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5-10 16:04

理解红利,超越红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作者:老钱,对话嘉宾:莽叔,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红利投资的相关概念和策略,讨论了红利资产的表现、风险提示以及投资预期的重要性。

• 💡 红利资产在不同时间维度下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 📉 红利投资的风险提示和投资预期的重要性

• 💰 红利的价值观念以及红利投资的心态与预期的关系

前阵子和莽叔录了期播客,聊了红利的适用环境、使用场景、红利组合的构建、与养老的结合、投资预期以及风险提醒。


从播客中摘抄一些金句要点,和大家分享下:


红利的三个维度


在短时间内,红利资产的表现取决于市场情绪处于进攻还是防守,在防守阶段,红利资产往往表现较好,但是在市场的反弹阶段,红利资产则表现偏弱。


在中长期的维度,十年期国债利率、无风险收益率、社会回报率的升降以及大家对资产回报率的预期,这些收益毛利都与红利有较强的比价效应。


而在更长期的维度,稳定分红和回购成了大家越来越强烈的期待。对于真正优秀的企业,能通过这两种方式回馈股东也是应有之义,而不是不断地从股东手里面索取资本。


红利的性价比



红利的风险提示


我们自己的投资预期非常重要,嫌弃红利的弹性转而押注成长,这没什么错,想通过长期持有红利收租也知易行难。


最终是我们自己的预期决定了我们对一项投资的满意程度,而如果我们老是想和其他资产进行比较的话,这确实很难满意。


红利(高息股)策略的长期回报是偏β的,市场曾经高估过成长风格的持续性。同样地,A股经验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也容易高估红利的长期稳定性。


对冲自己的人力资本属性


很多金融机构的人领到工资后,先会去买债券型基金。比如我在券商,原来大家的想法是,那我应该用工资去买券商股。但是现在很多的观点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收入会受到行业周期影响,转而去配一些低相关性更稳定的资产。债基筛选难度小,夏普高,收益也比货币基金高,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买完无脑拿着。


这有点反直觉,但事实是,在金融机构里上班的人反而会觉得没有太多时间打理自己的投资。


如果要构建一个红利基金组合


偏红利风格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可以说是组合的必选项,他们通过择股层面的筛选,是能做出超额的。当然很多基金经理不会主动贴上“红利”的标签,而是价值风格。


目前红利在行业暴露上是有相当偏离的,如果要规避这种偏离,那么各种红利指数应该都配置一些——中证红利、沪港深红利、红利低波、央企红利、大盘红利等等。


投资光谱的右移



全球都在进入一个由扩张到收缩的一个阶段,在此背景下,大家全方位地追求确定性,躲避不确定性,这种范式的变迁不止于投资——年轻代际想要择业选择不犯错,中年人想要稳定地拉长久期,上年纪的人希望保证收益率和收益顺序的稳定性。


在投资上,原来大家强调资本增值(成长风格),现在慢慢重视资金规划(红利风格),希望把现金流贴现在近端。



而高息股,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股票市场里面的现金类资产。


分红的上一层


考核红利有两个维度:其一是股息支付率,它代表了分红意愿;其二是股息率,它代表了分红能力。


虽然都叫红利,但不同股票市场中的红利型公司,其所处行业差异很大。比如日股红利主要分布在商社、高端制造、消费电子、汽车等;中国台湾股市的红利则主要是电子产业。


因此,决定红利的并非行业,而是行业格局是否稳定,资本开支少不少,自由现金流多不多,有没有分红意愿。


甚至中概股中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都慢慢具备了红利属性。而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早已是回购大户。


持有红利是一种什么体验?


以红利低波为例,这张图我分享过好多次:



持有红利,不好的持有体验主要源于:


  • 比较,成长好的时候,红利会给人一种赚钱却在吃屎的感觉,尤其如果你又是一个爱比较的人,心态会更不好。2019年~2021年都是红利信仰崩溃的时刻,这三年红利跑输成长创下了历史纪录。


  • 极端月份的大幅回撤,比如图中的绿格子——别忘了,这还是红利低波......


股市里没有不波动的资产,但大幅波动对红利而言,会显得特别刺眼。


说到底,红利的糟糕体验主要来自预期而非现实。


热门叙事的PTSD


从2021年至今,红利涨幅排名已经连续3年靠前了,这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A股,拥挤绝对不是好事,这也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空有阶段性的股息率,而不具备分红的稳定性和成长性的红利,都是假红利。


所以,到底用什么视角看待红利——收益率分高下?绝对收益?资产配置中的必选敞口?重视分红现金流和再投资?


取决于个人。


视角决定预期,预期决定心态。


红利是超越主题的主题,是一种思维


上升一下:通过某一类资产来释放持续的现金流,这正是一种红利的思维方式。资产软,负债硬,现金为王。身价是靠资产来支撑的,而日子是靠现金流来过的,人生中的各阶段的gap都要有与之匹配的现金流。


实际上,红利更多是由投资者来定义的。就像年轻时追求复利再投资扩大规模,而老了以后转而追求每月释放现金流用来过日子,这都是正常且合理的需求。


说实话,在关注人的各种隐秘需求方面,保险做得远比基金好,理财爱好者有时候太过关注收益率了。


投资是生活的子集,财富服务于人,人的感受和需求应该排在收益率前面。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作者:老钱,对话嘉宾:莽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