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前两天,中国人忙着过年,在地球的另一边,欧盟的农民正忙着抗议。
与以往的抗议不同,这次的抗议多国联动,持续不断。
在欧盟机构所在地的布鲁塞尔市中心,大约1300辆拖拉机将欧洲议会总部团团围住。
在法国首都巴黎,数百辆拖拉机封锁了多条高速出入口,造成交通短时间内瘫痪。
此外,波兰、意大利、德国、罗马尼亚、荷兰等15个欧盟成员国发生了类似的大规模农民抗议。
欧盟农民,在愤怒什么?
一、成本上涨
俄乌冲突以来,为了制裁俄罗斯,欧盟转而向美国进口天然气。
俄罗斯向欧洲供气,采取的是管道方式;美国与欧洲隔着大洋,只能用LNG船。
与管道相比,LNG船输送天然气的成本要高30%。
别小看这30%,对于许多行业来说,增加30%的能源成本是难以承受的。
以化肥行业为例,氮肥有75%的生产成本来自天然气,因此廉价天然气极为重要。
改为美国船运气后,成本大增,利润被极大压缩,许多化肥工厂不得不停产,否则就会陷入越卖越亏的状态。
2022年8月,欧洲化肥协会曾经表示已经削减了70%的产能,而到了2023年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改善。
三菱旗下的UFJ金融集团研究后发现,仅仅是2023年,欧盟境内就有多达50家大型化肥工厂关闭。
由于本土产能减少,欧盟只能加大进口力度。
吊诡的是,原本在制裁之列的俄罗斯,成为了欧盟的重要化肥供应商。
数据显示,俄罗斯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国之一,占2023年德国化肥进口量的18%。
进口的产品当然要比自家生产的贵,而且更受国际气候的影响。
全球化肥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以尿素为例,这几年的价格高点都超过了3000元人民币/吨,2021年上半年一度达到了3500~3600元人民币/吨的价格。
偏偏化肥是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头,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上涨。
欧洲农民苦不堪言。
二、进口冲击
当然,如果产品能卖出去,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话,问题也不大。
关键是,不一定能卖出去,因为三个字:乌克兰。
在俄乌冲突中,欧盟为了支持乌克兰,不仅出钱出装备,还给了一大堆优惠政策。
比如在农产品上,欧盟对乌克兰农产品实行了免税政策,大量的乌克兰农产品涌入欧盟。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欧洲粮仓”乌克兰的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大农场的方式,成本相当低不说,产量还高。
欧盟的农业生产至今还是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大部分也就几十亩地,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在廉价的乌克兰农产品面前,欧盟农民根本不是对手。
由于欧盟不公布具体数据,无法知晓乌克兰究竟向欧盟出口了多少农产品,但仍然能从乌克兰的出口数字中反推得到一些端倪。
按照乌克兰经济部的统计,2023年乌克兰出口额为358亿美元,考虑到俄乌冲突前乌克兰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一般为30%,冲突开始后,乌克兰工业被打烂,农业受到的影响反而相对较小,因此农业出口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
我们假定达到了五成,那就是180亿美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肯定是出口到欧盟境内),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德国农业一年的总产值,冲击不可谓不严重。
其中,邻近乌克兰的东欧其他国家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比如保加利亚一度有300万吨小麦滞销,波兰同样有大量谷物滞销。
无奈之下,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五国联合起来,要求欧盟恢复对乌克兰农产品的关税,双方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东欧五国要求恢复乌克兰农产品关税的新闻报道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内有生产成本上涨,外有乌克兰农产品冲击波,欧盟农民简直成了三明治里的夹心层,被两头夹击。
三、“南共”谈判
其实,欧盟农民面临的冲击远不止一个乌克兰。
欧盟这两年有个重要的自贸协定谈判,是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自贸协定谈判。
“南方共同市场”(以下简称“南共”)是南美最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立于1991年,目前有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五个成员国。
深蓝色为成员国,玻利维亚于2023年成为正式成员国
欧盟和“南共”的谈判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
双方十分希望能在近期达成自贸协定,去年11月,欧盟就表态谈判“接近谈成”。
若是协议最终达成,对于欧盟整体来说是个好事,但对于欧盟的农民来说可能是一场劫难。
原因也很简单,无论巴西、阿根廷、巴拉圭还是乌拉圭,都有强势的农业。
比如大豆,巴西的产量是世界第一,2020/2021年度是1.38亿吨,比美国还多,其中出口8165万吨,占世界大豆出口额的49.56%,而第三名就是巴拉圭,出口量660万吨。
又比如牛肉,巴西的牛肉出口2023年超过200万吨,占世界牛肉出口市场的四分之一,邻居阿根廷则为90万吨左右。
2020/2021年度世界大豆出口分布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无论是豆类还是畜牧业,“南共”都十分强势。
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农业大国,一旦有了自贸协定,给欧盟农民带来的冲击将丝毫不亚于乌克兰。
一个乌克兰都够麻烦了,现在又来两个“乌克兰”。
因此,欧盟农民极为愤怒。
四、环保法案
除了外来冲击,欧盟过于一刀切的农业政策也引发农民强烈不满。
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农药削减法案》,希望到2030年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量。
如果不能减少怎么办?
法案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谁达不到标准,谁就拿不到农业补贴。
拿不到补贴是个大事。
发达经济体的农民收入主要靠补贴几乎是常态,欧盟农民的收入中补贴平均占40%以上,有些甚至高达60%,不给补贴相当于“卡脖子”。
这些政策并不是孤例,还有更奇葩的。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强国,每年靠奶牛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中国2022年进口的奶粉中,46.6%来自荷兰。
2022年中国奶粉进口地区分析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
然而,荷兰政府和荷兰的社会舆论认为,奶牛会排放大量的氮,不环保。
2022年6月,荷兰政府提出了减少奶牛数量的政策,计划到2030年强制减少三分之一的奶牛数量。
总之,欧洲的农业政策就是环保高于一切。
问题是,生态农业虽然是个好事,但是成本太高,大型农业集团或许还能扛,普通农民或者农场主,哪怕是大农场主,都是难以负担的。
人类现阶段的生产力决定了普遍性的生态农业仍然不切实际。
欧盟为了环保不管农民死活,农民自然要闹了。
五、启示
在农民大规模的抗议下,欧盟和成员国政府暂时做出了一些妥协。
法国新总理阿塔尔在1月末做出承诺,每年继续支付农业补贴,反对与“南共”签署自贸协定等等。
2月初,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承认,与“南共”达成自贸协定“尚不具备条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宣布撤回了《农药削减法案》。
事情似乎一切顺利。
其实不然。
冯德莱恩撤回《农药削减法案》的新闻报道
首先,冯德莱恩的举动普遍被认为是为了6月的议会选举而做出的临时性举动,过了6月份会不会把法案重新拿出来,就不好说了。
其次,欧盟和成员国普遍没有回应“乌克兰农产品重新征收关税”的问题,这恰恰是农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综合来看,欧盟农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生产活动,已经政治化、环保化。
这也注定欧盟农民的诉求很难得到解决。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欧盟的农民风波警示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殷鉴不远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