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2-28 13:00

浅论平台推荐系统之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原文标题:《宣泄情绪式的表达太多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昨天社群里,有读者问我写一篇公众号文章需要多长时间。我说拿这篇举例子,从初稿到修改,再到后面的排版,怎么着也得两个小时吧。这还算比较顺的,因为内容基本已经在脑海里了。


他饶有兴趣地给我分享起了经验。很有意思,他最近开了个新公众号,粉丝还不到 500,但阅读量还行,最多的一篇有将近 7 万阅读。神不神?更神的是,借助 ChatGPT 之类的软件,他一篇文章大概用 10 来分钟时间就能写完。


翻了下他的历史文章,我沉默了。诸如字节跳动薪资大揭秘、中产大溃败、上海张老师美照曝光、相亲认识的姑娘和我摊牌了等等标题映入眼帘,这全是迎合人性弱点和当下社会情绪的内容。


现在公众号在调整分发策略,加重了内容推荐的比例。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内容从数据上反馈更好,所以系统也乐于向更多的用户推荐。其实除了公众号之外,抖音、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小红书、视频号等内容平台,皆已经被推荐系统驱动。


前些年,有人分享说自己善于调教抖音的推荐系统,以让推荐系统能为自己服务。当时听起来还觉得挺有趣,但现在,我倾向于相信他的表达有点哗众取宠。想控制推荐系统,谈何容易。


去年,在《认清世界的真相》中,我写过一个观点:我们已经从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环境,走向了另一个技术环境——以致瘾为基础的技术环境。新时代的社交工具,不是静静待在那里等待被使用的工具,它有增长目标,有获客方法,会利用人性弱点来引诱你、驯服你,进而拖住你的时间。


而达成这个目的,最好的方法是给用户推送他们喜欢的内容。而人天生喜欢和自己观点一致的言论,喜欢八卦,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喜欢带有情绪而非理性的内容。


推荐系统连接的是创作者和消费者。这头消费者喜欢这样的内容,那头创作者自然也会迎合推荐系统,创作大家喜欢的内容。春节时,被春晚种草,我下载了小红书,刷了几天,感叹大家真是太擅长情绪宣泄和标题党了。简简单单很小的事,发个帖子总要说得惊天动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这么操作,推荐系统选中他们帖子的概率会大一点。你平平淡淡地写倒也行,只是用户点击率不高的话,那推荐系统也不会给你多少新流量。


于是,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情绪宣泄式的内容。创作这些内容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温和,很理智,但到了线上的环境里,为了流量,为了拿到更多的正反馈,他也可能会用放大情绪的方式来表达。


我把这称之为推荐系统之恶。


这才短短几年,媒介已经从图文过渡到了视频,推荐系统也早已替代了人工分发和分类机制。没人能阻挡时代的洪流。我只是想说,在受益于推荐系统的同时,我们也得提防推荐系统,提防它不断给我们投喂感兴趣却又毫无营养的内容。提防为了迎合它,创作低级趣味内容的冲动。


我经常提醒自己,网络上某个看起来是在宣泄情绪的评论或者帖子,背后的人也许很善良,很理性,他也许只是为了博取众人的注意,才故意这么煞有介事地表达。真实的生活中,我们遇到喷子和杠精的概率小很多,不是吗?


之前我写过,周末的时候,尽量让生活回归线下,和亲朋好友见面交流,阅读实体书,感受大自然。仅仅把手机当成一个纯粹的通讯工具,而非让它无穷无尽地吞噬难得的闲暇时光。真实的世界会比线上有趣的多。


同时,我也期待各个平台的推荐系统能往好的方向进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cTalk(ID:MacTalkPro),作者:池建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