也带动了分时租赁的发展。


政策的红利引来了众多重量级玩家。


2013年3月,吉利集团康迪科技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城市小型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在2013年实现了1628辆纯电动车销售,市场占有率25%居全国首位。


2014年2月,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造访北汽集团,双方就电动汽车租赁及分时租赁合作达成共识。也是在2014年,EVCARD启动试运营。10月底,恒誉公司的分时租赁项目GreenGo绿狗租车落地。


2015年5月,力帆控股作为大股东成立了盼达,其主力车型是力帆正向研发的新能源汽车330EV与630EV,同年8月,首汽集团的GOFUN横空出世。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有近百家分时租赁企业成立,政策快速催熟了分时租赁行业。


对于为什么分时租赁企业往往选择电动汽车。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首先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有限相关,分时租赁恰好填补被消费者放弃的短续航车型。其次也与新能源车企可以获得国家补贴,分时租赁企业则是电动汽车消费大户有关,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遭遇现实困扰


然而问题却远不像想象那么简单。运营几年下来,分时租赁公司普遍反映重资产、重资源、重运营等行业特点已让企业不堪重负。据李立利透露,目前车辆成本占分时租赁公司总成本的30%~40%,而运营方面,停车位、充电桩、运维人员,也都是不小的开支。


某国外咨询公司报告提到,目前分时租赁企业运营成本高,且订单规模不足,从而导致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问题是,由于上述特点,分时租赁企业很难扩大规模。事实上, 400家分时租赁企业中,即使是拿了很多融资的GoFun,投放规模在不久前也才达到3万辆,而小型公司的投放规模可能只有几百、甚至几十辆。


轻享科技总经理王春风认为,分时租赁行业之所以经历了这么久还没有出现像网约车和共享单车行业一样的寡头,很重要的两个原因就是重资产和资源封闭。100万的规模对于互联网行业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分时租赁而言,100万辆车意味着单是车辆成本就需要投入1000亿元的资金,如果加上其他成本,总成本差不多要3000亿元。


在效率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每辆车每天要做5单才有可能实现盈利,但现在的情况是,站点太少、车辆太少,利用率很低。王春风表示,从理论上来讲,一辆车每天能做到4~5单就已经是极限了。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共享汽车号称的“随取随用随还”仍是“纸上谈兵”。目前用户仍反映最大的问题是网点不够多。“周末或者节假日经常出现‘抢车’的情况,网点少还导致还车不方便。有的车内卫生较差,所以我每次都自己把车内清理干净。”有分时租赁用户表示。如果出行往返旅程超过车的续航里程,沿路没有充电桩,还容易有“歇”在半路的尴尬。


因此,车型少、车辆少、里程不够远,是所有分时租赁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停车位少更是一二线城市分时租赁面临的瓶颈。


摸索解决之道


2017年8月,由交通运输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出台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分时租赁规范有序发展”,支持汽车分时租赁创新模式。政策对分时租赁的进一步支持,无疑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曙光。


随着汽车合资股比的放开和“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已拉开大幕,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单纯靠补贴生存的车企必将被淘汰,市场环境将迫使自主品牌不断寻求技术进步和服务提升。


在轻享科技看来,未来的分时租赁公司需要技术能力、线下运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资金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寡头一家独大的局面。因此保障众多运营商特别是单城市中小运营商能够快速发展,促成市场的成长,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路径。


分时租赁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宝驾出行则表示,目前很多做分时租赁技术的人都是一边了解分时租赁行业,一边做技术,而当技术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后,最终落地还是需要在运营中去实现。


李立则表示:


“互联网企业想的是快速上量,然后把流量做起来。但企业最重要的还是现金流。现金流出了问题,做了那么大量也还是会死。我们对分时租赁的财务模型已经核算了好多年,在自动驾驶没有实现之前,分时租赁运营本身不会盈利,一定要和汽车后市场、车企的销售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从这两个方向上盈利。” 


对于无人驾驶,各家的观点很一致。


王春风表示,分时租赁、共享汽车,一定是无人驾驶最先应用的几个场景之一。轻享科技已完成了半封闭场景下的共享汽车无人驾驶应用落地。在北汽新能源总部中国蓝谷的园区的测试场景内,只要在手机App上点击“召唤车辆”,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车辆就会从停车场自动行驶到用户面前,完成接客任务后,还能自行返回停车点。


李立分析称,无人驾驶技术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节约成本。


首先是节约停车位的成本,减少了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其次是降低了充电的成本,目前充电桩的充电费用一般是按照商业用电价格计算,如果可以实现了自己接变压器,就可以按照工业用电的价格去给车辆充电。最后是,目前大部分公司线下运营人车比可以做到1个人管10台车左右,如果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就能大大降低成本。


自动驾驶对分时租赁而言,既实现了便捷又实现了低价,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分时租赁的性价比,为实现分时租赁的大规模商业化提供基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信息杂志(ID:ceinews),作者:姚尧,编辑:宋慧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