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丨蹦迪班长(ID:MrSugar008)
文丨三妹 不会耍嘴皮子的三妹
图丨@贾叽叽叽叽叽叽叽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这段出自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装》的“Rap”,至今仍混杂在许多群魔乱舞的BGM里,仿佛踏上这个鼓点,人们就成了镜头前的Battle大帝与饶舌女王。
唱响这段“外国快板”的是一位春晚小品演员,赵丽蓉。
1988,六十岁花甲之年,她第一次登上一年一度的全民舞台——春节联欢晚会。
1988春晚,赵丽蓉出演小品《急诊》
此后,慈祥的笑容,诙谐的唐山话成了她的标志,好像不说唐山话就会封印住这位小品演员的魅力。一旦开口,就像拨开了观众名为“哈哈哈”的开关,小品不演完,都没有要关上的意思。
是赵丽蓉成就了唐山话,也是唐山话助攻了赵丽蓉。她让国人从电视机前听到唐山话,这种说话像唱歌一样的冀鲁官话给春晚舞台增色。
相声演员马季的小品《宇宙牌香烟》里,马季扮演一个销售员,用唐山话叫卖着:“蟠桃,蟠桃,不使劲儿嘬它不着”,观众也没想到,连语调都能当包袱抖出去。
在唐山话里分不清声调,一个字的声调就能从高山掉入海底,又能重生似地从海底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山话被赵丽蓉带火,被运用到了影视作品中,给台词带去一丝喜剧色彩,电影《唐人街探案2》里,肖央扮演的宋义说的就是满口的唐山话。
就连去外地的唐山人都会因为方言跟外地人熟络起来:“你是唐山人啊?我从小就是看赵丽蓉的小品长大的,唐山话特别有意思。”
这位把唐山话说得远近闻名的老太太,将快乐播撒给人间,但在这慈祥笑容背后,却藏着她的叛逆人生。
1. 紧跟时代也Diss时代乱象
在时代洪流里不被淹没,紧跟时代取精去糙,是保命的药方子。
新旧文化冲撞是赵丽蓉小品的一大主题,我们总能在她的小品中找到流行元素,也能找到她对那些在文化里“乱搭乱建”行为的种种Diss。
1996年的《打工奇遇》里,酒楼旧貌换新颜,西餐馆改成太后大酒楼,招慈禧当跑堂,随着经济发展起来的上层建筑在传统文化边缘疯狂地试探。
来自农村想要学习开酒楼经验,开发旅游资源的赵丽蓉,穿上宫廷大袍是店员“慈禧”——
注意,这个画面有董洁出镜
脱了工作服,就是曝光乱抬物价黑心商家的朝阳群众——
对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行为的当众处刑,Diss连“货真价实”都不懂的酒店经理是棒槌,赵丽蓉的小品从来不点到为止,非得骂得百姓心头爽,这才作罢。
赵丽蓉作为评剧演员,她热爱传统艺术,但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不合理注入惹到了她。《如此包装》里,当评戏被变相包装,呈现出的作品稀释了传统文化的灵魂,传统变成了在观众面前扒光衣服的牛鬼蛇神,她不满意,“就你们这包装,把好东西都给糟蹋了”,披露了现实生活中商家们想要蹭传统文化热点,灌老汤喝假药的难看吃相。
嗨!嗯哼~会发声的gif
虽然有冲突,但赵丽蓉的小品里从没把流行文化当做避而不谈的洪水猛兽。
在1993年的小品《追星族》里,尽管赵丽蓉闹出把“四大天王”和“托塔李天王”搞混,把“追星族”当做少数民族的笑话,但当奶奶的她还是努力把自己理解的《星星点灯》唱给孙女听,孙女在闹,她在笑。
文化的兼收并蓄体现在赵丽蓉小品里,就变成“赵氏Rap”、“赵氏摇滚”。一只脚前脚掌“撵烟头”,后脚掌打节奏,另一只脚直立出站穿舞台的态度,右手摆出扫弦的动作,这不是唱《花房姑娘》的崔健,是摇滚教母赵丽蓉。
“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地小疙瘩呀”,在1992年的《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唱了一句《苦乐年华》中的歌词,每一个字都像石头一样结结实实地砸在地上,让人有一种想和面前这位江湖老太干一碗酒的冲动,酒里有她想对你倾诉的苦辣酸甜。
二十多年后,这种新文化与旧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依然存在,只是我们不会像以前一样,在春晚舞台上看见。
2. 不安分的人民艺术家
赵丽蓉上小学的时候是个不安分的人,上课从来坐不住,在课堂上唱戏,是老师眼里的“差生”,甚至老师还和赵的母亲说:“在课堂上坐不住,别的学生也学不好。”
“坐不住”的赵丽蓉从小生活在戏班子里,上台不知道害怕,见人就笑。老天爷妥妥地赏这口饭给了赵丽蓉,她一接,就是一辈子。
拜师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老辈子人学艺,吃过现代人学艺吃不了的苦。为了练戏,她到冰窟附近吊嗓。
老人家年轻时在冰窟旁边吊嗓时没照片,用舞台精彩瞬间演示一下
如果那时候有手机的话,赵丽蓉发一个“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配上一张冰窟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一定会有很多人在底下点赞吧。
《小二黑结婚》中赵丽蓉扮演三仙姑
但就算真的有手机,赵丽蓉也不会发朋友圈,她自嘲自己是“文盲”,大字不识几个。1962年毛主席调看评剧《小二黑结婚》后,对赵丽蓉扮演的三仙姑称赞有加,但赵丽蓉自觉功底浅、文化低,所以没和主角新凤霞一起去见主席。
接演电影《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一角时,看不懂《红楼梦》资料,就凭着一本连环画,在画里揣摩人物的性格,把刘姥姥给演活。
跳出大银幕,走下戏台,真人民艺术家的敬业精神能甩别人两条街。有一次在沈阳彩排,不少人都领会精神走个过场,可偏偏赵丽蓉愣是带妆彩排,从头演到尾。
有一股子倔劲儿,说一嘴的倔话。“不吃白不吃啊,儿子,这都是他们花钱啊”——这是赵丽蓉第一次和巩汉林春晚合作之前在饭桌上讲的话,一下子让有点紧张的巩汉林放松下来,就像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一样,说的都不是场面话,唠的都是家里的嗑。
“儿”有巩汉林,“女”有谷文月。1979年排练评剧《花为媒》,谷文月排了26场戏,一起合作的都是与其师傅新凤霞一级别的老师,心理压力再加上身体疲惫,谷文月病倒了。赵丽蓉端着一碗鸡蛋羹,对她说:“闺女,你呀,就是因为太累了,这不碍事,你别着急,病好了,我还跟你一块演。”
在别人低谷的时候选择并肩作战,是赵丽蓉对眼巴前种种困难的一记重踢。
3. 斜杠老年
1992年,赵丽蓉翻唱小虎队《爱》
同样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看看赵奶奶多可爱
我眼前的小虎队还是小虎队,但你说的赵丽蓉是哪个赵丽蓉?
棒球帽、束脚裤、白球鞋、金丝边眼镜,边唱着“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边比划着手语歌,唱小虎队的《爱》的,是那个评剧演员。
唱评戏里演小品演得最好的,演小品里唱流行歌曲唱得最起劲儿的,唱流行里穿得最潮流的老太太,据《如此包装》里的自我介绍:“我的中文名字叫赵丽蓉,艺名还还还叫赵丽蓉。”
1988年,赵丽蓉60岁才踏上春晚舞台,来都来了,既然登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92年她在舞台上教年轻人学探戈,编了一句教学大纲:“探戈揍是(唐山话表‘就是’)趟呀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你揍趟啊趟着走,这揍是探戈”。
不服老的赵丽蓉演了不到十个小品,就在几代人的脑海里世代“霸屏”。
赵丽蓉是穿着带亮片的马甲跳Disco的潮流老太,是玩跨界的“斜杠老年”。但最根本的,她是一个老人,就像我们家里的奶奶那样的老人。
“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好的,穿好的,就幸福了?”《妈妈的今天》里,赵对巩汉林说:“我倒要让你看看,我们夕阳的生活,是多么灿烂辉煌!”话音刚落,老太太就飙了一段探戈。
我们认为她们幸福的晚年会满足于最好的吃穿,可她们,只想追赶时代的前沿。
看热播剧,在朋友圈点赞留言,戴老花眼镜用手机看新闻,看平板电脑……我们以为人老了,就不潮了,其实,是潮人变老了,她们只是换了一个时代更潮流地生活。
在我家翻到过我奶奶的一张照片,带着蛤蟆镜,背着手笔直地站着。我们认为我们存在的时代就是最高科技的潮流顶峰,可倒退三十年,我们未必跟得上她们潮流的脚步。
我们是现在的年轻人,她们是曾经的年轻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就像喜欢新鲜的我们。我奶八十了,每次教我奶发微信语音聊天的时候,按住“按住说话”的按钮,当她自己独立发出一句语音的时候,笑得像中奖一样。
像赵丽蓉一样的老人们,脸上写的是慈祥,嘴里念叨的是对后辈们的希望,还有一句倔强活在态度里:老了该怎么活,你们说了可不算。
赵丽蓉是人民艺术家,之所以有“人民”二字,是因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里有着咱老百姓关心的生活,涵盖包括养老在内等问题和移风易俗的疙瘩;而之所以有“艺术家”这个称号,咱不谈虚的,就是因为她留下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1993年,赵丽蓉和陈佩斯主演的《孝子贤孙伺候着》上映,这电影了揭示了铺张浪费的土葬习俗。
在棺材里拍戏,国外有《活埋》的瑞恩·雷诺兹,国内就数赵丽蓉了。赵丽蓉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了一个对土葬有着执念的母亲,陈佩斯饰演的儿子是响应国家号召主张火葬的民政局的工作人员。
母亲为了自己在生命结束的时候被土葬,参与了一场“假死”的闹剧,看到即将为了自己卖掉房子、闹得家里鸡犬升天的儿子二小,二小娘转变了观念。
这部电影在啼笑皆非里藏着对不良风俗的冷笑,有时代更换的缝隙中那些想要剔除却不容易剔除的糟粕们。
老艺术作品里,总有对时代的思考,还有对后辈不能重蹈覆辙的警示。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陈佩斯饰演的二小问,那些原来啃丧葬老本的人,在出台移风易俗政策之后去哪儿了,后来发现跳大神的改行,成立了宇宙公法研究中心。
不怕糟粕难以剔除,就怕它们换了一种方式寄生。
横行在世的顽疾骗得了别人,可骗不过老艺术家的火眼。但这些能说出来给我们提个醒的作品,如今又藏在哪儿呢?
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今天,谁又能接替赵丽蓉,在春晚舞台上塑造国民老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