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3-06 13:00

我在非洲当酋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口述:李满虎,记者:关珺冉,编辑:漆菲,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我今年27岁,来自宁夏,最近在国内媒体上“火”了一把。原因是我当上了尼日利亚的酋长。


去年12月23日举办的加冕仪式上,我身穿酋长传统制服、拄着权杖坐在专属席位上。当地村民发出独特的声音为我欢呼,还打着节拍载歌载舞为我庆祝。


此时的我在尼日利亚东南部克罗斯河州与喀麦隆交界的伊通(Etung)地区,与中国有7小时时差。这里虽然较为偏远,却是片肥沃的农业区,可可、车前草、椰子、香蕉、玉米、山药……应有尽有,当地还建起了可可研究所。盐湖的盐、森林的木都是很好的原材料。当地也在尝试改善电力设施、引入公共交通计划、培训妇女自力更生。


我之所以来到伊通地区,源于另一个身份——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的职员。公司正在承建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跨境大桥项目,我在其中负责行政外联等事务。


不久前,当地助理告诉我,伊通地区的土皇有意册封我为酋长。“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这种荣誉可是用钱买不来的。”土皇后来告诉我,之所以选择我,一是表示当地对中国公司的认可,二是期待我能够代表他去处理公司与当地人的一些事务。


我是“幸运酋长一世”


加冕的日子是我选的——2018年12月23日下午2点。没什么特别理由,那是我这段时间唯一悠闲的半天。圣诞节前,我要为200多名尼日利亚员工结清当年的工资,之后还要投入到圣诞节和新年放假期间的员工活动中。


下午2点前,我来到土皇的皇宫,两名秘书为我准备了专门的酋长制服:白色上衣和棕色“围裙”(其实是一块布)。这套制服在庆祝当地传统节日——例如木薯(当地主食)大丰收的木薯节上可以穿着。酋长的另一套议员制服是浅褐色格子衫和格子裤,只有在参加当地法律法规制定或出席重要会议时才可穿着。


加冕的几天前,伊通地区就贴出告示,当地广播站也进行了广播。我还给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各个政府部门写了邀请信。当地海关移民局、警察局局长和宪兵队司令都来捧场,平时他们也是我打交道的对象。


伊通地区属于基督教区域,加冕仪式也从祷告开始。


“这是你应得的!”在进行了一番简短讲话后,土皇开始为我加冕。先是依次递来了证书、项链和权杖,最后为我戴好酋长帽。镶金边的长方形蓝色酋长证书上,写着我的英文和中文拼音名字。名字后写有我的封号“NtuiOfa 1”。“Ofa”是当地语言,意为“幸运”。翻译过来就是“幸运酋长一世”。


伊通地区共有220位酋长,我是第221位。“你是个厉害角色!”当地其他酋长也前来跟我打招呼。“权杖的上方鹰头部位拧开是一把尖刀。”他告诉我说,这是权威的象征,并热情地为我演示作为酋长应该怎么使用自己的权杖。加冕仪式最后,尼日利亚人用载歌载舞的方式为我庆祝。木薯、自酿饮料、啤酒纷纷上桌。整个仪式耗时近三小时。


2018年12月23日加冕仪式当天,李满虎被授予象征权力的证书、项链、权杖和酋长制服,并加冕为酋长。


中国酋长不多,我是最年轻的


仔细想来,我与土皇的第一次见面并不算愉快。他第一次来到公司向我说明他是这里的土皇,当地事务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我当时并不了解土皇的权力有多大,便草草“打发”他走了。后来经当地助理提醒,才对尼日利亚的土皇和酋长有所了解。


土皇的英文就是“King”。早在14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尼日利亚,直到19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尼日利亚北部形成一系列酋长国,土皇通过宗教信仰约束臣民。即便在现代社会,尼日利亚仍然存在两套权力机构:一套是现代国家的管理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由总统、州长等官员实施管理;另一套则是传统的权力系统,以土皇为中心的权力系统拥有自己的一套法律法规和惩罚条例。


他们拥有自己的皇宫或城堡,还有一个相当完善的统治机构,总部设有内务、外交、财政、税收等职能部门,在辖区各省份册封若干酋长负责事务管理,并参与国家各级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酋长可以决断他所管辖范围内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一些家庭琐事。有着近1.8亿人口的尼日利亚由250多个民族组成,酋长作为部族传统领袖,至今仍然在人民心中享有威望,并受到政府的尊重。


我身穿酋长服饰、手拿权杖走在伊通地区街头,当地人总会向我投来尊重的目光,甚至会走上前来请求我的祝福。因为我的英文名叫阿丹(Adam),他们还会尊称我为“阿丹酋长”。


“阿丹酋长你好!”一位女性村民跑来用当地方言向我问候鞠躬,我会轻轻拍拍她的肩给予祝福。男性村民会双手合并,放在我的面前让我吹口气,然后用手去擦拭自己的身体,以此期望给自己带去平安和福气。


酋长本有自己的封地和臣民,但中国企业代表获得尼日利亚酋长头衔更多是荣誉性质,平日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行政外联人员。


在尼日利亚,像我这样的中国酋长并不算多,而我是其中唯一的“90后”。他们当中既有在尼生活多年的华人,也有中资企业的高管。


第一个被册封酋长的,是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的项目经理房一波。他在2007年6月被阿卡姆土皇册封为“拜阿姆里”酋长,意为“带来光明的使者”。这是因为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电站不到三年就竣工了,为当地人带去了光明。


2015年8月,中铁建中非建设尼日利亚有限公司为落后的伊柯洛杜市修筑了一条现代化公路,总经理李庆勇被加冕为“博巴索纳”酋长,意为“皇家筑路匠”。


同年11月,中国四达时代集团尼日利亚首席执行官刘金泉在阿比亚州乌土鲁地区被土皇授予酋长头衔“恩库努祖”,一位“拥有先进技术的酋长”。这是因为四达时代的数字基站提高了阿比亚州观众的收视质量。


老婆是酋长必备,最好娶4个!


2019年新年伊始,我接到土皇电话,他让我去家中做客。土皇称呼的家是“皇宫”,这栋两层楼高的建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西非元素。皇宫外墙上雕刻有三个穿当地服饰跳舞的少女,两侧是演奏乐器的小伙子。


皇宫的客厅陈设简单,棕皮沙发、矮茶几摆放正中,墙上挂着方形时钟。70多岁的土皇有高血压,腿脚不灵便。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一直坐在那把专属“皇椅”上。这把金黄发亮的座椅椅背上写着“上帝在我身旁”,椅子腿上刻着“皇宫座椅”。


这次土皇找我来,主要谈了三件大事:老婆、孩子和土地。


“老婆可是酋长的必备。最好娶4个啊!”土皇认真地说:“在我们这里你可以随便挑,挑中哪个就娶哪个。”我对他开玩笑说:“我要娶四个的话,最好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尼日利亚四大部落)各来一个,这样我就是四大部落的亲戚了。”土皇自己就有4个老婆,一进门,他的老婆们便恭敬地向我打招呼。


第二件大事是子嗣继承问题。土皇问:“假如你死了,你这个酋长谁来继承?”要知道酋长是世袭制,未来我的儿子可以继承我的位置,他的头衔就是“幸运的酋长二世”。于我而言,2019年还未有娶妻生子的计划。


家庭事务以外,酋长还有一项重要必备是土地。“秘书正在准备土地授权书!”土皇主动提及此事,这一区域的土地都是他的领地。此前有酋长曾得到过500亩土地。


随后的闲聊中,我们谈起了中国和非洲。我为土皇带去了年货——新疆大枣和葵花籽,还有其他极具中国特色的小食品,这些都是当地人吃不到的。


土皇对中国的印象只有“中国制造”。这次召见中,我便从“中国故事”聊起:中国港珠澳大桥通车了、中国高铁又快又稳、去年尼日利亚总统和夫人到北京出席中非论坛……土皇则分享了自己如何从村长打败劲敌,最后成为土皇的故事,以及他唯一一次去印度的经历。


临别前,他还给我“显摆”了州政府刚刚送他的一辆全新福特SUV汽车,车牌号上霸气写着土皇的名号以及“高贵权力”的缩写。随着尼日利亚大选临近,中央政府为了得到伊通地区的支持,向土皇赠予了这辆汽车。


酋长头衔有利于项目推进


2013年我从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我先去了甘肃一家国有煤炭企业工作。当时过于安稳的国内生活让我产生了出去闯闯、看看世界的想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2015年初,我来到尼日利亚一家中资矿业公司从事地质勘查工作,还带领尼日利亚当地大学生去野外勘查。毕竟矿业在非洲还是有待开发的状态。经过两年多的锻炼和适应,2017年6月,我进入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工作。


我记得在非洲的第一次出差,就去了尼日利亚中部的纳萨拉瓦州。“通讯靠喊、交通靠走”是该地区的生活常态。我几乎每天都处于失联状态,打电话只能靠运气。当时我摸索到了一棵大树,每次朝着一个方向就能有信号。之后的两个月,每天我都去树下“报到”。


无信号的日子,我会去当地人家串门。这里加起来就十几户人家,没几天就混熟了,还和当地人一起聊天、一起洗衣做饭。我还记得,我的衣服是一个叫Ladidi的姑娘帮洗的。


现在的伊通地区,好歹有了3G网络。中地海外给这里安装了自来水设施。每天清早,生活在边境地区的人们就头顶水盆,找水龙头接水。如今我不需要再进行艰苦的矿业勘查,而是转向了摸索如何与非洲人打交道。


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很复杂。首先不能对当地人的肤色有歧视,要真诚对待每个人,并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帮助他们。第二,要尊重他们,包括信仰等各个方面。我是处理外部关系的,不论是我们的雇员还是当地政府官员,平时对我都挺尊重的,而尊重也应是相互的。


尼日利亚与喀麦隆跨境大桥项目的起点位于伊通地区姆富穆村,终点是喀麦隆境内马姆费地区埃科克村。这座大桥贯穿尼日利亚和喀麦隆重要陆路口岸,完工后边境地区的交通堵塞将会有所缓解。


酋长头衔明显拉近了我和当地民众之间的距离,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受到欢迎和拥护,这也有利于项目的推进。虽然我是荣誉性质的酋长,未被安排具体工作,但我仍会全身心投入到大桥项目中。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伊通土皇给予我的一份责任和信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口述:李满虎,记者:关珺冉,编辑:漆菲,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