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宋爽,编辑:李靖越,校对:遇见,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部电影究竟要谁来演——至少在过去,这件事并不完全由资本决定。说起来,选角导演的崛起之路可谓崎岖无比。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和道具、灯光、无名的路人甲一样,在电影史上长期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人在意选角导演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导演”这两个字,也一度被认为滑稽可笑。在20世纪中期,选角导演这个名称曾遭到好莱坞导演公会的抵制。
1989年,艾美奖设立了选角导演的单独奖项。尽管呼吁奥斯卡设立选角导演的声音经久不息,但直到今年,其才终于宣布将在2026年春天举办的第9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次设立最佳选角成就奖(Best Achievement in Casting)。
对于全美选角指导协会的1200多名成员来说,这个消息虽然姗姗来迟,但足以令人欣喜若狂。
1968年,电影《龙凤斗智》第一次给了选角导演在片头独立名片页的待遇——Casting By Lynn Stalmaster(选角导演 林恩·斯塔马斯特)。这四个单词来之不易。林恩·斯塔马斯特后期回忆,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刻。而《龙凤斗智》的导演诺曼·杰威森(Norman Jewison)告诉他:“你为这部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你应得的。”
现如今,选角导演出现在片头主创名片页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行规,但在好莱坞,其行业的重要性仍未被广泛承认。
虽然平庸的人也会恋爱,但爱情角色还得找有魅力的演员
“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电影,其成功都取决于正确的选角。”马丁·斯科塞斯在HBO纪录片《选角大师》开篇便如此说道。
埃伦·路易斯(Ellen Lewis),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斯科塞斯诸多著名的黑帮电影。从《好家伙》《赌城风云》《无间道风云》到《纽约黑帮》……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延续,她为斯科塞斯的电影挑选出了几乎完美的演员。
当观众们看到乔·佩西把牌甩到荷官身上、雷·利奥塔扭曲发疯地大笑、罗伯特·德尼罗挑着眉毛对着镜子说“你是我在跟我说话吗?”的时候,几乎人人都会以为,这一切不过是风云际会而已。
著名的电影入门书籍《认识电影》中写道,许多导演相信选角对角色的重要性,所以非得等主角确定了才动手写剧本。小津安二郎说:“不知道谁来主演之前,我不能写剧本,就像画家不知用何种色彩就无法下笔一样。”希区柯克则表示,“选角就是塑造角色。”
“电影选角几乎自成一门艺术,它需要敏锐分辨演员形态的能力,这也是从剧场传下来的传统。电影演员大致可依角色分为以下几种:男主角、女主角、性格演员、少年、反派、轻喜剧演员、悲剧演员、少女、唱角等。”
《认识电影》的作者之一路易斯·贾内梯写道,“选角的传统一般不轻易破坏。例如说,虽然平庸的人也会恋爱,但爱情角色还是得找有魅力的演员饰演。同样地,具普遍美国特性的演员,如汤姆·汉克斯,扮演欧洲人就太不像。克劳斯·金斯基演邻家男孩也不行,除非那是个奇怪的社区。当然,演员戏路宽广与否决定了他的类型,像妮可·基德曼就可以角色多变,而阿诺·施瓦辛格就只有两种类型:喜剧和动作。”
毫不夸张地说,演员能为角色和电影定调。就如同我们很难想象《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不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而是范·迪赛尔、小罗伯特·唐尼或者杰昆·菲尼克斯。同样,我们也很难为查理兹·塞隆出演一个可爱幼稚的角色买单,或是相信格温妮斯·帕特洛是来自布鲁克林落魄白人家庭的女儿。
“好莱坞对什么是选角一无所知”
在好莱坞的旧片场时代,选角导演扮演的角色和如今截然不同,而更像是一个组织者,他们不输出观点和见解。因为对于电影公司来说,选角很简单——只需要从签约的演员中挑出几位便可。纪录片《选角大师》为此举了个例子。“一旦多丽丝·戴(早期好莱坞演员)被公司签下,那么之后(电影中)的角色无论是否适合她,都会找她来演。”
选角导演玛丽昂·多尔蒂(Marion Dougherty)这样评价,“好莱坞对什么是选角一无所知,他们只会对着演员表挑挑拣拣,看看谁以前演过医生,那么就再让他演一回医生。”
对于当时的好莱坞而言,类型演员就是一切,因为他们是电影公司的摇钱树——电影公司不厌其烦地反复用一个演员出演多个同类型的角色。
“那个时候选演员,只看外表——用外表来定义其角色本身。如果要选一个漂亮的演员,他们就会给他整整牙,用各种招数让他看起来光鲜亮丽。演技是最后才要考虑的事情,不会演还可以教。他们要打造明星,而不是演员”。电影史学家珍妮·巴辛格(Jeanine Basinger)说道。
直到玛丽昂·多尔蒂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切。她认为,“选角导演需要创造力。他对演员的选择与把握,实际上是参与了这部电影的艺术风格。”作为选角导演的先驱,多尔蒂坚持认为,比起组织者,选角导演更应该是一个艺术家。
这位“电影圈里的无名英雄”成就了阿尔·帕西诺、罗伯特·杜瓦尔、沃伦·比蒂、詹姆斯·迪恩、达斯汀·霍夫曼等电影迷心中伟大的演员。从1979年到1999年,她在派拉蒙影业担任了100多部电影的选角导演,并在华纳兄弟担任选角副总裁——尽管她在好莱坞的经历并不愉快。
多尔蒂改变了行业规则。她用自己在纽约的职业经历重塑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方式,摒弃了好莱坞在20世纪60年代的旧的工作室体系。她到好莱坞时,带来了她的演员小卡片,里面写满了她在纽约外百老汇、小剧院看到的有前途的演员名字。
玛丽昂·多尔蒂言简意赅地说道:“我的工作就是去找到正确的人去讲述这个故事。”
她常年游走在纽约的戏剧演出现场,尤其是外百老汇,但几乎都在纽约——“因为纽约是你能找到有趣的人的地方。就这么简单。”多尔蒂说。
“我认为达斯汀·霍夫曼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演员之一。当我见到他时,他已经在外百老汇演出了七年,从来没有出现在镜头前!罗伯特·杜瓦尔把达斯汀带到我的办公室,我立刻发现他不同寻常,非常有天赋。所以我把他推荐给了《午夜牛郎》。”多尔蒂说道。
1970年代的一天,玛丽昂·多尔蒂去外百老汇看舞台剧。舞台上的一个年轻人眼睛乌黑深邃,容貌带有西西里岛人特有的异域风情。多尔蒂说,“我脖子后面的头发都竖了起来,我的人生中只有三四次这样的感觉。”
这个年轻人就是阿尔·帕西诺。很快,多尔蒂便极力推荐他去自己认识的每一个剧组。后来阿尔·帕西诺在《我,娜塔莉》中获得了饰演主角的机会,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1972年,阿尔·帕西诺拿到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饰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电影《教父》中马龙·白兰度的儿子迈克·柯里昂,从此如日中天,连续四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罗伯特·德尼罗说道:“人们总拿我和别人做比较,我倾听但从未认真对待。只有帕西诺,我个人认为他绝对是我们这代人中最优雅的演员。”
选角是一场凭直觉的游戏
1963年,多尔蒂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选角工作室,成为后来兴起的工作室模式的雏形。马丁·斯科塞斯、戴安娜·基顿、伍迪·艾伦、克里斯多弗·沃肯等电影人都成为她那里的常客,甚至时常借宿。罗伯特·德尼罗曾称这栋小房子有种“温暖的感觉”,马丁·斯科塞斯形容这里“像家一样”,伍迪·艾伦则说,“这里实在是一个甜蜜迷人的选角场地”。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称多尔蒂为“选角导演的院长”,她培养了一批未来的大牌选角导演。她的助手朱丽叶·泰勒作为伍迪·艾伦的御用选角导演,发掘了梅丽尔·斯特里普,还曾经是《辛德勒的名单》《出租车司机》《午夜巴黎》《赛末点》《蓝色茉莉》《遮蔽的天空》等经典影片的选角导演。有趣的是,朱丽叶·泰勒的助手艾伦·路易斯,后来又成为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选角导演。
1944年,多尔蒂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后来来到纽约,希望成为一名布景设计师。有一段时间,她在高档百货波道夫·古德曼(Bergdorf Goodman)设计窗户,每周挣45美元。
3年之后,她开始在电视剧《克莱福特剧院》担任选角导演的助手,并在工作中钻研出了一些窍门:她时常会在演员试镜的时候,用一些小卡片记住每个演员的特点——“这个演员眼睛很像剧本中的叔叔”“那个演员喜欢X X运动”……她深入地了解他们,从细微之处感受演员们内心的性格和能够驾驭的角色。
1991年,多尔蒂在接受《迈阿密先驱报》采访时表示:“没有一位选角导演能真正说,‘我就知道他会成为明星’,因为这纯属胡扯。选角是一场凭直觉的游戏。你会在胃里感受到他们的天赋和潜力。这关乎勇气和运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宋爽,编辑:李靖越,校对: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