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摘编自:《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作者:徐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Mary Lou(玛丽 · 洛乌)是美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会的创立者,她著有一本美国痛经女性的必读书——Endometriosis(《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书的开头,她谈到女性痛经被忽视,被隐忍,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以漫画形式讲述了一个荒诞故事。
年轻男子 Joe(乔)和多数同龄人一样,朝气蓬勃,拥有热爱的工作、深爱的妻子,一切看起来很完美。有一天,Joe 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开始痛经,并且在性生活中发生了严重的盆腔疼痛,不得不去找医生检查。医生诊断 Joe 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接下来,Joe 不光得到家人的精心照料,而且得到男人们的极大关注,他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如何治疗痛经。
Mary Lou 借这个漫画故事想要表达的是,假如男人也痛经,或许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痛经和盆腔痛问题会采取另一种态度。女性或许不会再因痛经而受到不公正待遇,说不定每月 5 天生理假会被写入劳动合同,人们会在药房里买到专门治疗痛经的药物,痛经药物的研发进程说不定也会大大加快呢!
月经羞耻
月经、痛经,大部分时候像是讳莫如深的字眼。除了妇科专业领域,鲜有人会在公开场合大大方方讨论月经问题。记得很多年前,我曾被某中学邀请做青少年健康讲座。讲台前落座时,我惊讶地发现台下听众全部是女学生!原来,男学生被要求回避妇科医生的讲座!
难怪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月经期疼痛是正常的,每个女性经历疼痛是天经地义的。对于月经带来的烦恼和困惑,女孩们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或者偷偷问小姐妹。就连带卫生用品,女孩们也只能藏着掖着,生怕让人看见。没有比被女朋友逼着去超市帮买卫生巾更让男生觉得尴尬的事情了吧?很多成了家、有了孩子的男人,仅有的妇科知识基本来自家中女性,对错就难说了。总之,月经成了特殊的生理名词,让女人有“月经羞耻”之心,男人不能问也不能说。
在欧美国家,虽然女性为“月经自由”已奋斗多年,但“月经羞耻”并没有消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延续。人们想出很多委婉或者隐晦的表达来描述月经问题。卫生巾广告里为什么以蓝色而不是红色液体来演示其防渗漏功能呢?因为很久以来,广告商们遵循要求,避免由红色联想到血腥带来的不适感,而蓝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手术服、清洁这样的含义。最近几年,欧洲也有新的卫生巾广告,采用红色液体演示,但就算对我这个妇科医生来说, 红色液体好像真不如蓝色液体那样令人轻松愉快。
在日本,这一切更含蓄了。日语里,月经的医学术语就是“月経”,但大众以 “生理”指代月经, “生理痛”就是痛经。明明痛得要命是个病,却被当作“生理问题”来对待。我留学时所在的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专门开设了一个“女性専用外来”。“外来”在日语里是“门诊”的意思, “女性专用外来”就是由女医生担当的妇科门诊,是应很多女性患者的要求而特设的,因为她们希望避免和男医生谈论月经这类妇科问题。在日本超市里买卫生巾时,售货员会用单独的不透明纸袋装起来。售货员很周到贴心,但为什么男性用品没有这样的待遇呢?
潜移默化之间,我们已经被“月经羞耻”文化绑架了。
月经,一直被视为女性的秘密。今天的我们对月经的认知,实际上比祖母时代并没有增加多少。女性月经期的种种不适,常被说成是天生的麻烦。对于那些月经期无法完成日常工作的女性,人们不能理解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女性没有把痛经当作健康问题来处理,甚至长期忽视。在专业领域里,专门用于治疗痛经的药物少之又少。
如果痛起来怎么办?那些为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而研发的药物,还有避孕药,常常被妇科医生拿来治疗痛经。
如果男人也痛经,这一局面或许就会改变,虽然不太可能。我们还是希望更多人能像重视男人也会出现的头痛、牙痛、关节痛等疼痛一样重视痛经。了解了痛经以及背后可能隐匿的复杂疾病后,你就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味隐忍。你需要了解痛经的真相。
急诊室的痛经女孩
晓蕾是从妇科急诊转送到专家门诊的痛经患者。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面色苍白的晓蕾被年轻的妇科急诊医生搀扶着送到我的诊室。23岁的她,却已经有 10 年的痛经病史。这几年,她不止一次半夜因痛经去急诊。今天是月经期第二天,再次腹痛难忍的她被 120 急救车送来医院。急诊室刚给她用过解痉止痛药,她感觉疼痛略有好转。
自从 13 岁第一次来月经,晓蕾就开始了月经期腰酸背痛、下腹坠痛的噩梦,而且越来越严重。高中、大学时代,月经期她多次无法坚持上课,被同学搀扶回宿舍,还有两次被送去校医院。校医怀疑,疼痛这么严重,是痛经吗?晓蕾哭诉道,不光肚子痛,还有浑身关节痛、肠绞痛,吃东西呕吐, 有时还会莫名其妙拉肚子、胃痛、头晕、出虚汗。校医建议她去医院妇科做全面检查。结果,在妇科查过几次 B 超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她只能咬牙硬挺过去。
这几年,痛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暑假毕业刚进职场的她,前一晚加班熬夜,又吃了点儿凉东西,痛得快虚脱过去,实在撑不住了,又一次叫了120 急救车 ……
作为职场新人,她在月经期都不敢出差,担心老板和同事对自己有看法。这次来医院,她请求专家一定要看个明白,到底自己得了什么病, 为什么这么痛。
要回答晓蕾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从月经的发生说起。
前文提到,如果子宫没有迎来怀孕的高光时刻,那么子宫和卵巢花费多日苦心营造的暖床——厚厚的子宫内膜,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伴随着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大幅度下降,子宫内膜难以维持厚度,于是从子宫腔里剥脱下来。而子宫为了把脱落的内膜和经血排出去,肌肉层会发生剧烈收缩,甚至痉挛。所以,月经期除了阴道流血,你还可能感觉下腹坠胀,腰酸不适。而且,月经来潮是激素水平在一个月经周期里波动幅度最大的阶段,雌孕激素从峰顶跌到谷底,与之相伴的是,你可能出现倦怠、乏力、烦躁、情绪的变化等,整个人都不好了。
多数时候,你在月经期间会经历 1 ~ 2 天的不适,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也有部分女性疼痛到需要卧床,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就可被诊断为“痛经”。痛经的典型症状是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常伴有腰酸背痛,甚至不能入眠,需要服用止痛药。而伴随着说不清的下腹刺痛、绞痛、烧灼痛,还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像晓蕾那样痛到半夜来看妇科急诊的姑娘也不少见,需要打止痛针才能缓过劲儿来 ……
每个人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样。痛经的诊断标准也很主观,主要是由你自己来评判疼痛和各种不适是否达到了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程度。如果是, 那就不属于生理问题,而是属于疾病范畴,应该引起重视,寻求专业的诊治。
遗憾的是,女孩们大多是从妈妈、姐姐或者朋友那里学习如何处理月经带来的麻烦,甚至开启自我教育,认为女性天生具备克服疼痛的能力。但是当疼痛越来越难以忍受,而你希望从周围的女性那里获取相关知识时,却发现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哦,亲爱的,这很正常! ”
“你太软弱了! ”
“你不要太娇气! ”
“这很常见,不是只发生在你身上! ”
“我们都痛,但是你听到我们抱怨了吗? ”
说这些话的可能是你最亲密的朋友、妈妈或者老师。你越发以沉默和忍耐来对待自己的疼痛,希望把不正常的生活“正常”地维持下去。于是,你不光吃止痛药,还有暖宝宝敷贴、软枕头捂肚子、热红糖水和姜茶各种办法一起上……总之,你只能“忍”字当头。
50%~90%:是否也击中了你?
中国古老医书《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说道, “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大约是对痛经最早的描述。痛经的英文“dysmenorrhea”源于希 腊语,dys=疼痛,meno=月,rrhea=流血。日语中, 其医学术语叫作“月経困难症”,含蓄的日本人喜欢以“生理痛”隐晦地代之。
无论古今中外,都清楚地说明了痛经因月经而起,且周期性发生。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献资料显示,青春期女性痛经的患病率在 50% ~ 90%。我国 2000— 2013 年间发表过 20 篇关于初中到大学在校生的痛经相关研究论文,显示患病率最高达 80.75%。发生率如此之高,很多母亲却告诉孩子疼痛是正常现象,长大就好了,结婚生子就不痛了。
在妇科诊室里,医生们一般根据是否能查找到导致疼痛的原因,将痛经分为两大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二者在发病年龄、疼痛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如果只有疼痛症状,而没有发现盆腔里有明显的病变,就可归类为原发性痛经。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 1 ~ 2 年,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这种疼痛可能与年轻女孩子宫发育尚未完善有关。子宫幼稚容易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宫颈管狭窄、子宫位置异常(如极度前倾后屈),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月经血顺畅流出,从而导致疼痛。所以,某些情况下,妈妈们说“长大了就好了”也不无道理。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激素分泌趋于平稳,痛经也会有所缓解。怀孕、分娩后疼痛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这确实有可能。还有一类痛经由盆腔疾病(如内异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生殖道畸形等)引起,称为继发性痛经,通过各种检查能够发现,需要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这两大类痛经,疼痛类型、疼痛程度、疼痛自然转归、治疗方案均大不相同。
本文摘编自:《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作者:徐冰