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特别策划
2024-04-15 21:40题图|视觉中国
有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最近不少车企的营销,已经开始往回“搂”了。
无论是行业熟知的“遥遥领先”,还是每个月乃至每周都会发一次的细分领域车型的交付排行榜,最近一段时间都有着偃旗息鼓的趋势。
事情,似乎正在起变化。
相比较前几年动辄“全球第一”的宣传打法,如今包括各家新造车在内的汽车品牌,正在回归谨慎和理性。显然,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广大消费者对于新事物的认知也正在变得更加全面和务实。在这样愈发成熟的市场里,车企如果再一味地采用“石破惊天吹牛皮”的方式,显然不利于赢得市场和用户。
毕竟,质量和安全,才是汽车行业颠扑不破的底线和准绳。
不能让消费者,成为创新的代价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新造车车企都在着力推进最新的技术上车,以便体现自身技术的开创性和领先性。而随着广大中国汽车品牌纷纷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一新品类进行切换,许多新造车品牌也开始加入了这一赛道。
诚然,这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体验领先全球且足够具有性价比的汽车产品,但这同样也带来了两个不良后果。
第一,一些大干快上的新功能和新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功能安全和可靠性测试与验证。一款又一款新车极速下线,陷入了“快消失造车”的误区,行业虚火过旺。消费者买到“半成品”的现象,频繁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当中。
根据在三月初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中的信息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
要知道,202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才约为950万辆。
第二,围绕新技术和高配置的营销热度不断提升,导致传播话术快速通货膨胀。除了前文提到的“遥遥领先”之外,“500万以内最好”,“1000万以内最好”,“50万以内最好”等等处于“最高级”但却又“死无对证”的描述,开始频繁用于新车的宣传。
对此,央媒都看不下去了。在1月26日,《经济日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力避乱象》一文中指出:
“在流量优先机制下,为给自己的品牌引流,很多新造车变得喜欢说大话、说狠话。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企业竞争压力大,但夸大营销或者无底线营销,会劣化行业竞争生态。”
今年以来,已经有部分此前热衷于话术营销的车企,在重磅新车上市时遭遇了订单或交付不及预期的现象。这些车企不仅遭遇了舆论的反噬,更是被迫下调了销量指引。
显然,消费者也逐渐理智,不再被大干快上的新技术和新话术所“忽悠”成为小白鼠,而是开始思考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尤其是,这个品牌是否有着充足的积淀,以及可靠的质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汽本田就符合这样的要求。作为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汽车品牌之一,本田品牌的质量、可靠性以及产品力标签,在全球范围内都收获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特别是在中国先后推出了雅阁、奥德赛、飞度和冠道等经典车型的广汽本田,更是中国汽车市场里的一位标杆级玩家。如今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浪潮的到来,这个在中国相对年轻的合资公司,正在推出一系列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相比“网红”消费者更需要技术可靠的汽车
随着各类混动系统和高阶智驾功能的逐步量产,新车功能更新迭代的节奏在这两年越来越快。一些人甚至提出,用户换车周期将会快速缩短,“汽车会跟电子消费品越来越像”。
但在笔者看来,汽车作为一项售价动辄十几万元起的商品,是很多人心目中仅次于房产的“大件”,其资产属性一定远大于消费属性,同时汽车更与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一款车是否值得选择,一方面在于其功能安全是否到位,可靠性是否够高;另一方面则在于,其保值率是否能够领先行业。
提到“广本”,笔者心目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经典车型外,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这是一家率先在中国推出本地化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品牌。早在2013年,广汽本田便在第九代雅阁上量产了i-MMD混合动力系统。
相比较其他混动系统,彼时i-MMD就倾向于使用电机来满足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除了高速行驶外,大多数时间混动雅阁都采用电机驱动,堪称电驱混动鼻祖。在那时,这可能还仅仅只是路线差异而已,但现如今这已经成为了很多自主品牌多挡混动系统的标配方案。
显然,在很多自主品牌上还是新技术的混动系统,早在11年前便是本田已经量产的“传统产品”。而经过了十几年的充分验证和迭代,广汽本田又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的用户需求,推出了新一代产品。
在去年上市的11代雅阁上,广本为其搭载了第四代i-MMD混合动力系统。借助17.7kWh的电池组,整车NEDC续航达到了106公里。而结合2.0L阿特金森发动机的加持,雅阁e:PHEV的馈电油耗达到了每百公里4升的水平,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续航突破1000公里,在此前的实测中更是跑出了超2000公里的惊人成绩。而且相比目前市面上其他插混技术,本田第四代i-MMD混合动力系统拥有更好的驾驶乐趣,在性能之上更运动。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技术积淀带来的硬实力。相比之下,很多电池和油箱都比雅阁大的车,续航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目前,广本针对拥有不同充电条件的用户,推出了搭载不同动力形式的车型,包括无需充电的“传统混动”HEV车型,可利用家充桩补能的PHEV车型,以及可以纯电驱动的BEC车型。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广本同样走在了合资品牌的前列,步伐甚至超过了德系豪华品牌。在2022年,广本便在全新皓影上搭载了Honda SENSING 360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和打灯变道在内的一系列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目前,上述功能已经完成了覆盖各类用户场景的安全验证,并在雅阁和皓影的全系车型上实现了标配。未来,广汽本田还将实现该功能在旗下全部车型上实现100%搭载。
在座舱的智能化方面,广汽本田的侧重点和很多新造车们都不一样。相比较功能的噱头大小,该品牌更倾向于在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提供便捷和娱乐体验。例如,Honda CONNECT 4.0智导互联系统首推的功能是DMC驾驶员状态感知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感知司机状态,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提醒和规劝。同时,系统还能对后排乘客的状态进行监测,以避免发生车内儿童遗忘等事故。
此外,Honda CONNECT 4.0还能提供包括AI推荐小程序、常用路线事故危险预测、智能手机/手表互联在内的一系列智能座舱功能,这其中的大部分都在雅阁和皓影上实现了全系标配。
正是有了上述各类经过充分验证的功能和技术,本田在2023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榜单中实现了合资品牌汽车厂商保值率第一的好成绩。这不仅体现了市场对于广汽本田车型可靠性的认可,更说明广大消费者认同该品牌的价值属性。
值得信赖的企业不仅造好车还要对社会负责
当前,消费者更多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产品本身。但对于广大普通的汽车用户来说,一辆车我们能够感知到的质量和可靠性,其实是由大量看不到的细节所决定的。体现在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安全验证和企业社会责任等等的方方面面,才是一家车企真正的“良心”所在。
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这项融合了大量新兴技术的产品来说,一家车企能否坚持质量优先,可靠性优先,才决定了其能否推出足够靠谱的产品。相比之下,将未经全面验证的新技术在车型产品上“堆料”,才是更容易的做法。
对于本田这样的全球汽车集团来说更是如此。毕竟该公司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消费者的车型,任何一辆车如果在设计和功能层面存在缺陷,结果都是灾难性的。因此,广汽本田在产品打造和品牌运营的层面一直强调以对生命的敬畏心驱动,为用户打造放心的、高品质的和富有移动乐趣的车型。
在质量方面,该品牌提出了“广本特色质量管理体系(GHQS)”,提出了“双极限检证”,即在日本开发验证的基础上,追加开展中国实地的“极限环境+极限工况”设计验证,并在东北、新疆和海南的测试场进行大规模测试,以充分考虑在中国市场可能遇到的极限环境考验。
事实上,广汽本田所生产的致在e:HEV、奥德赛已经反向出口了日本和欧洲。这意味着,该公司优秀的制造与品控能力得到了全球市场用户的认可。
而在汽车工厂的上游+供应链层面,广汽本田依托本田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从源头保障零部件的质量可靠性。在生产过程中,广汽本田对供应商实施质量保证访问活动,以确保其将质量标准落实到位。这种不定期的“抽查”有助于确保零部件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对于新纳入体系的供应商,广汽本田会派出专员讲师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助力其提升品质保证能力。
最后在社会责任方面,广汽本田遵循国家的“双碳”战略实施路径图,提出将在2045年前,力争在2040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覆盖原材料获取阶段,整车生产阶段,以及整车使用阶段的碳减排规划。尤其是在电动车方面,广汽本田将在今年建成全新的电动车零碳工厂并投产,以逐步增加广本产品中的电动化产品比例。
目前,广汽本田已经推出了e:NP系列的两款纯电车型产品,其身上的标签便是“本田味儿”的“极致驾趣”。而随着新工厂的建成,我们即将迎来更多品质可靠并经过全球市场验证的新车型。
写在最后
每到汽车技术的大幅迭代期,市场中总会涌现出活跃的创新者。这些新品牌和新公司往往会以搅局者的姿态示人,借助新产品并辅以足够吸引眼球的营销噱头,来争夺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此时,主流的汽车巨头们往往有两种选择:是跟随创新者的节奏,去“卷”营销、配置和性价比;抑或守住自己的底线和优势,在市场的泡沫褪去后坚持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
显然,成立26年的广汽本田选择后者,而不是跟风吹牛造网红车。毕竟对于一家汽车企业而言,赚一时的快钱,无论是对自己、用户还是社会,都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