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01 17:59
赵本山范伟再合作:猛虎与蔷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杨睿琦,编辑:赵普通,原文标题:《本山的“招”,范伟的“术”》,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赵本山和范伟这对黄金搭档的故事,从他们的合作开始,到分道扬镳,再到重聚的瞬间。文章通过对两人成长环境和艺术追求的对比,揭示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选择。赵本山希望成为一个话事人,掌控权力,而范伟更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最后,两人又各自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 赵本山和范伟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们的合作让观众笑中带泪,回味无穷。

• 范伟和赵本山在艺术追求上有所不同,范伟更注重角色的丰富性,而赵本山更追求观众的直接笑料。

• 赵本山希望成为一个话事人,掌控权力,而范伟更倾向于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

“提前过春晚了!”


8月18日,电视剧《鹊刀门传奇》播出,带领着熟悉的赵家班弟子,赵本山此次选择将东北与武侠结合,在辽东大地上讲述鹊刀门内啼笑皆非的武侠故事。


说是武侠题材,其实更像情景喜剧。在每集25分钟左右的时长里,你会看到谢广坤反串、李大国扮太监、刘英成刺客,一人分饰鹊刀门掌门西门长海、厨子村夫西门长在兄弟二人的赵本山,更是贡献其装瞎、掉凳等独门绝活,让观众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叹“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看着赵本山带着徒弟们打打闹闹,很难不去联想他昔日的黄金搭档——范伟。《漫长的季节》中跨越二十年时间追查真凶的父亲王响,让观众再次被范伟的演技猛然震撼。


伴随着十余年的比较、猜测与揣度,在2023年,赵本山与范伟两个人再次通过熟悉的东北叙事,完成了一次屏幕交汇。


当这对曾经的黄金搭档再次站在观众面前,有人已成为猛虎,有人则细嗅蔷薇。


交汇


1995年,赵本山和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第一次过招。


这一年,凭借着《相亲》一炮走红的赵本山,带来了《牛大叔提干》。他依旧熟练地把控所有笑点,人们很难在这场幽默风暴中,注意到一旁没几句台词的范伟。


这是范伟第一次走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其实在这之前,他和赵本山私下里见过几次面。


第一次是1992年春晚前夕,赵本山小品角色需要换人,于是他找到范伟。这对范伟来说是天降的好机会,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排练,但最终导演决定用原演员,范伟就这样与春晚舞台失之交臂。


得知结果的范伟什么话也没说,一个人默默走了。这让赵本山注意到了范伟,“看一个人要看大喜大悲,范伟就是我要的搭档。”


赵本山曾这样评价自己,“我在生活中挺准确的,准确指的是为人处事,对事物的判断,对人的交往。”对于范伟的选择,也许是这种自我评价的体现之一。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从《走毛道》到《儿子大了》,赵本山一直带着范伟,两个人都卯着劲地想闯出东北。


生活环境天差地别,但两个人都有颗不安分的心。


范伟生长在辽宁沈阳,出生时这个城市还闪耀着“共和国长子”的迷人光芒。全家五口人生活在沈吉铁路旁的胡同里,邻里邻居都是工厂工人。父亲是厂里的宣传干事,母亲是位营业员,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相比之下,赵本山的成长经历更加传奇。同样出生在辽宁,但赵本山生在现在的“宇宙大都市”铁岭下属的开原市莲花乡莲花村石嘴沟,也是《不差钱》里丫蛋和小沈阳的故乡。


幼时丧母,父亲为了逃饥荒远走他乡,当时只有6岁的赵本山几乎成了孤儿。为了活下去,赵本山只能跟着盲人二叔赵德明学艺,从小吃村里百家饭长大,最饿的时候甚至只能喝凉水充饥。


两个人不同的生长环境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东北的一体两面:一个是散发着热腾蒸汽与钢铁气息的工业文明,一个则是田间地头的乡野生活,但二人在或普通或苦难的生活中,都选择了靠向艺术。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精于小品的范伟,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相声。


1978年,16岁的范伟在家里平房的地上,磕了几个响头,拜了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为师。此后为了能说好相声,范伟至少每天花上两三个小时矫正自己的东北话,字字句句地斟酌每一处包袱、贯口甚至气息。


和规规矩矩的范伟相比,赵本山明显路子更野。跟着自己的盲人二叔,赵本山学会了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小帽,尤其擅长三弦,模仿盲人二叔更是一绝, 被誉为“东北第一瞎”。


如果说范伟的技艺精进源于自我的勤勉与师傅的提携,那么赵本山则来自一次次走街串巷卖艺讨生活的锤炼。


这让赵本山更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表演也更放得开,追求的是大开大合、随机应变与浓墨重彩。而工于相声的范伟则更讲求工整严谨,争取不出错,这也为后面二人不同的艺术追求埋下伏笔。


从《牛大叔提干》开始,范伟被正式带进了赵本山的话语场。连续三年贡献了《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等经典作品,但却始终被观众视为赵本山的“绿叶”。


终于来到2001年,范伟迎来《卖拐》,成功让观众在“大忽悠”之外,也记住了“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伙夫”的范师傅,后续的“忽悠三部曲”也让范伟如日中天,甚至一度可以与赵本山比肩。


范伟走红,赵本山并不介意,甚至带着编剧何庆魁一遍遍磨剧本,想着怎么给“范师傅”加点戏。在拍《刘老根》的时候也一样,眼见范伟把原本并不吃重的“药匣子”演得有滋有味,赵本山马上给药匣子加戏,令其变成《刘老根》系列的灵魂人物。


“本山大哥居然能让我这么放手演,我体会到了作为演员从未有过的快乐。”范伟曾这样说道。


刚跟赵本山搭戏的时候,范伟也很不适应。赵本山喜欢临场反应,时常砸一个剧本上没有的包袱过来,砸得追求严谨、细致的范伟一阵发懵,说得最多的话是,“哥,好像没这句啊?”


“你不能背得100%固定,你要固定就死了。”赵本山这样和范伟解释,一来二去,范伟被赵本山带的活泛起来,《马大帅》中范德彪与马大帅街边扭打的经典桥段就来自二人的即兴发挥。


除此之外,利用人物缺陷做标签、谐音梗、肢体表演等赵本山的独家法则,也都被范伟学的二样不差。赵本山也曾说,“他跟着我这么长时间,几乎把我的这点玩意儿都偷干净了。”


冲撞


就在人们以为赵、范二人能一直在春晚演下去时,事情发生了转变。


2005年,表演完小品《功夫》后,范伟找到赵本山,说自己想休息两年,让他找别人搭档。黄金搭档的分道扬镳有人说是范伟承受不了春晚的直播压力,也有人说二人嫌隙早起。


就在前一年,一直定居沈阳的范伟想搬到北京来,赵本山当时的确有些不舒服。在他看来,范伟此举是“翅膀硬了”,但还是帮范伟联系了煤矿文工团的翟团长,帮范伟在北京安了家。


也是在这一年,范伟主演了安战军的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一举拿下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这也是范伟首个国际性电影奖项。


或许这才是赵本山感到不安的根源: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小品搭档, 竟然要去演电影了。


这并不是范伟的一时兴起。在与赵本山合作的十余年间,范伟越来越清楚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是什么。


小品一直是赵本山的舒适区,在此之前,范伟一直在单方面接纳赵本山的表演法则。比如赵本山喜欢用生理缺陷为人物做标签,于是有了《卖拐》系列里脑袋大脖子粗的范师傅,以及《刘老根》里说话结结巴巴的药匣子。


范伟也曾顺着这种方法,让《乡村爱情》里的王木生变成“大舌头”、《天下无贼》中的劫匪也是磕磕巴巴。从观众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无疑是成功的,但范伟与赵本山的灵感来源明显不同。


生理缺陷或肢体冲突在赵本山看来,可以成为观众的直接笑料,比如隔壁长年脑血栓的吴老二、或者百试百灵的踩空、掉凳,这或许来自赵本山童年的卖艺经历,他知道这样的表现,观众会开怀大笑。但范伟对于这种表演法则的使用,则建立在丰富角色的基础上,比如《乡村爱情》里的王木生,范伟设计的口吃是为了让“富二代找不到媳妇儿”这一情节找到逻辑落点。


《卖拐》中的范师傅,范伟也从未认为他是靠走路一高一低、脑袋大脖子粗的外貌特征让观众发笑,而是“他认真到了一个极端,所以才好笑”。药匣子也不是靠肢体语言和挤眉弄眼赢取喜剧效果,“而是靠性格本身”。


表面上这是二人喜剧技巧取用方式的不同,实质上已经昭示了二人渐行渐远的结局。


在《看车人的七月》后,范伟逐渐打开电影之门,陆续拍摄《耳朵大有福》《私人订制》《我不是潘金莲》《不成问题的问题》,角色也从一开始的多多少少带点幽默色彩,最后变为范伟一直想要的“正剧范儿”。


赵本山也是个好演员。2007年主演的《落叶归根》至今位列“想看但不敢看的电影”榜单前列,2013年《一代宗师》中的“关东之鬼”丁连山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但与范伟不同的是,赵本山并不是做不了一个好演员,而是他不能只做一个好演员。或者换句话说,他更想成为的,是一个话事人,是权力的掌控者。


这么多年,赵本山的身份已经不仅局限于一个小品演员,他是曾经的本山传媒董事长,是几百位徒弟的师傅,是王家卫口中的“本山大哥”,是张艺谋嘴里的“快乐宝贝”。


从1990年登上央视春晚,赵本山就是绝对的主角。高秀敏、宋丹丹、范伟是他一轮接一轮的黄金搭档,张惠中、何庆魁是他创作的左膀右臂,赵本山习惯了居于话语场的中心,他需要的是绝对服从、不背弃、不逃离。


为了让这种绝对服从更加牢靠,在搭档接连离开之后,赵本山选择了构建师徒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接近血缘的社会关系,这也成为他这二十余年来的事业重心。2003 年,赵本山成立了本山传媒,前几年启动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中的优胜学员成为本山弟子,同时也是公司员工,赵本山的演艺帝国开始搭建。


次年,本山传媒与辽宁大学共同创办了“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列入国家计划招生。但赵本山觉得徒弟还是不够,为了挖掘更多好苗子,赵本山也时常观看演出,小沈阳就是赵本山2006年在铁西和平影剧院亲自面试的。


为了维持本山传媒及刘老根大舞台的正常运转,赵本山甚至给自己再次增添了“企业家”的身份。2009年,赵本山赴香港参加了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花费55万元,只希望“能学会科学化管理企业。”


也是在这一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丫蛋走上春晚舞台。阔别昔日所有黄金搭档,赵本山这次憋着一口气,即便直播前已经身体严重不适,仍在床上一遍遍给徒弟们加戏、改脚本,争取把所有高光落在徒弟们身上。


所幸《不差钱》成功了,小沈阳一炮走红,对着各路媒体一遍遍感谢自己的师傅,就像当初范伟一遍遍重复“感谢本山大哥知遇之恩”一样。


2011年,赵本山带着徒弟王小利、李琳再次走上央视春晚,效果却大不如前。终于,赵本山在这一年彻底告别央视春晚舞台,选择为徒弟们开辟康庄大道。


从2006年开始,几乎一年一部按时定点的《乡村爱情》让赵本山和其徒弟们有了春晚之外更广阔的舞台,在这部乡村群像系列剧中,赵本山将自己的一众徒弟容纳进象牙山,刘能、赵四、广坤们,在屏幕上一遍遍重复着赵本山的表演法则。只要观众吃情怀,赵本山的老路子就能行得通。


当然,即便在师徒关系中,绝对服从也是不存在的。2014年,小沈阳将社交媒体认证从“赵本山徒弟”改为“艺人”;娇娇开直播称要与赵家班“决裂”;刘小光赌博、出轨传闻不断......


更致命的是,剧情注水、人设崩坏的《乡村爱情》也让观众不再买账,赵本山带着徒弟们走上“象牙山”,也终究有下山的一天。


入海


2019年,《刘老根3》开播,最引人瞩目的是,范伟居然回来了。


阔别17年,赵本山、范伟再度合作,没人知晓个中缘由,但一句“这不是你一句话吗?你说我就回来呗,是吧?”让观众几乎与药匣子、刘老根共同落泪。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对黄金搭档的重归于好,也是一个时代的再次回归。


在这次的短暂交汇后,范伟、赵本山又继续各自事业:耕耘电影多年后,范伟选择重回电视剧领域,《漫长的季节》中范伟再次用炉火纯青,臻于化境的演技将王响这一角色带给观众;赵本山则开辟了武侠喜剧新路数,依旧带着一班徒弟在《鹊刀门传奇》里扮瞎、掉凳、玩笑料。


和现实生活一样,赵本山在剧中也是掌门人,只不过一人分饰西门长海、西门长在两角,这两个角色仿佛赵本山的两大分身,前者是名动武林的当家掌门,需要照顾一大家子徒弟;后者只喜欢做做饭、找老伴儿,过好日子,胸无大志。


赵本山的理想生活似乎通过这两个角色得到投射,他向往柴米油盐,亲友围绕,但又放不下声望名利。在媒体释放的《鹊刀门传奇》探班视频中,赵本山下厨做饭,周围照旧徒弟环绕,辣椒刚放锅里周围就惊呼“太香了!”



不知道这是否是赵本山苦心经营二十余载的最终所求,但在他身上始终背负了太多东西,或者说他的心里装了太多人。


他把自己和别人都看的很重要。即便回到农村小院洗手作羹汤,赵本山也摆脱不了肩上的这种重压感,这种重压感来自名、来自利、来自他通过众人环绕为自己创造少时缺失的安全感,没有人比他需要通过“师徒”这种人造关系,来为自己塑造血肉。


赵本山对自己的评价除了“准确”,还有前半句,“我是个性情中人。”回顾赵本山三十余年的走红史,充满了烟、酒和各路朋友。第一次上春晚备的一箱茅台酒、和山东老板打赌喝的七瓶白酒......再大的腕见到他都要尊称一声“本山大哥”。


但范伟则不一样,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逃离一切舞台之外的舞台。和屏幕形象大相径庭的是,范伟生活中不爱说话,不抽烟也不喝酒,就算别人请他去酒局他也很难讲出几句吉祥话,甚至剧组的开关机仪式他都从不参与。范伟的爱好也是做饭,但很少有人知道。


“范伟是个好人,但他不能够去迎接社会所有的一切。”赵本山的这句评价,或许是两个人各有天地的最终注解。一个人努力站在权力之巅,彩虹与风暴他都迎接;另一个人谨小慎微,只想努力守住自己的一小方城。


或许这两个人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分道扬镳,外人猜测的种种不和、矛盾,归根结底也许只是人生目标与选择不同。曾经的交汇来自于对同一个目标的追求,分开也只是再次奔向各自的道路。


就像发源于同一处的溪流,经历了短暂的交汇,最终又流向了各自的高山低谷。但对于岸边的我们来说,他们始终没什么不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杨睿琦,编辑:赵普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