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 (ID:zhishexueshuquan),作者:知社,原文标题:《2023年的一万篇撤稿也仅是冰山一角, 期刊编辑们守不住学术大门了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根据《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分析,2023年全球的撤稿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总数超过1万篇,打破了年度记录。撤稿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中国等论文发表数量快速增长的国家。学术诚信专家表示,撤稿数量暴增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比如Hindawi期刊的批量操作,但实际上随着各种学术造假的花样翻新,尚未被发现的问题论文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2023年最大比例的撤稿来自于出版商Wiley旗下的Hindawi系列期刊,在一年内撤稿超过了8000篇,该公司在声明中表示如此规模的撤稿是出于对“同行评审过程被系统性操纵的担忧”,尤其是大量负责特刊的客座编辑出现了不可控的风险,最终Wiley表示将彻底放弃Hindawi品牌。
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计算机专家Guillaume Cabanac认为,这些被撤稿的论文可能大部分都是虚假论文,很多莫名其妙的词语显然是为了规避查重检测等文本扫描而生造的词,以及大量由AI生成的迹象,但是它们已经被引用了超过3.5万次,带来的影响可能依然在扩散。
这次Hindawi的大规模撤稿虽然惊人,但是并非学术界第一次目睹这种奇观。2010~2011年,IEEE的会议论文也出现了大规模撤稿事件,那次被撤的论文也超过了8000篇。
图源:Nature
《自然》分析发现,不仅撤稿总数在逐年增长,十年内撤稿的总数达到了5万篇。而且撤稿率在过去十年中也增长了三倍,到2022年,撤稿率超过了0.2%。在过去二十年中发表超过十万篇论文的国家中,沙特阿拉伯的撤稿率最高,每发表10000篇文章就有30篇撤稿。
如果会议论文也被考虑在内,如上述的IEEE撤稿事件,那么中国的撤稿率将超过沙特。2023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部科技司发出通知,要求各大高校开展对过去三年科研论文撤稿情况的全国性审查,深入调查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
图源:Nature
很多长期关注学术不端的专家对撤稿论文超过1万成为大新闻表示乐见其成,因为根据他们的观察,在全世界论文工厂的生意非常火爆,这1万篇仅仅是其中运气不太好的那一小部分。重大新闻事件有助于学术界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推动相关措施的改进。比如对论文的可重复性检查,对学术侦探的制度性支持,对于研究数据的公开性强制要求,都需要足够的共识和压力才能推动改革。
而在与论文工厂的隔空对抗中他们发现,那些图片复制、修改,AI生成文本等手段已经是小儿科了,收买同行评审员,收买期刊编辑,售卖作者位置,利用论文发表流程的漏洞修改元数据,乃至于完全操纵整本特刊来快速地发表客户需要的论文,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支撑起了一项灰色的庞大产业。
独立机构英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的MATT HODGKINSON估计,每年至少有数千万美元流入论文工厂,这笔钱中有相当一部分用来收买那些真正的期刊编辑:他们本来应该是学术守门人,但是收钱之后就可以打开另一扇门。
剑桥大学的流体力学研究员、兼职学术侦探向Science报告了他的发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拉业务,其名称似乎是Olive Academy:只要你是期刊编辑,那么根据级别不同都可以按照发表数量获得报酬,为了表示“诚信”还向他展示了转账截图,涉及2万美元以上的转账,甚至提供在线表格供有意加入者填写,在聊天中对方透露,已经有50多名期刊编辑“签约”。
社会科学家Anna Abalkina表示,一家名为Tanu.pro的乌克兰论文工厂似乎利用期刊有时比较宽松的编辑审查流程,安插了一名还是学生或刚刚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应聘成为编辑:名为Liudmyla Mashtaler的人在2022年成为了特刊Review of Education的编辑,这份刊物是由Wiley和非营利性英国教育研究协会(BERA)共同出版的,帮助发表了几篇与论文工厂有关的论文。
Abalkina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Liudmyla Mashtaler拥有博士学位,在乌克兰政府的学位记录中她是一名“一年级硕士生”。在Abalkina有关此事的文章发表后,那几篇论文被撤回了,Liudmyla Mashtaler的名字也从编委会中消失,但是有证据显示她依然在工作。
而在另一个案例中,根据Olive Academy的广告,他们发现Hindawi的科学编程特刊的编辑似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但是刊物是存在的,邮件也是有回复的,只要交钱,论文也是能发表的。一位来自中国的学术侦探表示,这种手法是存在的,论文工厂控制了整个发表链条,将其变成了一条流水线。
根据撤稿观察的数据库,与有问题的出版行为相关的撤稿量不成比例地增长。“问题编辑”和“同行评议操纵”都表明论文工厂参与其中(一次撤稿可以有多种原因)。图源:(GRAPHIC) D. AN-PHAM/SCIENCE; (DATA) RETRACTION WATCH
发表还是灭亡,这是一个制度问题,但是对个人来说,选择题并不难做。比如在撤稿的重灾区医学领域,太多的医护人员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来进行研究,虽然有篇论文并非肯定能帮助升职,但是投资几百或者几千美元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学术刊物上依然是一项回报很高的投资,尤其是这笔钱也未必就是自己出。
学术侦探们认为出版商也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改进它们太慢、太不透明、太官僚的出版监督机制,因为它们也赚钱了,而且可能是大头。在这场游戏中,似乎没有直接的受害者,虽然像Hindawi这样的事件会对其母公司带来一定声誉上的损失,但是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就像宇宙牌香烟一样,换一块牌子也不太难。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3974-8
2.https://statmodeling.stat.columbia.edu/2023/12/18/more-than-10k-scientific-papers-were-retracted-in-2023/
3.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aper-mills-bribing-editors-scholarly-journals-science-investigation-find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社学术圈 (ID:zhishexueshuquan),作者: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