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作者:weilai,编辑:beila,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3月25日下午,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发布通知,将于6月30日终止营业,这一歇业也宣布“伊势丹系”商场在中国舞台的谢幕。
梅龙镇伊势丹开业于1997年,是日本株式会社伊势丹在上海开设的第二家高端商场,第一家是淮海路上的华亭伊势丹(如今的TX淮海)。
这家商场开业时也曾风头无两,如今,百货公司却逐渐成为远离日常生活的业态,成为无数上海人的一种回忆。
上海百货公司究竟有多少?
就上海而言,最早的百货公司是1883年英商创办的福利公司。近代有名的华商四大百货公司则为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
1917年起由广东籍商人在南京路上先后创办的先施、永安、新新三家环球百货公司,一改外商百货公司一统南京路商业的格局,而1936年的大新公司,直接将南京路百货业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1930年代,闪烁着五彩霓虹灯的百货公司几乎就是夜上海的代表,也是它们塑造了上海“十里洋场”的美名。
大型百货公司们除销售商品外,还提供洗浴、游乐、歌舞、餐饮等各类娱乐消费服务,顶层甚至设有电梯直达的游乐场,其消费内容完善、先进程度放在现代都令人咂舌。
如先施百货将其商场顶层的游艺场命名为先施乐园,园内有“苏滩、木滩、大鼓、京剧以及魔术”等演出剧目,可与当时淮海路上的新世界、大世界等独立游乐园相抗衡。
硬件到位不说,先施更在同期百货中带头雇佣女售货员,联合当时的一众百货公司打开了女性就业的新局面。永安公司还借此局势,把销售康克令金笔的康克令小姐捧成了“百货明星”,造就了第一代带货女网红。
1953年九月,上海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正式营业,报纸广告称之为“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该商店设B1层至2层三个楼面,后续几年又增辟4、5两层,营业面积直达15800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店。
除了当之无愧坚挺至今的“第一百货”,上海还曾有过从“第一百货”到“第十二百货”整套百系列。现在大多数商店已经和它们的名字一样,消失在市民的视线乃至记忆中。残存的几家也历经数次更名,如“第九百货”到“久光百货”,“第十百货”到“华联商厦”再复名“永安百货”。
1992年之前的上海四大市级商业中心是四条商业街——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各个商圈大大小小的国营百货商厦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建筑。
1993年往后,太平洋、八佰伴、巴黎春天、伊势丹、百盛等外资百货冲击原来的中小型国营百货。上海地铁的建设也导致消费人口向中环外扩,陆家嘴和南京西路两大新CBD诞生。
上海人有多爱逛商场?
上个世纪,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埠,拥有着全国最发达的百货公司行业。从南京东路到四川北路,未必次次消费,但上海人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轧马路”,这种娱乐活动现在看来可不就是“citywalk”的前身。
除了“轧马路”以外,一种上海独有的消费习惯“轧闹猛”也是在百货公司时期就可见一斑。
《大公报》在1948年10月的报道中描述了南京路上市民抢购商品的情景:“抢购风潮未退,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绸布呢绒等货顿时售罄,百货店营业额比平时要增加三四倍到十多倍,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
百货公司们不仅积极引进了不少具有话题性的高级外贸货品,还在零售方式上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帮助上海在世界零售行业拥有了一席之地。
如果你在1934年走进上海南京路上的永安百货公司,你会看到面前摆着一堆白色的碎皂片和香精。短短几分钟内,这些原料经由四五台机器粉碎切块,打上形状和花纹,包上黑纸金带,最后成为香皂成品。这是永安的新式制皂机器表演。当天,凡是进店购物的顾客,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块香皂。
只保留衬衫上半部分的“节约领”在上世纪60年代风靡大半个上海,它在上海全泰服饰鞋业总公司只卖几毛钱,每天都能卖出近千个。
改革开放前夕,人们要么使用节约领代替正式衬衫,要么把宽松的裤腰往里缝上几寸来束腰。这时的上海,还在用最当地的方式帮助中国人维持住消费的面子和里子。
1998年,北京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推出一项关于“京货、沪货、粤货”的调查。京货给人的印象是“乡土柔情”和“较高的历史地位”,粤货给人的印象是“产品多、宣传多、创新能力强”,而沪货给人的印象是“从不担心质量”和“强调为顾客服务”。
时间跨越到近十年的当代,上海商圈建设已经到达了第六至第七阶段,由内而外扩展至15大市级商圈,一站式大型购物中心早已取代百货公司的地位。
这直接导致了上海关停转型的百货店逐年增多,而每年新开业各类购物中心则从不足10家,猛升至每年30家左右。同时,市中心局部区域出现空心化,以往热门的街铺出现大量空铺且空置期大大延长。
百货公司的时代,过去了
上海近两年宣布闭店的有经营了30年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开业26年的上海置地广场,以及诞生于1952年、营业时间长达72年的上海六百等。同本次梅龙镇百货的停业通知一样,他们都在正式关闭之前迎来了一波巅峰客流,市民们仿佛一次次在用最后的同情目送这些商业的离开。
从全球范围来看,百货行业在电商平台高速发展的巨大冲击之下均已进入寒冬期。美国曾经的“百货之王”西尔斯(Sears)已于2018年申请破产,三大百货公司中梅西(Macy’s)和科尔士(Kohl’s)业绩惨淡,市值严重缩水。日本百货业已停止增长,韩国近三年几乎没有新店开业。
80年前,人们得千里迢迢跑到南京路,一睹康克令小姐的芳容,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屏幕那头下单;50年前,去上海出差的同志是块宝,一条长长的代购单永远写不完,现在进口超市里的天价食材,隔天就能和邻居们一块团到家门口。
上海太平洋百货
以现在上海的大型购物中心为例,社区“互动感”与时髦“文化感” 快速组成新的动线,消费者可以在楼栋间散步露天街铺,也能在室内闲逛中庭市集。当代消费者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仿佛成了品牌们默认的商业密码,大热IP快闪店引起的轰动不亚于曾经的百货公司开业。
定期举办大型瑜伽或单车活动稳固社群文化。全员对标宠物友好型场所,都为购物中心俘获了更多消费者。
最有消费力的客户则流向了高阶重奢商场。上海的天恒隆广场、国金中心、北京SKP……针对富裕阶层量身定制会员积分制度,从而掌握它们在顾客面前的绝对话语权。
十年前摆在百货公司面前的挑战是商品过剩,十年后摆在购物中心面前的难题则是场所过剩。
总体来看,上海商业体已经从1.0版迭代到了3.0。1.0是传统百货,2.0是“零售+餐饮”,3.0是“零售+餐饮+体验”。体验的部分在未来仍会留给各大购物中心奇招尽出的机会。
当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的百货辉煌只剩下供游客仰望的门面,坦然接受商业模式的更迭,还是在卖货之外找寻生存道路,将是这最后一批百货公司面临的选择。
参考资料:
阿里研究院.《百货商场过时了?看新光天地打造未来购物体验》.2019
时尚头条网. 《伊势丹退出上海,百货时代真的落幕了吗?》.2024
解放日报.《梅龙镇广场开业告示》.1997
虎嗅.《上海,从购物天堂到新消费之都的进化史》.20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作者:weilai,编辑:be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