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 | 波波夫
当你在谷歌搜索白痴(idiot)一词时,得到的搜索结果是你自己的照片,这事搁谁身上大概都是无法接受的,更何况是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从今年初开始,在谷歌上,白痴与特朗普就差不多给划上了等号。然后,谷歌的麻烦就来了。日前,美国众议院专门为此组织了一场听证会,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 )要求为此作出解释,面对共和党国会议员Zoe Lofgren 的质询:“所以你确定谷歌的搜索结果,不是一些小人们在幕后操控所为?”
劈柴哥作出了如下解释:
“每当你输入一个关键词时,谷歌就已经抓取并储存来几十亿网页的副本。然后,我们会把这些页面与你搜索的关键词进行匹配并排名,排名结果主要是按照200多个指标来决定——包括相关性、新鲜度、流行度等,特别是其他用户在搜索这个关键词时最想要到的结果。基于此,在任何给定时间,我们都会尝试对该查询进行排名并找到最佳搜索结果。然后我们用外部评估者评估它们,并将其评估作为客观性指导。这就是谷歌搜索结果如何产生的流程。”
估计很多人读完这段话后依然一头雾水。说实话,这段充满专业术语的解释,显然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力,更不足以打消议员们的腹非心谤,以至于劈柴哥只能进一步同义反复重申谷歌搜索的客观性:“这是大规模的运算结果,我们从来不对特定搜素结果进行干预。”
不过在更早时候,2013年,Google收购Deep Mind时也曾反思:“在硅谷,人们对技术变革的速度非常着迷,但是否技术就应用到正确的部分呢?但是要把事情做对,却很难。有时候我们不断往前推进,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这些进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身为人类,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希望如此快速的变化。我不认为是这样。”
一如枪支本身不辨善恶,搜索算法天生也没有党派之别,更不存在一位谷歌搜索主编为之粉饰润色,但总有人可以找到漏洞加以利用。
技术人员可以恶意地、不诚地修改页面,以提升某个页面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使其尽可能位于搜索结果的较靠前的位置,或者影响页面实际的分类,所谓的“谷歌炸弹”正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从技术上说,“谷歌炸弹”的本质是一种链接炸弹,谷歌自身很可能并没有干预搜索结果。
谷歌炸弹并不总是落在庙堂之上。最早有据可查的类似案例发生在1999年,当时有人偶然地发现当用户查询“more evil than Satan”(比撒但还邪恶)时,返回的是微软公司主页。为此,谷歌还在Google Blog 作出了解释,并改进了排序算法,许多“炸弹”遂成哑炮。
那么,谷歌是如何排雷的呢?一种推测认为,google防止“炸弹”的方式可能是判断目标网页中是否含有链入链接所包含的关键字。此外,如果在短期内监测到大量包含同样关键词的链接链向某一网页,google的排序算法就会判断此网页受到“炸弹”攻击,继而将在计算网页PR数值的时候忽略这些链接的影响。
很快,谷歌炸弹开始成为公众抗议的新工具,比起Facebook、Twitter,其影响堪称核弹级,政治人物常常成为讽刺和恶搞的对象。
特朗普并非第一个遭遇“谷歌炸弹”的美国总统。2003年10月,为了反对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乔治•约翰逊成功号召人们用“miserable failure”(惨败)这个关键词做为链接文字,链接向美国白宫网站布什总统的个人介绍页。两个月后,在Google搜索“miserable failure”的时候,布什的这个个人介绍页升到第一,搜failure的时候也是第一。在Yahoo和MSN的搜索引擎上也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情况。
2005年,因为抗议政府介入伊拉克战争,当人们在谷歌输入骗子一词时,就会导向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政府的个人介绍网页;2006年,意大利人恶搞了一把他们的总统,在谷歌输入buffone(意大利语,意为小丑)时,搜索结果指向的是时任意大利总统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官方网页。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可能是遭遇谷歌炸弹袭击次数最多的总统之一。2010年9月,一群法国网友就将炸弹投向了他们的总统,并成功的将“trou du cul du web”(网络臀部)链接到了萨科齐facebook主页。但这是一颗短命的炸弹,原因是在此行为曝光不久,萨科齐的facebook主页即被关闭。不过法国人似乎尤为钟爱戏弄萨科齐,在后来的一两年,萨科奇又被恶搞过好几次。
此外,在谷歌搜索引擎上,巴西总统卢拉也曾享受“酒醉的暴君”的关键词待遇,输入“人民的敌人”则会指向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传记。谷歌曾经在2007年宣布取消近百个“谷歌炸弹”搜索结果,其理由是,因为它们假借查询的幌子链接于一些不相干的网站。但从技术上看,“谷歌炸弹”难以从根本上杜绝。
看到这,好奇的你也许已经忍不住在百度里输入“白痴”。结果,你会看到一堆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